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前言

1955年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軍直204工地苑家村發現一座古墓,墓葬的具體情況不得而知,有四件隨葬品被首都博物館收藏,其中墓誌一塊。根據其中資訊可知,此地在明朝是京師西赤水村,墓的主人是明故江西鎮守禦用監太監董讓。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一位太監為何會引起我那麼大的興趣來寫這篇文章呢?

細看發現,墓誌銘的撰文、書丹、篆刻的三位都不一般,撰文的是成化甲辰科狀元進士及第李旻,由太子太保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閔珪書丹,篆刻的人更不得了,時任提督十二團營總兵官掌右軍都督府徵虜大將軍太保保國公朱暉。

董讓是何許身份?他有什麼卓越的地位,能讓文武重臣為其撰寫墓誌銘?就讓我們回到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走進董讓的一生。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什麼是頂流

簡單介紹一下撰刻墓誌的三位,李旻:《明史》無傳,不過在《國朝獻徵錄》可知,他是浙江等處承宣佈政司杭州府錢塘縣人,身材魁梧,狀貌英偉,早在青年時就享譽杭州,成化庚子科鄉試第一名解元,甲辰科殿試金臚傳唱狀元郎。

李旻歷任翰林院修撰,左春坊左諭德東宮侍讀,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其為人闊達倜儻,學貫經史,得到明孝宗信任。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閔珪:如果說李旻僅是文學才子,還算不得什麼,那書丹的人就是弘治年間的柱國大臣。閔珪的事蹟遍佈於各種史書中,浙江湖州烏程人,天順八年(1464)進士與內閣首輔李東陽同年,初任御史,巡按河南,抑止豪強大族行事果決。

成化六年(1470)閔珪御史考核稱職,外遷江西按察副使,再升廣東按察使,從此術業有專攻,一直在司法領域任職。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閔珪熟知律例,在法司一絲不苟,弘治七年拜南京大司寇,弘治十二年再拜刑部尚書。閔珪作為司法官,在審判中情理兼顧,宣府妖人李道明聚眾傳播蠱惑百姓,巡撫宣府軍政大臣劉聰聽信千戶黃珍的偵訊報告聲稱李道明勾連韃靼,將數十戶人家下獄,並論死罪。

明代死刑需要上報刑部審理,然後奏請皇帝定奪執行,封建社會不斷髮展,人命更加得到看重,同時也是加強皇權的表現。在案件到法司後,閔珪查明卷宗,發現並不能證實宣府所報罪狀,於是僅處置李道明一人,其他百姓全部釋放,閔珪在刑部多年老成持正,深受信任。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朱暉:是當時頂級勳貴,北京保衛戰立下大功的撫寧伯朱謙之孫,多次佩靖虜將軍印出塞討伐蒙古的成化朝名將保國公朱永之子。

以恩蔭入仕,弘治九年執掌神機營,領右軍都督府事,弘治十四年佩徵虜大將軍印率五路大軍搜套,朱暉是弘治朝最受重用的武臣。

悲慘童年

既然撰刻墓誌銘的都那麼硬核想必主人也不一般,董讓正統四年生在浙江嘉興府秀水縣,父親董榮,母親白氏。

墓誌記載董榮認得幾個字,但也不多是個窮書生,家裡有一分薄田勉強夠三口人吃飯,可偏偏白氏生了倆兒子,董讓是老大。

景泰七年(1456)浙江發生水災,家裡無力負擔吃穿用度,只好委屈委屈大兒子為全家奉獻了,於是董讓被送進大內淨身做了宦官。怎麼說也是出身“書香門第”,董讓識得幾個字,獲選入內書堂學習。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仕途升遷記

天順二年(1458)有良好基礎又天資聰慧的董讓以優異成績肄業,被分配到司禮監做書辦,贏在了起跑線上。

有一次董讓跟隨司禮監秉筆侍奉堡宗朱祁鎮左右,朱祁鎮看他有一副頎長手指,是學琴的好苗子,因此董讓調入御用監學琴。

音樂還沒學好,皇上駕崩了。成化二年(1466),27歲的董讓再次回到司禮監當書辦,看著昔日同事都成了自己的上司,董讓心裡苦可還能怎麼辦,一入皇宮深似海。直到成化十一年(1475)才熬時間升為典薄,接下來一個差事讓他人生迎來轉折。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盟津王奪寶事件

奉命鳳陽起取盟津王送回復府,途次往還公私皆有饋餉,公力辭不受。

成化十一年,董讓受命前往鳳陽高牆押朱見蔥送回懷慶看管,一路上,各地官府都有賄賂,董讓歷辭不受,其清廉行為在宦官中尤其罕見,回京後,明憲宗嘉獎他辦事得力,賞蟒袍一件,升司禮監左監丞。

