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東土行——景德鎮瓷

菩提達摩,常稱其達摩祖師,簡稱達摩,南北朝禪僧,通徹大乘佛法,為佛教中國禪宗初代祖師。通徹大乘佛法,為佛教中國禪宗初代祖師。梁武大同二年圓寂,終年150歲。

達摩東土行——景德鎮瓷

初祖菩提達摩大師,南印度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種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來奉上西天第二十七祖師般若多羅到此國來,受到國王供養。般若多羅知道菩提多羅前世因緣,便叫他同兩個哥哥辨析其父親施捨的寶珠,以試探他,讓他闡發心性的精髓。然後對他說:“你對於各種法道,已經博通。達摩就是博通的意思,你應該叫達摩。”於是他改號叫菩提達摩。

達摩東土行——景德鎮瓷

有一天,達摩向他的師傅求教說:“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般若多羅說:“你應該去震旦(即中國)”。又說:“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裡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

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準備好行李,駕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飄洋過海,用了三年時間,歷盡艱難曲折,來到了中國。

達摩東土行——景德鎮瓷

達摩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得知梁武帝篤信佛教,先去了建康找梁武帝聊佛法,達摩是禪宗大乘派,普渡眾生。而梁武帝信奉小乘佛教,主張自我修行。由於他們的主張不同,每談論起佛事,二人總是不投機。武帝不能理解,這時達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動的地方,於是便告辭蕭衍,渡江北上入魏。

達摩東土行——景德鎮瓷

當他來到洛陽時,看到永寧寺內十分精美的寶塔,自雲:“年一百五十歲,歷遊諸國”,從未見到過,“極佛境界,亦未有此!”因而“口唱南無,合掌連日”。後到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在此期間,收弟子慧可,有慧可“立雪斷臂”的故事流行於世。

達摩東土行——景德鎮瓷

北魏孝昌三年,達摩抵達少林寺,達摩抵達少林寺後便在少林寺旁不遠的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離絕頂不遠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他就在這個石洞裡,面對石壁,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兩腿曲盤,兩手作彌陀印,雙目下視,五心朝天入定。開定後,他就站起身來,作一些徑行活動,鍛鍊一下身體,待倦怠恢復後,又是坐禪入定。就這樣進行了長達九年的修性坐禪。最終悟出了一樣能讓中原人們接受的佛法:東土禪宗。禪宗不需要言語文字來闡述,只要瞭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悟道成佛。所以有些大師雖然一個字也不認識,也毫不妨礙成為大師。比如後來的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就不識字,但是他吟出了一首堪稱禪宗高度總結的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他用“頓悟”來講述禪宗,隨時隨地,講究的是內心的理解和明淨。、

達摩東土行——景德鎮瓷

相傳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聽說達摩大師住在少林寺,於是前往拜謁。達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沒有氣餒。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無不歷盡艱難險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當自勉勵!”時置寒冬臘月,紛紛揚揚飄起漫天大雪。夜幕降臨,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動,天明積雪已沒過他的雙膝。達摩這時才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淚流滿面說道:“只願和尚慈悲,為我傳道。”達摩擔心神光只是一時衝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斷左臂,置於達摩面前。達摩於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邊,併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蹟而建。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經》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後禪宗在東土的第二代祖師,自此,禪宗在中國有了傳法世系。

達摩東土行——景德鎮瓷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陀拈花微笑,迦葉會意,被認為是禪宗的開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禪是脫離文字的,語言和文字只是描述萬事萬物的代號而已。這也是為什麼慧能大字不認識一個,但是卻通曉佛經的原因,只要明心見性,瞭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達摩東土行——景德鎮瓷

九閒君為大家分享一款達摩東渡的陶瓷主人杯,明心見性,初祖達摩,景德茶器。

杯口圓潤細膩,唇感舒適;杯身一筆一劃描繪,剛柔並濟,意境悠遠,杯底打磨平整,不傷茶几茶桌;參禪悟道,靜觀事態,以茶之名,品讀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