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成語故事(70)心腹之患:吳王夫差的覆亡之路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本章接續上一期國學成語,講述吳王闔閭如何走向滅亡的故事。

(上)天註定還是自作孽?

問:對一個人最大的打擊是什麼?

吳王夫差:最大的(打擊)不是後果有多麼嚴重,而是在最得意忘形時,突然馬失前蹄。

問:為什麼很多壞人會得意很久?

晉國司馬侯:上天先讓他“嗨”幾天,再出其不意給他懲罰(天或者欲逞其心厚其毒,而降之罰)。

《尚書》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吳王夫差以國家和生命為代價證明了這一道理。

其實早在夫差敗亡之前,已經有很多人看出了苗頭。

一、公元前510年夏天,吳國侵越。這本是一次不起眼的戰爭,但晉國太史墨說:“不到四十年,越國大概要佔有吳國吧!越國得到歲星(木星)的照臨而吳國進攻它,必然受到歲星降下的災禍。”

當然,史墨在搞封建迷信,不足為憑。但是因為後來碰巧“應驗”了,而且被寫進了史書,所以列出來,且備一說。

二、前506年,吳國敗越,夫差應越國請求,要饒恕越王勾踐。

伍子胥堅決反對說:“去疾莫如盡。勾踐善於籠絡人心,而吳越世代為仇,今天留下越國,是違背天意助長仇敵,後患無窮。”

夫差不聽,伍子胥嘆息說:“二十年之後,吳都就要變成池沼了。”

三、夫差打敗越國後,開始對楚國、陳國用兵,以清算過去的恩怨,這引起了楚國大夫們的憂慮。

子西卻不以為然說:“夫差的老爹活著時,吃飯捨不得吃兩道菜。在軍中,煮熟的食物先分給士兵,他最後才吃。而夫差住豪華別墅、養嬪妃宮女,一心享樂,喜歡的東西一定要得到。在他眼中,老百姓就像仇人,沒完沒了地搜刮使喚,一定會先失敗。”

國學成語故事(70)心腹之患:吳王夫差的覆亡之路

(中)西施,中國最早的美女“間諜”

前文提過,為了儘快戰勝吳國,越大夫文種提出了“滅吳七計”,其中一條就是美人計。

這個身負特殊使命的女子叫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美女“間諜”,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具體任務是,以美色迷惑吳王耽於享樂,揮霍國帑(tang),消耗國力。

據說,西施原本是今浙江諸暨苧(zhu)蘿村一個打柴人家的女兒,雖長於鄉野人家,但花容月貌,有沉魚之美。

范蠡訪得之後,勾踐重金來聘,讓西施別居土城,每天由專門的老師從聲樂歌舞到一顰一笑進行全方位的訓練“包裝”。

經過三年的魔鬼訓練,西施無論從外貌衣著還是精神氣質,都與浣紗村女大相徑庭。連陪同訓練的侍女都出落的清新脫俗,儀態萬方。每次西施坐著裝飾華麗的香車外出,“所過街衢,香風聞於遠近”。

勾踐聞訊大喜,擇吉日良辰,命范蠡進獻夫差。

夫差一看西施,魂魄俱醉,特地下令讓西施居姑蘇之臺,擅專房之寵,享妃後待遇。

可憐的伍子胥還在喋喋不休地說什麼“美女是亡國之物,大王不可接受。”夫差壓根一個字也沒聽進去。

為了取悅西施,夫差特命公孫雄建了一座“館娃宮”,雕樑畫棟、飾以珠玉,作為休閒娛樂之地。

隨後幾年中,館娃宮又不斷擴建,成為了一座集水上娛樂、岸上食宿等於一體超5A級的風景區。

夫差整日與西施流連其間,歌舞不休。

與此同時,在西施的魅惑和伯嚭的勸說下,吳王夫差不斷返還先前佔領的越國國土,越國綜合實力不斷擴大,為最後滅亡吳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只是,與後世傳說吳國滅亡後,西施與范蠡泛舟而走,夫唱婦隨不同,據戰國墨家等的隻言片語記載,西施以禍國之罪沉水而死。後人有詩嘆曰:

辭藻欲表先無語,丹青未著已失神。

水偷月貌錦鱗醉,風襲蛾眉天下顰。

鶯聲壓卻三軍鼓,蜂腰舞動霸業根。

一場大夢煙波裡,淚灑珍珠照來人!

