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漢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繼秦之後興起的大一統王朝歷時四百餘年。漢朝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謂漢承秦制正是指漢朝繼承了秦朝所開創的大一統中央集權政治。比我國的秦始皇稍早一些時間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也開創了一個大帝國,可阿育王死後孔雀王朝就迅速走向了分崩離析。在此後的兩千餘年間印度始終只是一種地理文化概念,然而卻再也沒形成過統一的大帝國。

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相比之下中國在秦朝滅亡之後又經歷了兩漢四百餘年的統治。在這一過程中大一統成為了中國歷史的主流。誠然中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樣的分裂時期,可中國即使是在分裂時期也是在為下一次的統一醞釀基礎。反觀孔雀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只要一解體就再也無法還原。可以正是漢朝繼秦朝之後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起到了繼往開來承上啟下的作用。

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不過長達四百餘年的兩漢時期並不是連貫的。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奪了漢朝的江山,15年後王莽被綠林起義軍殺死。公元25年漢朝皇室後裔劉秀重新恢復了漢朝的統治。這番變故使漢朝被一分為二:王莽篡位以前的漢朝定都於長安(今西安),劉秀恢復漢朝的統治後定都於洛陽。由於長安在西、洛陽在東,所以漢朝的前半期稱西漢、後半期稱東漢(又分別稱為前漢、後漢)。

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不過當人們列舉兩漢有名的皇帝時絕大多數都出自於西漢: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宣帝劉詢……相比之下東漢時期最著名的皇帝就是開國之君劉秀和末代之君劉協。要說東漢也是歷經13位皇帝195年的統治,可為什麼東漢皇帝的知名度就比西漢差了一大截呢?其實東漢還不只是皇帝知名度偏低,事實上東漢的大臣知名度也相對偏低。

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漢高祖劉邦手下的大臣中張良、蕭何、韓信、陳平、樊噲哪個不是赫赫有名,到了漢武帝時期也有李廣、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為後世所熟知。可如果要問道東漢開國之君漢光武帝劉秀麾下有哪些文臣武將恐怕不少人一時半會兒還真說不上來。其實劉秀手下的開國功臣們沒名氣是一種錯覺。東漢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為當年輔佐父皇劉秀打江山的28位大將畫像(史稱雲臺二十八將)。

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劉秀麾下的雲臺二十八將在中國歷史上常與漢宣帝的麒麟閣十一功臣、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相提並論,後來人們還把劉秀麾下的雲臺二十八將與神話傳說的天庭二十八星宿名稱相對應稱為“雲臺廿八宿”。過去許多農村吃齋誦經的老奶奶都知道天上二十八星宿神仙名字。雲臺二十八將相傳正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下凡助劉秀光復漢室。大多數歷史人物只有那些讀過史書的人才知道。

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劉秀麾下的雲臺二十八將連民間不識字的老太太都知道。那麼你說雲臺二十八將到底算不算出名呢?即使是沒入圍雲臺二十八將之列的伏波將軍馬援也為後世留下了“馬革裹屍”、“堆米為山”這樣的典故。奇怪的是人們在對這些典故如數家珍的同時卻對留下這些典故的人物知之甚少。東漢君臣在歷史舞臺上的表現就是典型的戲紅人不紅。那麼這種現象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呢?

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東漢在中國歷史上所處的時間造成了一種兩頭不討好的狀態:劉邦開創的西漢其實是被王莽篡奪了。劉秀君臣實際上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打下了江山,所以劉秀在本質上其實是一個開國之君。然而由於劉秀是西漢皇族後裔,加之劉秀得天下後沿用了“漢”這一國號,所以東漢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將其視為是西漢的延續。秦末群雄逐鹿、楚漢相爭的風起雲湧波瀾壯闊在相當程度上吸引了足夠的眼球。

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等到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天下諸侯群雄並起。各路群雄經過長期混戰之後形成了曹魏、蜀漢、東吳三足鼎立的格局。由於《三國演義》這種通俗小說的普及使三國時期的歷史廣為人知。歷史名人的事蹟通常只記載於歷史典籍當中。普通人對這方面的關注瞭解其實是比較有限的,更多的人還是透過像《三國演義》這樣一些小說、戲曲瞭解歷史的。當然到了現代也有不少人是透過影視作品瞭解歷史的。

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東漢正好處於秦漢鼎革與三足鼎立之間。之前的楚漢相爭、之後的三足鼎立都吸引了足夠的眼球,所以自古以來專門描寫東漢歷史的文學作品就比較少,到了現代描寫東漢開國的影視作品也不是太多。描寫東漢開國曆史的電視劇可能就只有2014年的《秀麗江山長歌行》比較有名,而且就是這部電視劇還把主線放在了劉秀和陰麗華的感情線上,至於劉秀手下的雲臺二十八將則成為了不起眼的陪襯角色。

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因此東漢在歷史上就處於一種關注度不高的尷尬狀態。其次就東漢自身而言也實在是乏善可陳。除了漢光武帝劉秀和漢獻帝劉協之外其餘的東漢皇帝都沒在位超過20年的。開國之君劉秀死後東漢的第二代皇帝劉莊、第三代皇帝劉炟開創了明章之治,等到第四代皇帝劉肇在位時期又開創了東漢最後一個盛世永元之隆。東漢的第五代皇帝劉隆在位8個月就去世了。

為何漢朝有名的皇帝普遍出自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有意無意忽視

從此以後東漢就開始日漸衰弱:皇帝普遍是幼年登基,剛成年不久即死去。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皇權開始旁落,外戚和宦官開始輪流執掌朝政。從第五代漢殤帝劉隆起歷代東漢皇帝多是外戚、宦官手中的提線木偶。這些皇帝對內不能整肅朝綱、對外不能抵禦異族,所以也確實沒多少拿得出手的歷史功績。反而是身為亡國之君的漢獻帝劉協由於《三國演義》的緣故比他的前輩們更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