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為何迅速滅亡了?是文化融合,還是咎由自取?

“蒙古帝國”這個稱呼在史書上從沒出現過,而是西方史學家的一種慣用稱呼,其意思是當時蒙古人統治的政權。

當年,拖雷長子蒙哥去世後,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於是,大蒙古國開始分裂,最後解體,形成了元朝和四個汗國的局面。

元朝為何迅速滅亡了?是文化融合,還是咎由自取?

大家都說元朝的壽命短,那就先來看看那四個汗國的生存時間。伊利汗國,79年;窩闊臺汗國,84年;欽察汗國,283年;察合臺汗國,461年。

前兩個汗國就不談了,早早沒了。後來的兩個汗國,看統治時間蠻久,是不是蒙古人和當地民族融合的很融洽呢?

欽察汗國所轄地區,當時的生產力遠不能和元朝比,發展極不平衡,有遊牧民族,也有高度發達的農業地區,也有商貿發達地區。當時,建立的是軍政合一的管理體系,行政單位就是萬戶、千戶等。很快,這些萬戶們就各立門戶,和汗廷抗衡。

說到底,這還是以家族為背景實力,大家相互爭權。和周朝後期的諸多小國局面還不太一樣,至少那時皇帝還是皇家單一血統。這個汗國,哪個家族實力大,誰就有可能當汗,察合臺汗國情況也類似。如果拿來和元做對比,其實不太具備可比性。

元朝為何迅速滅亡了?是文化融合,還是咎由自取?

撇開當時的歷史,就看現在,在當年四個蒙古汗國所轄的區域內,如今有幾個大國?也就是俄羅斯。當年,忽必烈根據漢法,建國號“大元”,原來對蒙古的稱呼改為“大元大蒙古國”。後來,這四個汗國也一同承認了元朝的宗主地位。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當時的元朝不論經濟還是軍事,都是優於這四個汗國,期間也有冊封他們。只不過,這個大蒙古國已不是成吉思汗所想要的概念了。

那麼,元朝為何會在百年的時間內就沒了?

北宋和南宋,雖然不經打,但國內的經濟和文化,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一個高度,尤其是文化,看當年的一些書畫遺蹟,可知社會已經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

相反,蒙古剛剛脫離氏族社會不久,私有制催生了有產階級對資源的佔有,他們對領土的軍事擴張,更多的就是要攫取資源。他們每到一處,除了搶財寶,就是搶工匠,至於文化藝術類,毫不關心,搶完之後就是屠城。

元朝為何迅速滅亡了?是文化融合,還是咎由自取?

元朝建立後,他們很是蔑視宋朝的這些文化人,認為當初就是他們害的宋朝丟了國家。同時,他們也不重視農耕,當年他們都靠搶奪得來糧食,當然不會明白農業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他們甚至將良田變為牧場,那些原有的土地主人,都成了他們的“奴隸”。

中國曆代王朝末期的農民起義,不外乎兩個原因,被欺負的狠了,要不就是沒有吃的了。那看看這些蒙古人對漢人做的事情,沒有了科舉,文人會罵,沒有了耕地,地主會罵。至於更貧窮的人,當然會想辦法推翻他們。

所以,這不是簡單的文化融合問題,而是沒有順應時代的發展節奏,甚至可以說是逆行。他們以為武力可以拿下一片疆域,那武力一樣可以“制服”人。他們就沒有好好想想,在這片土地上,封建制度已經存活了有多久?

元朝為何迅速滅亡了?是文化融合,還是咎由自取?

如果想讓人們再回到從前,那人們也會和前人一樣,再次推翻一次。為何有兩個汗國的時間會蠻長,因為,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是基本匹配的。雖然,國內的大汗們換來換去,但相對而言還能保持一個大框架。

但對於元朝來說,它所面臨的卻是社會制度的倒退,這會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它的後期和很多歷代王朝一樣,土地被兼併,大家生活困頓,起義不斷。

他們大概也沒有想到,曾經敗給他們的漢人,居然也能如此驍勇善戰。他們只是沒有想過,當為自己的事業奮鬥時,力量是可以放大的。就如他們的祖先,當年西征讓人膽驚。

蒙古人是敗給了自己,所以,後來的滿人就很謙虛,骨子裡可能鄙視著漢人,但表面上至少表現出了接納的姿態,雖然各地依舊有抗議聲音,只是大多很難成氣候。

元朝為何迅速滅亡了?是文化融合,還是咎由自取?

當初,看似對文化的排斥,其實是對一種社會制度的否定。只是,社會的發展總是要向前的,但元朝的君主們好似一直沒太明白這個道理。於是,大蒙古國只能成為歷史。

參考資料:

【《征服王朝的時代》、《元史·卷四本紀第四·世祖一》、《中國政治制度史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