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乘不義之機,小人總是見利忘義

君子不乘不義之機

小人總是見利忘義

作者丨陳萍 主播丨明亦繁

君子不乘不義之機,小人總是見利忘義

《易經》裡講:“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意思是:一個有君子品行的人,必定內心正直坦蕩、行事遵循道義。

即使巧逢機會、利益唾手可得,他也不會趁人之危,趁虛而入,做出不義之事。

而那種不講道義、唯利是圖的人,卻最愛乘不義之機,巧奪豪取。最終不僅會落得“小人”的惡名,還必將自食惡果。

不義之機,是驗證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的一道關。

不乘不義之機,不做不義之事,也是我們做人應有的良知和道德底線。

君子不乘不義之機,小人總是見利忘義

君子不乘別人危難之機,做出不義之事

西漢儒學家韓嬰說過:“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

可見,正直的人,做事情是講究道義和公理的。

就算對方是競爭對手,是立場不同的敵人,他也不會在對方落難之時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做出不講仁義道德的事。

一代明君唐太宗便是這樣的人。

唐太宗執政時,突厥侵佔唐朝領土的野心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只可惜,天不遂願,他們國內連年鬧饑荒,暫時還沒有攻打中原的能力。

有一年冬天,老天連降暴雪,突厥人的許多牲口都被凍死了。這使突厥的百姓生活更加困苦,突厥的國庫也更加的虛空。

這時,出使突厥的鄭元頲回來了,他向唐太宗報告了突厥的國情。大臣們一聽,紛紛建議唐太宗乘機襲擊突厥,必定能大功告成。

唐太宗卻堅決反對,他認為乘人之危是不仁不義之舉。

唐太宗不但不趁機進攻突闕,還派人送去了許多糧食和布匹,救濟那些受災百姓。一些北方小國得知這些,都覺得唐太宗仁義,於是都紛紛歸附大唐。

君子不乘不義之機,小人總是見利忘義

正直仁義又有遠見的唐太宗不乘人之危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儘管他錯失了一次攻敵的最佳戰機,但是攻下了番邦眾小國的人心,還落得仁君美名,這何嘗不是一種更大的收穫?

有個八字成語叫“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說明了抓住機遇的重要性。但抓住機遇應該以正當手段,不能不擇手段,更不能乘人之危。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學習唐太宗,做正直仁義之人。絕不在別人落難時乘人之危,獲不義之利。哪怕對方是我們職場上的競爭對手,或者對方曾經和我們有過過節,我們也不能在別人弱勢時,乘虛而入,趁機報復。

真正的機遇並不是在對手處於險境弱勢時,你給他致命一擊,讓他萬劫不復。而是你以德報怨,拉人一把的仁義。只有這樣,你才能收穫更多。

君子不乘不義之機,小人總是見利忘義

君子不乘別人疏忽之機,獲得不義之利

《菜根譚》裡有曰:“不求非分之福,不貪無故之獲。”

意思是:不要享受不屬於自己的福分,也不要貪圖不勞之獲。

一個貪婪的人,由於覷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往往會想方設法去獲取。但是,再巧妙的花招,也終有露餡兒之時,施詐者最終也會成為眾人唾棄的小人。

比如下面典故中弄虛作假、投機取巧的米友仁:

米友仁是宋朝著名書畫家米芾的兒子,他和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擅長作畫。他還特別喜愛古人的畫作,並有一門絕技——擅於模仿古人的畫品,幾乎能以假亂真。

有一次,米友仁向人借來一幅”松牛圖”描摹。可是歸還時,他卻把真本留下,把摹本還給人家。

那個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贗品走了。可是過了幾日,卻又來向米友仁討要原本。米友仁不明白自己以假亂真的功夫怎麼會被看穿的,便矢口否認。

直到那人說出原因,米友仁才不得不歸還了真本。原來,真本畫作中牛的眼睛裡面有牧童的影子,而米友仁描摹的畫中卻沒有。

君子不乘不義之機,小人總是見利忘義

像米友仁這樣一個有才能的畫家,能把名家的畫作描摹得惟妙惟肖,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可見畫技是非常高超的。如果正直做人,後來也必成丹青名家,流芳百世。

可是他屢次用自己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所以不僅難成大器,還落下“巧偷豪奪“的汙名,令後人鄙夷。

從古到今,從來沒有人是靠著耍手段、鑽空子來發家致富的,所有佔過的便宜,都會以另外一種方式還回去。

比如:趁人不備順手牽羊,劣跡敗露時便成了牢中囚犯;僥倖拾到別人貴重物品卻不願歸還,結果被人查出時,卻惹來“偷盜”的嫌疑……

所以,只有正直做人,不乘任何可乘之機,才能光明磊落地立於世間,也能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和擁護。

君子不乘不義之機,小人總是見利忘義

君子不乘別人無知之機,騙取不義之財

《太上感應篇》裡寫道:“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啟迪人們:奪取不義之財的人,就像是吃有毒的肉來救飢餓,喝有毒的酒來止渴一樣。最終會害了自己。

的確,不管是用暴力搶掠,還是用坑騙陰招,只要得的是不義之財,必定會有報應上身。

曾經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說的是某縣縣衙有一個小吏王某,他精通刑律訴訟,於是常常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掌握的刑法知識,來矇騙糊弄那些打官司的人,因此騙取了很多錢財。

但是,每次他得了不義之財後,在他身上就會發生一些壞事。不是身體患病,就是頻出事故。所以,他一直沒有攢到積蓄,所得的不義之財都在頻繁出現的災禍中耗盡了。

可見:不義之財,易得難守。

常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對錢財有慾望是人之常情,但要來路光明。如果靠坑蒙拐騙得來不義之財,早晚會伎倆敗露,還會受到上天的懲罰。

生活中的有些人,為了一己私慾,不惜用盡卑劣手段。哪怕對方是待他不薄的親戚朋友,他也不會心慈手軟。他看準人家對“生意”不內行的弱點,花言巧語騙人家“投資入股”,事實上是設下圈套,騙人掉坑。

直到對方投進去的錢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時,人家才知道上了當。這時,他不是避而遠之,就是想方設法推脫責任。

君子不乘不義之機,小人總是見利忘義

這種人為了得到不義之財,巧奪豪取,六親不認。最終寒了人心,他自己也臭名遠揚,成了眾人口中的“奸詐小人”。

而正人君子恰恰相反,他們總是以誠待人。就算對方是無知孩童、憨厚老人,他也絕不會昧著良心,趁機騙取不義之財。

唐代元結在《自箴》裡寫道:“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終身如此,可謂君子。”

可見,品德高尚的君子都是正直厚道之人。

一個人若想成為受人尊敬的君子,就應該以正直為做人原則,以仁義為行事作風,絕不乘任何不義之機,絕不做任何不義之事!

君子不乘不義之機,小人總是見利忘義

主播:明亦繁,

喜歡旅行,也喜歡有聲,作為一個初學者,希望可以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