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敵十宋軍血性超出想象,三川口慘敗西夏,只怪李元昊太狡詐?

三川口之戰,是西夏建國後發動的第一場大戰。這一戰,開國皇帝李元昊準備充分,知己知彼,奸計迭出。

宋朝一方,崇文抑武政策充分顯露出弊端,雖預先有所準備,

將士的英勇也遠超後世對宋軍的認知

,悲劇依然無法避免。

以一敵十宋軍血性超出想象,三川口慘敗西夏,只怪李元昊太狡詐?

一、連連中計

在兩次小規模軍事挑釁失敗後,李元昊首先向振武軍節度使、延州最高軍政長官範雍表示願意投降。

範雍是宋廷重臣,在中央及地方廣有政績,是個實幹的文官。李元昊稱帝后,宋為充實邊防,將範雍派到延州,並節制附近州縣。到任伊始,他意識到兵員不足,向朝廷請求增兵,未獲允許。

政務幹練的範雍在軍事、外交上的表現卻很幼稚

。他主觀地認為,李元昊之所以願意取消帝號、歸降宋朝,是宋廷對西夏經濟封鎖的制裁政策產生了效果。

平定西陲功勞巨大,範雍貪功之餘不免輕信,只顧坐等對方的進一步接洽。而與此同時,大批西夏軍人在延州前哨軍事堡壘“金明寨”、向都監李士彬投誠。

李士彬心有疑慮,建議範雍將他們安置到後方。但範雍不疑有詐,指示按慣例就地安置。於是,

金明寨摻入了大批西夏降卒

以一敵十宋軍血性超出想象,三川口慘敗西夏,只怪李元昊太狡詐?

在一片祥和氛圍中,西夏大軍悄然出動,攻向較遠的軍寨土門。訊息傳回延州,範雍反覆確認後,慌忙派出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孫領兵救援。

要說明一點的是:關於援兵,宋史中記載多有矛盾處,另一說法,道是由環州出發。筆者傾向於前者,因為如此,延州才會後續兵力短缺,造成範雍隨後的慌亂無力。

在派出援兵的同時,範雍又急調周邊軍隊前去救援。各地聞風而動,環慶兩路副都總管劉平最早出動,帶領3000騎兵急奔土門。

但救援工作一開始就落入了元昊的陷阱。

宋兵各路人馬急赴土門之時,西夏軍隊已經撲向了金明寨。

金明寨,這裡是延州最重要的屏障。守將李士彬與西夏軍對峙了一個白天,好不容易捱到天黑,剛要休息,之前假投降的西夏兵打開了寨門。裡應外合下,李士彬被擒,金明寨失陷,

延州門戶洞開

西夏軍臨城下,範雍大驚,急急下令各路前往土門的軍隊回援延州。已經合兵的劉平、石元孫連忙率隊往回趕。

劉平帶領騎兵先行,到了三川口以西約10裡,決定短暫休息。不待喘息稍定,延州火速救急的命令接踵而至。

以一敵十宋軍血性超出想象,三川口慘敗西夏,只怪李元昊太狡詐?

傳令官傳達範雍的指示:由於西夏已兵臨延州城下,進城通道狹小,要求劉平以小隊的形式速進延州。

劉平依令而行,但一連幾個小隊出發,都沒有回報的訊息。劉平猛然醒悟:

傳令官是假的

,先前派出的幾個小隊已經羊入虎口,自己中了李元昊的圈套。

他連忙後退20裡,等到與鄜延路都監黃德和、巡檢万俟政、郭遵部各地增援部隊會合,宋軍步騎兵的數量達到萬人。

宋軍救援部隊中,劉平職務最高。考慮到延州危在旦夕,部隊也有了一定規模,他命令部隊結成戰陣,向東進發。一萬宋軍與嚴陣以待的十萬西夏軍在三川口正面相撞。

二、英勇頑強

宋夏兩軍排開偃月陣隔河對峙。西夏軍首先渡河,宋軍郭遵、王信受命帶騎兵乘敵人渡河一半發起衝鋒。郭遵身先士卒,在敵陣中橫衝直撞,西夏一員猛將前出挑釁,被郭遵一鞭砸碎腦袋。西夏兵喪命數百後,餘人掉頭而逃。

以一敵十宋軍血性超出想象,三川口慘敗西夏,只怪李元昊太狡詐?

