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為何堅持兩次發掘明皇陵?專家:你看他先祖做了啥,就全明白了

《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類都有著一種探索,求知慾,特別是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由於遺留下來的文獻較少,在探索未知當中,發展了起了考古學,在考古當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便是不主動挖掘帝王陵,這又是為什麼呢?

郭沫若為何堅持兩次發掘明皇陵?專家:你看他先祖做了啥,就全明白了

這條規定是源自郭沫若,若拋開人品不說,郭沫若是“全知全能”的人才,他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之一,古文學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四堂之一,還曾獲得過“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

1979年,中國考古學會正式成立,這也是中國考古事業走向正軌的標誌,在此之前,中國考古都處於一個萌芽期,頒佈了保護古代文物的發開法令,在上世紀50年代左右,中科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黃河、長江流域的部分文物單位,對史前遺址、商州時期、漢唐時期、元大都等重要遺址進行了挖掘。

郭沫若為何堅持兩次發掘明皇陵?專家:你看他先祖做了啥,就全明白了

郭沫若也熱衷考古,他就提出了挖掘明長陵,明長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合葬陵,在十三陵當中建築規模最大,也是十三陵的祖陵,佔地約12萬平方米,如此龐大的皇陵,以當時的條件,根本不適合挖掘開發。

郭沫若在提出這個提議之後,立刻遭到反對,主挖派和保護派都據理力爭,最後各自都退了一步,郭沫若放棄挖掘明長陵,改為挖掘明定陵,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明定陵也成為了明十三陵唯一一座被髮掘的皇陵。

郭沫若為何堅持兩次發掘明皇陵?專家:你看他先祖做了啥,就全明白了

1956年,郭沫若正式開始對陵墓進行挖掘,出土時,孝端皇后上蓋緞被,屍體身上下鋪一床織金緞被,再往下還有四層褥墊,其中一層褥墊上綴著100枚“消災延壽”金錢,皇帝則以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最為珍貴。

在定陵宮殿下還出土了金器、銀器、玉器、珠寶、金冠、鳳冠、兗服、冕旒、百子衣等各類器物3000多件,但由於當時的挖掘保護措施不完善,許多文物一出土就遭到了嚴重毀壞,造成了不可估計的損失,也成了考古史上最痛心的一件事。

郭沫若為何堅持兩次發掘明皇陵?專家:你看他先祖做了啥,就全明白了

自這之後,就留下了一個規定,那就是禁止挖掘任何帝王陵,從主動考古也變成了搶救性發掘,但郭沫若在1965年又一次提出挖掘明長陵,由於之前的損失,這件事自然沒有透過審批,郭沫若為什麼這麼執著挖明皇陵呢?

這裡面有兩個原因,這第一個是郭沫若覺得《永樂大典》在明長陵當中,這是一本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收錄了各種古代各種文獻,約3。7億字。這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郭子興。

郭沫若為何堅持兩次發掘明皇陵?專家:你看他先祖做了啥,就全明白了

郭子興是元末紅巾軍將領,也是明太祖崛起的重要人物,郭子興病逝之後,其勢力都歸於明太祖,他的三個兒子,一個戰死,兩被明太祖所殺,但郭子興還是有後代的,有個兒子叫郭老舍。

郭沫若為何堅持兩次發掘明皇陵?專家:你看他先祖做了啥,就全明白了

而郭沫若就是郭老舍的後代,郭沫若也曾說:“朱家斬郭家祖輩”,有不少的人認為郭沫若挖皇陵還是有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