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

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

——朱自清

南京,一座古韻滿滿的城市,置身其中,我們很難不被打動。

她,是景色怡人的

“江南佳麗地”

。十里秦淮,畫舫凌波,燈影綽綽,美輪美奐;明秀棲霞,寺塔湖園,勝蹟遍佈,四季皆景。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秦淮河 圖源/攝圖網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夜幕下的瞻園 圖源/秦淮文旅

她,也是龍蟠虎踞的

“帝王州”

。三國時,孫權在此建都稱帝,之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於此建都,南京“六朝古都”之名即由此而來。

後又有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朝代及政權定都於此,南京因而也被稱之為“十朝都會”。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南京明故宮遺址 圖源/攝圖網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春日的南京城牆 圖源/南京城牆

當歷史煙雲漸漸散去,唯有留存至今的印記還在訴說著往日的風情。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精心謀劃建設的

南京明城牆

,自1366年始建,歷時28年於1393年建成。如今,650多年過去了,南京城牆依舊堅不可摧。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始創大明江山。明太祖朱元璋,以南京為都建立王朝基業,更是將南京作為自己長眠安寢之所。

明孝陵

蜿蜒曲折的神道上,拙樸凝重的石像生,一直靜默守護著。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明·舵杆,現藏於南京市博物總館 圖源/南京市博物總館

通江達海的南京,是古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上唯一的都城。1405年,鄭和從這裡啟航,開始了七下西洋的征途。今天的我們走進

龍江船廠遺址

,還是可以想見明代皇家船廠的繁忙。

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改北京為京師,同時定南京為大明的留都。

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

利瑪竇

一路風塵進入南京城,對這座東方大城極盡溢美之詞,不由地感慨:“

這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圖源/南京城牆

走過600餘年歲月變遷,過往風景雖不再,但明朝在南京城留下豐厚的文化與藝術寶藏,涵養了這座城市非凡的氣質,令人醉心不已。

★明孝陵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先後呼叫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

明孝陵是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

“依山為陵”的制度

,又透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了陵寢建築

“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

,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明孝陵 禦寒/攝影

明孝陵代表著明初皇家建築的藝術成就,是中國陵墓建築和陵墓文化的縮影。其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範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從起點下馬坊至地宮所在地的寶頂,縱深達2600多米,沿途分佈著30多處不同風格、用途各異的建築物和石雕藝術品,整體佈局宏大有序,單體建築厚重雄偉,細部裝飾工藝精湛。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明孝陵神道石刻 圖源/攝圖網

此外,明孝陵還首開了第一代皇帝陵寢的神道作為後世子孫陵寢共用神道的制度,其依山勢地形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也是中國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線的特例所在。

★明東陵

陵墓主人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從小熟讀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洪武元年正月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為接班人。洪武二十五年,因風寒病逝,八月葬孝陵東側,諡“懿文太子”,《明史》亦稱孝康皇帝。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明東陵遺址 圖源/微博@因為阿傾兒

明東陵有陵垣、陵寢大門、享殿前門、享殿及寶頂等建築要素組成,主要建築在一條南北軸線上分佈,現存明東陵前門基址、排水設施以及門殿月臺基址等多處遺址。有專家建議將明東陵稱為明代第19座帝陵。

★常遇春墓

自稱只要給他十萬兵馬就能橫掃天下的常遇春,綽號“常十萬”。在明初諸將之中,名氣僅次於徐達,以剽悍勇猛著稱,常奮戈直前,攻無不克,南征北戰,立下大功。

常遇春暴病死於得勝歸途,靈柩運回南京,朱元璋非常傷心,親往龍江祭奠,追封他為“開平王”,諡號“忠武”,賜葬鐘山,配享太廟,肖像入功臣廟,位牌列第二。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常遇春墓石刻 圖源/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

常遇春墓原址為六朝古剎草堂寺,現墓塋與墓前石刻儲存完好,存石柱一,石馬、石羊、石虎、武將各二,其中武士雙手撫劍,頂盔貫甲,威武雄健。墓地周圍有柱礎數個,為享堂遺址。

★仇成墓

仇成少年時有膽略。早期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攻克採石、太平,又隨大將徐達攻克江蘇的溧水、溧陽,每次作戰都勇冠三軍,後升為統軍大元帥。洪武二十一年病故,追封為皖國公,諡“莊襄”,賜葬鐘山。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仇成墓神道石刻 圖源/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

仇成墓現存武將一,石馬、石羊、石虎各二。

★鄧愈墓

鄧愈是明朝開國元勳之一,“愈”為明太祖朱元璋所賜,其戰守有方,激勵將士,以弱制強,乃是常勝將軍,以功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國公,同參軍國事,歲祿三千石,並賜予世襲。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已遷離原位的鄧愈墓神道石刻 圖源/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

鄧愈去世後,明太祖追封其為寧河王,諡號武順,靈樞運到水西門時,明太祖親往祭奠,又親自為他選擇墓地,進行國葬。

鄧愈墓神道石刻儲存得較好,現有神道碑、石馬、石羊、石虎、馬倌、文臣、武將各二和墓冢。

★福清公主墓

南京的“公主墳”,俗稱“八公主墓”。公主生於洪武三年十月,十八年下嫁為駙馬都尉張麟妻,生一子,永樂十五年卒。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福清公主墓 圖源/微博@澔涆浩瀚