國學成語故事(70)心腹之患:吳王夫差的覆亡之路

(下)有一范蠡而不能用之

與傳說中有了西施後沉迷酒色,不理國事不同,吳王夫差其實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那就是做春秋霸主。

公元前490年,齊國君景公去世,主少國疑,權臣爭鬥,齊國陷入混亂之中。

家不和外人欺。吳王夫差聽說後,興起了攻打齊國的念頭,藉機爭霸中原。

伍子胥聞訊,十分焦急地說:“勾踐被釋放回國後,連口好飯都捨不得吃,整天祭奠先人、接濟老弱病殘,他這是收買人心,圖謀不軌,它才是心腹之患,此人不除,吳國將永無寧日。現在大王跑那麼遠的路去攻打齊國,實在太荒唐了。”

夫差不聽,開始積極籌備逐鹿中原。前486年秋天,吳王夫差不顧國庫空虛、民力疲憊,悍然下令開挖邗(han)溝,打通淮河長江水路。由於工程量巨大,大量民工因傷病死亡,怨聲載道。

前484年,夫差決定水陸並進,北上伐齊。

越王勾踐聞訊後,特地帶領大臣前來朝拜,並上至夫差下至朝臣每人都送上了豐厚的禮物。

舉朝皆喜,只有伍子胥感到了深深的恐懼。他勸諫夫差說:“勾踐這是在豢養吳國驕氣。越國和我們是近鄰,他們顯示出馴服的樣子是為了實現慾望。而齊國遠離吳國,即便如願以償,也不過像得到了一塊石田,沒有用處。”

吳王夫差聽得心煩,就以出使為名打發伍子胥到齊國,免得在身邊嘮叨。

伍子胥萬念俱灰,知道吳國已危在旦夕,於是借出使齊國之際,將兒子委託給了齊國的鮑氏。

公元前484年夏五月,吳王夫差聯合魯軍在艾陵(今山東濟南鋼城區艾山街道)與齊軍展開大戰,齊國十萬將士血染沙場,齊簡公大驚,乞罪求和,夫差命魯齊兩國重修兄弟之好後,才得意洋洋返回吳國。

舉國皆慶,唯獨伍子胥憂心忡忡,太宰嚭趁機向夫差進讒言說:“伍子胥為人強橫兇惡,沒有情義。他幾次勸諫你不要攻打齊國,幸虧您沒有聽,結果他心生怨恨,敗壞、詆譭大王的事業,還假裝生病不上朝。更過分的是,我接到密報了,這次他出使齊國,偷偷把兒子託付給了鮑氏,這可是叛國啊。”

吳王夫差一聽,勃然大怒,派人送劍給伍子胥逼他自殺。

伍子胥仰天長嘆說:“唉,讒言小人伯嚭要作亂,大王反倒要來殺我。我幫助你父親稱霸,幫助你當上太子。那時你說要把吳國分給我一份,我都沒有動心,現在你卻要殺我這個長輩。”

伍子胥對門客說:“我死後,你們把我的眼珠挖出來,放在都城的東門樓上,我要看看越寇怎樣進入都城,滅掉吳國。”說完,揮劍自殺。

夫差聽後大發雷霆,命人將伍子胥裝進皮袋子裡,扔進江中隨波逐流,吳人聞之,無不落淚。

此後,夫差內政外交昏招迭出,以至於後來越國圍攻吳國三年,諸侯各國幾乎全在冷眼旁觀,無一援手。

而可憐的夫差,直到自己揮劍自殺的那一刻,才想起伍子胥的焦慮與忠誠,可惜晚了。

事實上,吳王夫差對蠢蠢欲動的越國也不是沒有懷疑,但是還是一步步走向了滅亡。就像齊景公看著自己富麗堂皇的宮殿,預感將要落入他人(陳氏)之手,卻唯有嘆息一樣。

人事滄桑,誰主沉浮?有時還真難以說清。

國學經典欣賞:

吳將伐齊,越子率其眾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吳人皆喜,惟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諫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於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越不為沼,吳其泯矣,使醫除疾,而曰:『必遺類焉』者,未之有也。《盤庚之誥》曰:『其有顛越不共,則劓殄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邑。』是商所以興也。今君易之,將以求大,不亦難乎?」弗聽,使於齊,屬其子於鮑氏,為王孫氏。反役,王聞之,使賜之屬鏤以死,將死,曰:「樹吾墓梵檟檟可材也。吳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毀,天之道也。」

—— 《左傳·哀公十一年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