朱瞻埈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庶次子,永樂二十二年受封鄭王。仁宗僅在位十個月便駕崩,是位短命天子。漢王朱高煦覺得是時候來一場“靖難之役”奪取大侄子的皇位了,可好聖孫宣宗不是朱允炆,他親征樂安,期間鄭王瞻埈和襄王瞻墡留守北京。

宣德四年(1429)鄭王就藩陝西鳳翔,關中的環境較差,朱瞻埈水土不服,染上風疾,折磨得他很難受,可屢次以病為由請求遷國都沒有得到允許。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正統八年(1443)衛王朱瞻埏薨逝,無子國除,朱瞻埈趁機乞求改封懷慶府衛王府邸,得到了英宗同意。

直到成化二年(1466)朱瞻埈才過世,長子朱祁鍈嗣封,朱祁鍈有十個兒子,按照《皇明祖訓》嫡長子封王世子,其餘兒子封郡王。可偏偏第三個兒子盟津王朱見濍想要挑戰祖宗成法,他還相當有自信認為自己可以當上鄭王。

這是因為朱祁鍈不喜歡正妃韓氏,進而討厭世子朱見滋。朱見濍就經常和母親一起給鄭王吹耳邊風攛掇他廢長立幼,鄭王雖然不喜歡但他哪敢請朝廷廢掉世子,每次只好用什麼光景、下次一定搪塞過去。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王妃韓氏不堪忍受自縊身亡,由於明代實行宗藩禁錮,只能呆在城內,世子在母妃過世後,天天聽著各種譏諷,活得越來越抑鬱,最終因病身亡,年僅二十八歲。

朱見濍可算把世子整死了,這下總該輪到他吧?朝廷冊立自有典制,不是哪一位藩王能決定的,禮部遣使封朱見滋的兒子朱祐枔為鄭王世孫。

朱見濍的如意算盤又落空了,精神逐漸崩潰,開始做各種瘋狂的事情。一天他趁夜將金印世孫金冊偷走,鄭王找了好多天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最後才知道是盟津王偷走了金冊,氣的與朱見濍打了一架。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朱見濍也毫不示弱,發誓再也不會朝見親爹,凡朝廷慶賀皆廢。涇陽王是盟津王叔父,然侄兒見叔進賀表箋皆不行禮。

妹妹廣寧君主到了出嫁的年齡,王府要置辦各種嫁妝,朱見濍自己過不好也不讓別人好,他帶人把嫁妝全部砸毀一把火燒掉,鄭王覺得是自己對不起盟津王母子也只好隨他去吧。

前面這些如何不好都是王府內的事情,可接下來佔用衛所軍士三百人,就觸犯了朝廷大忌,朱祁鍈再不奏報自己的爵位也保不住了,明憲宗聽聞大怒下有司治盟津王罪:

遣刑部郎中王儼等往會鎮守內官暨巡撫巡按等官雜治得其狀以聞,有旨:盟津王毀罵父王,侮慢親叔,又貪淫酷暴違法多端革去王爵,傳送鳳陽禁錮。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鎮守江西討平叛亂

弘治元年(1488),董讓因小心謹慎,被任命為福建市舶司提舉。弘治十年(1497)皇上知道他的才幹可堪重用,升御用監太監鎮守江西兼提督景德鎮官窯瓷器燒造。

公到任,首革奸弊,愛惜下民,百爾所行惟務公道,軍民帖然畏服。

董讓在南昌革除弊政,約束爪牙,愛惜百姓,他所做的事情都是職權範圍內的,絕不惹是生非。

益王朱祐檳是明憲宗第六子,弘治八年就藩江西建昌,董讓負責益王府的營建工作,他親自監督修建經營謀劃,嚴厲杜絕吃拿卡要,沒有浪費人力財力就提前完成工期,得到江西士民的稱讚。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強盜鄧遲八造反,劫掠大戶,地方巡檢官校多少緝捕都沒有效果,董讓教授剿捕之法,最終擒獲鄧遲八。

這事不僅讓當地士紳信服,訊息傳到朝廷,江西籍的大臣一致上疏請求獎賞董讓,太監能得到外廷認同的實屬少有。皇帝賜他蟒衣玉帶,還遣使帶著旌旗到董讓家鄉表彰他的功績。

董讓:我就是個鎮守太監,有什麼資格能讓狀元郎和保國公撰寫墓誌

結尾

其銘曰 :入侍惟勤,出守惟忠,公罔內外,鹹有厥功,奕奕才猷,人孰與同,寵賚自天,名爵愈崇。

正德元年(1506)五月十四,在南昌去世,享年六十七歲,死前董讓握著養子的手說道:“惟以不能報國為憾!”

董讓雖然沒能向古代的讀書人一樣學成文武藝,但也是光宗耀祖報效國家,至少今天還有人知道他,即便沒有後代,賢明同樣遠播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