福清公主墓亦呈長方形券頂,規模宏偉,建築考究,據相關發現人親眼見證福清公主墓是我國發現的唯一一座仍然存在守墓人的公主墓,其墓棺靠後,有寺廟在其前供守墓人居住,環境清雅,外建牌坊名為“山高水長”。

★明城牆

南京明城牆包括明朝京師應天府(南京)的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牆,歷時長達28年的建城史,動用全國1部、3衛、5省、37府、162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圖源/南京城牆

南京明城牆是中國城垣史上最大的一座磚城,也是

世界現存最長、規模最大、真實性最好的磚石構造城市城牆

,是中國禮教制度與自然相結合的典範,也是古代都城建設的傑出代表,其築城技術也達到了中國築城史上的巔峰,是東亞築城技術的典範。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天下第一甕城”中華門甕城,是世界上儲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堡壘甕城。禦寒/攝影

南京明城牆被譽為

“高堅甲於天下”

,有著傑出的軍事防禦功能,也是中國明清時期千餘座城市城牆所效仿的物件,

作為中國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其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外城牆均無法與之比擬。

★明故宮遺址

南京故宮是以皇城與宮城為主體、以一系列建築旨在突出皇權“神聖”為內容、以全國最高中央行署機構為大明帝國的核心區域,由皇城與宮城兩部分組成,合稱皇宮。

其建築形制為北京故宮所繼承,是

北京故宮的藍本

明清官式建築的母本

,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霞映宮城 圖源/南京海絲遺產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明故宮遺址遺存的明代石雕 圖源/南京海絲遺產

南京故宮皇城周長10。23千米,宮城周長3。45千米,洪武門至承天門兩側為中央官署區,承天門至午門兩側為太廟、社稷壇;前朝以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為核心,東有文華殿、文樓,西有武英殿、武樓;後廷以乾清宮、坤寧宮為核心,東有春和宮,西有柔儀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飛龍殿、西宮,兩側為東西六宮。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明故宮中軸鳥瞰 圖源/南京海絲遺產

南京故宮開創了皇宮自南而北中軸線與全城軸線重合的模式

,這種宮、城軸線合一的模式,既是南京特殊的地理條件使然,也是遵循禮制、呼應天象、順應自然建設的傑作。

★南京鼓樓

位於市中心明城牆內中央的鼓樓崗上,始建於明朝洪武十五年,朝向和明代中軸線平行。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鼓樓 禦寒/攝影

是舊時南京城的報時中心,也是催促文武百官勤於政務、提醒百姓辛於勞作,京師迎王、接詔書、選妃等重大慶典的重要建築。

★龍江船廠遺址

這裡曾經是中世紀最大的造船廠,為鄭和下西洋建造了數百艘大小寶船。

它也是世界上僅存的中世紀造船廠遺址,

國內目前儲存面積最大的古代造船遺址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龍江船廠遺址 圖源/南京海絲遺產

龍江寶船廠西接長江、東鄰秦淮河,明李昭祥《龍江船廠志》記載的“洪武初,即都城西北隅空地,開廠造船”,即指這—帶地區。南京龍江寶船廠出土文物以大舵杆和絞關木最為重要,舵杆現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後湖黃冊庫

明朝京師應天府專門收貯全國賦役檔案的中央檔案庫。從1391年到1642年的兩百多年間,全部土地、戶籍檔案均藏於此,明代各朝的戶口、田畝、稅糧等數字,就是依據後湖黃冊彙總而來的,由於各地送往戶部的戶籍管理冊封面為黃色,故稱為黃冊。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黃冊庫 圖源/南京玄武湖景區

黃冊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朱元璋特意在南京選定了幾乎與世隔絕的玄武湖為存放點。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明成化十一年(1475)祁門縣丈量魚鱗冊 圖源/南京玄武湖景區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祁門縣胡大喜賣田赤契 圖源/南京玄武湖景區

到明末,玄武湖黃冊庫房約建有960間,黃冊多達179萬餘冊,同時藏有全國丈量土地繪製的魚鱗圖冊。

★七橋甕

七橋甕修建於明朝正統五年,是一座不等跨半圓石拱橋,共有7個橋孔,全長達99。84米。

訪古都、看世遺,走進南京一窺大明風華

七橋甕 圖源/百度百科

橋身酷似彎弓,全部青石花崗岩疊砌,橋身質地堅固。中間橋甕為最大,其餘兩兩相對,依次縮小。七橋甕保持著明代的原貌,橋墩、橋甕和獸頭等均是原物。

七橋甕地處南京城東南,溝通秦淮河兩岸,地處交通要道,又為軍事要衝,是明朝拱衛都城的門戶,實屬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堪稱中國古代拱橋中的傑作。

在南京

追尋明朝的痕跡無疑是幸運的

城牆、帝陵、樓苑……

這裡依然可以窺見昔日大明風華

-END-

編輯|藝旅文化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