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戰國四大

名將,

是指中國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白起像

白起

戰國時秦國郿(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人,白起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

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含長平之戰)。攻韓魏殲滅30萬。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白起劇照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無一敗績,從最低階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王翦像

王翦

頻陽(今陝西富平東北)東鄉人,

王翦畢生的代表一戰就是用六十萬大軍對楚的大戰,這一戰成了三十六計中“以逸待勞”這一計的典型戰役。以逸待勞講究待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對動,積極調動敵人,創造戰機,不讓敵人調動自己,而要努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王翦不光會打仗,還懂為臣之道,對韜光養晦這四個字深有研究,他被普遍認為是戰國時期最有政治智慧的將領。這與慘遭君主殺害的白起、李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世的人評戰國四大名將,王翦便是其中之一。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秦軍劇照

王翦是秦代傑出的軍事家,也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他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王翦一生征戰無數,戰績輝煌,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統一中國,史書稱“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史記·王翦白起列傳》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李牧像

李牧

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隆堯)人。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抗擊匈奴,在趙國的政治軍事活動。千字文中的“宣威沙漠”所指的就是李牧破匈奴、東胡,降林胡,滅襜襤的事蹟。

於破匈奴之戰中李牧以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射計程車兵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讓大批牲畜到處放牧,放牧的人民漫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就假裝失敗,故意把幾千人丟棄給匈奴。單于聽到這種情況,就率領大批人馬入侵。李牧佈下許多奇兵,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chānlán),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這是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

肥之戰李牧則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面對號稱野戰天下無敵的秦軍,李牧在戰略上採取避其精銳、擊其惰歸之策。當敵軍識其意圖,企圖圍點打援誘時,李牧將計就計,用圍魏救趙,釜底抽薪之策,攻其必救。在交戰時,又採取正面阻敵,兩翼包抄的戰術,全殲秦軍。整個戰爭程序中,李牧牢牢掌握戰場主動權,揚長避短,最終大獲全勝。這是圍魏救趙的典型戰役。憑藉此戰,李牧獲封武安君。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廉頗像

廉頗

趙國的西鄰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日趨強大,不斷向東擴張勢力。

使趙國面臨著被秦國逐漸蠶食的威脅。趙國以廉頗為干城,使秦國難以東進。

他驍勇善戰,名振天下,前後四十多年,為趙國的生存,建立了不朽的功業。

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慄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晚年時,因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去世後葬於壽春(今安徽壽縣境內)。他和趙國上卿藺相如之間曾發生過“負荊請罪”的故事,傳為美談;史書記載廉頗食量驚人,年老時每頓飯還能吃兩鬥米、三十斤肉,並在飯前披甲跨馬馳騁校場。其晚年趙王曾想重用廉頗,派使者請其出山,廉頗為顯示自己年輕,當著使者面吃下五斗米、二十肉並披甲跨馬到處奔跑。但遭郭開排擠,使者謊稱廉頗“一飯三遺矢”(吃一頓飯的時間內,上了多次廁所)。趙王遂以為廉頗老而無用,便不復用

此為戰國後期秦滅六國時的四大名將,他們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時代,主要戰爭都是秦與其他諸侯國之間的戰爭。至於前期七國並強時的吳起、孫臏(由於身體原因不能上戰場衝殺,嚴格來說不算將,與張良類似)、樂毅等人,其軍事思想、統兵能力、作戰方略等未必比以上四人差。但是吳起,孫臏,樂毅等都沒有遇到過秦孝公之後的秦軍,而那個時候的秦軍是最強的。更為重要的是,起翦頗牧是千字文為了押韻和對仗而選出來的。首先被確定的是李牧,宣威沙漠形容的便是他。而確定了李牧之後,和他合稱頗牧(在古時頗牧被認為是名將的代稱)的廉頗自然也會入選。而為了對仗公整,自然還需兩人。說到戰國名將,白起無疑是必然繞不過去的,因此他自然而然的佔據了一席之地。而和他在史記中合傳的王翦,自然也佔據了一席之地。因此,戰國四大名將並非意味著戰國最傑出的四位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