不久,李元昊調集了更多人馬,以大盾趨前,湧過河來。

劉平身先士卒

,帶兵衝殺,奪取盾牌,殺死數千敵軍,自己頭部、腿部受傷,仍指揮作戰,西夏始終無法打破宋朝軍陣。

戰鬥到太陽即將落山,一支西夏軍從西南角突入宋陣,神衛都頭盧政帶領弓弩手趕來,一通亂箭,將西夏軍打了回去。

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安靜。打了一天,雙方陣地仍在原點。此時,

宋軍的基層軍官們出錯了

:他們以為今天的戰事已經結束,紛紛拿著戰利品來向主將劉平報功。

眼見軍陣鬆動,基層指揮離崗,劉平連忙要大家各回本位,表示戰後一定重賞,絕不會埋沒將士們的功勞。但在此時,西夏騎兵發起了新一輪攻勢。宋軍出現混亂,陣腳向後稍移。

後軍都監黃德和嚇得魂飛魄散,扭身帶領本部逃跑。劉平急派自己的兒子前去攔截,拉住黃德和戰馬,但哀求無效。劉平再派一隊人馬武裝攔截,也只截回1000人重新投入戰場。

然而,

後軍的逃跑已動搖了軍心

,劉平竭力也無法挽回頹勢。郭遵見勢不可為,為掩護宋軍退卻,揮舞著鞭槊左衝右突,殺入重圍。夏軍懼其悍勇可敵,最後調集弓箭手圍射,郭遵戰死。

以一敵十宋軍血性超出想象,三川口慘敗西夏,只怪李元昊太狡詐?

劉平及殘軍退到西南山結寨自守。

夜間李元昊使人前來勸降,被劉平等拒絕

。待天明最後一戰,剩餘的宋部全軍覆沒,劉平、石元孫被擒。至此,宋軍三川口完敗。

三、戰後眾生相

三川口之戰明確了一點:在遼國之後北宋又多了一個強大的對手。直至北宋滅亡,一直與西夏做著糾纏消耗。

就這場戰鬥本身而言,

一萬宋軍以自己的奮戰和犧牲保住了延州

,西夏在付出不遜於宋軍的傷亡後,有天降大雪使部隊行動及後勤受困,加之其他地區宋軍的勝利,令李元昊心驚之餘,覺得再打下去也佔不到多少便宜,因而撤軍。

毫無疑問,

劉平

帶領宋軍的浴血戰鬥是延州免於失陷的主因,在戰後,被俘的劉平死於西夏。

石元孫

是宋朝開國大將石守信的孫子,他等到了宋夏議和,被西夏釋放。但因為打了敗仗且被俘過,不再受朝廷任用。

悍勇的

郭遵

血戰至死,特贈果州團練使。

以一敵十宋軍血性超出想象,三川口慘敗西夏,只怪李元昊太狡詐?

黃德和

出身宦官,以監軍身份效力軍前,在逃回後,為掩蓋自己的罪行,誣告劉平投敵。

神衛都頭

盧政

是大戰的倖存者,他作證揭露真相,宋仁宗將黃德和腰斬。

範雍

被短暫貶官,不久,即再度升遷。

結語:

藉此戰的契機,

宋朝的文官對太監監軍制度發起了追責

,併成功廢除了開國即建立的此項制度(參見:

宋朝宰相用計一箭三雕,呂夷簡廢除太監監軍,動人乳酪卻皆大歡喜

),反觀崇文抑武的體制,這一戰敗的最大根源、貫穿宋朝對外孱弱的深層根本,卻絲毫未被觸及。

作為與天子共治天下不亦樂乎的文官集團,無需懷疑他們發現問題的敏銳和解決問題的速度,對於束縛自己權利的制度,宋朝的文官集團從來都是以嫉惡如仇的姿態、不惜一切的氣勢、行之有效的手段加以徹底破除的。他們眼中只有文官集團的私利,且就是這樣看著國家一步步滑入深淵,也不曾悔改。

宋朝在對外策略上,一直以經濟彌補其武力的羸弱,還一度用經濟似乎成功遏制了敵人並使之“低頭”。

歷史寫照歷歷在目:

沒有強大武力守護的繁華,最終逃不掉在強盜覬覦中淪陷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