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統一中國之決戰:南宋大軍一擊即潰,誰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1年,忽必烈在燕京稱帝,建立了元朝。此時的元朝疆域已經基本覆蓋了東亞大陸,已經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然而,南宋已經偏安江南140多年,不消滅南宋,元朝的正統性就會遭到懷疑。在這樣的情況下,忽必烈開始積極策劃、準備一戰而統一中國。

一,元朝對滅宋戰爭的準備

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稱汗。當時,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之間爆發了戰爭,忽必烈無暇南顧,只能和南宋達成協議,接受了南宋的稱臣納貢。經過四年的戰爭,忽必烈才擊敗了阿里不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此後,又爆發了海都之亂,元朝在西北承擔著巨大的軍事壓力。

元朝統一中國之決戰:南宋大軍一擊即潰,誰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汗位之爭期間,忽必烈控制下的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叛亂。1261年,山東行省長官李璮叛變,他秘密聯絡南宋北上,但南宋認為他反覆無常,因而不予迴應;雲南方面,大將兀良合臺撤退後,這裡只有少量的蒙古軍,因而當地的民族乘機反叛。因此,忽必烈初期是無力南征的,南宋得以苟延殘喘。

在這些叛亂被平定之後,忽必烈就立馬加強了集權,廢除地方世守,改任流官。為了進一步得到中原士人和百姓的支援,忽必烈改行漢法,推行漢制,立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臺等,支援儒學。在經濟上,下令各地官員必須“勸課農桑”,推行屯田,加速經濟的恢復。

1271年,中原基本安定,忽必烈於是改國號為“元”,正式建立了元朝。

元朝統一中國之決戰:南宋大軍一擊即潰,誰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軍事上,忽必烈也是做足了準備。他下令整頓軍籍、補充新員、訓練水軍和炮軍、製造兵器、囤積糧草、推行擴馬等。在蒙哥時代,全國攻宋的部隊總量不足10萬,忽必烈則大量補充漢軍數量,將攻宋的總兵力擴張到了30萬。

另外,就是戰略進行了調整。蒙哥時期,選擇對南宋進行大包圍,試圖從江漢、四川、雲南三個方向對南宋發動進攻,結果在釣魚城久攻不下,自己也死於城下。忽必烈則改變戰略,選擇以江漢作為突破口,對於四川則是以騷擾、牽制為主。

元朝統一中國之決戰:南宋大軍一擊即潰,誰留取丹心照汗青?

釣魚城

這是一個正確的戰略。南宋有三大防線,分別是江淮防線、江漢防線和四川防線。江淮一帶水網密佈,有重兵屯守,難以攻破;四川一帶有餘玠建設的山城防禦體系。相比之下,江漢一帶,突出前沿,防守最弱。如果襄樊淪陷,那麼元朝大軍就可以長驅直入,沿著江漢水道進攻南宋核心區域。

1267年,忽必烈就命令阿術率軍“觀兵襄陽”,開始對了襄陽的圍困。

二,南宋最後的歲月

南宋方面,其君昏庸無能,其臣無惡不作。忽必烈即位之時,正是宋理宗的末期,他沉湎於詩酒,寵愛閻貴妃,大興土木,將朝政交給了丁大全、馬天驥、董宋臣等奸臣,當時有人在朝門上大書“閻馬丁當,國勢將亡”。

1264年,宋理宗去世,宋度宗即位。宋度宗孱弱無能,荒淫無度。他無心政務,甚至讓妃子來批答公文。最後,他索性將處理政務的大權交給奸臣賈似道,自己則盡興享樂。賈似道則在朝中打擊異己,唯利是圖,將南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

元朝統一中國之決戰:南宋大軍一擊即潰,誰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宋度宗時期,南宋的經濟已經崩潰,民不聊生。1266年,史館檢閱黃震尖銳地指出了南宋的四大問題,分別是民窮、兵弱、財匱和士大夫無恥。

當時,南宋朝廷腐敗,對百姓橫徵暴斂,除了夏秋二稅之外,南宋還增加了70多種稅收,如經制錢、總制錢、月椿錢、版帳錢、田契錢、稱提錢、折估錢、免行錢、粼引錢、納醋錢、賣紙錢、折納牛皮、牛筋、牛錢等,百姓的負擔是之前的五倍到十倍。

官員在地方也是為非作歹,他們甚至規定:

民有訴訟,兩訴不勝則有罰錢,既勝則令納歡喜錢。

南宋為了搜刮民脂民膏,大規模發行紙幣會子,導致物價飛漲,百姓深受其害。賈似道等集團在民間大肆兼併土地,將江南肥沃之地佔為“公田”,“民失實產而得虛誥,吏又恣為操切,浙中大擾,民之破家失業者甚眾”。這樣的朝廷,不要也罷。

元朝統一中國之決戰:南宋大軍一擊即潰,誰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大敵將至,社稷將傾的情況下,南宋君臣還在打擊正直將領,自毀長城。鎮守江漢的孟珙請求收降北方忠義軍,最終引來朝廷猜忌,最終鬱郁而死。在去世之前,

孟珙說:“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可伸矣”

。1253年,鎮守四川的餘玠遭到了宋理宗的猜忌,憤懣成疾,當年去世。餘階死後,“蜀人莫不悲慼如父母”。

南宋後期,尚有軍隊70萬,其中6萬人駐紮於四川,13萬駐守江漢一帶,兩淮兵力將近20萬,其餘兵力分別駐紮於各部。軍隊雖多,戰鬥力卻弱,其中有20萬因為老弱柔脆而無法參戰。加上主將基本上都是無能昏庸奸佞之輩,整個南宋軍隊就幾乎沒有了抵抗力。

元朝統一中國之決戰:南宋大軍一擊即潰,誰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回炮

當元朝開始圍困襄陽時,南宋方面則陸續派遣大軍來解圍,但基本都在半路被擊潰。1270年,范文虎帶領兵船2000艘援襄陽,慘遭失敗;第二年,范文虎帶領10萬大軍馳援,也同樣慘敗而歸;1272年,李庭芝募民兵3000衝突元軍封鎖,但是范文虎拒不配合,導致其全軍覆沒。隨後,忽必烈從西亞調來了回回炮,“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最終,襄陽守將呂文煥投降,南宋距離滅亡不遠了。

三,南宋最後的背影,留下的只是崖山投海

元朝在進攻襄陽的同時,也在四川進行了拉鋸戰。元朝竟然學會了南宋的山城防禦體系,也在四川要道上建設堅城要塞,使得宋軍進退兩難,雙方堅持不下。在僵持的過程中,不斷有南宋將領投降元朝,如1261年,瀘州守將劉整遭到呂文德的排擠,於是以瀘州投降忽必烈。1267年,他參與到了襄陽圍攻戰。

襄陽陷落後,四川和南宋朝廷的聯絡就中斷了,於是元朝就開始集中力量攻取南宋首都臨安。南宋方面,京湖制置使汪立信向賈似道建議:從70萬大軍中挑選50萬軍隊,沿著長江兩岸駐紮,“

據百里而屯,屯有守將;十屯為府,府有總督,其尤要害處,則參倍其兵

。”賈似道根本聽不進意見,他認為有長江天險就萬事無憂。當時的皇帝為宋恭帝,他才4歲而已。

元朝統一中國之決戰:南宋大軍一擊即潰,誰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朝滅宋

元朝方面,有伯顏帶領20萬大軍,沿著漢江長驅直入,放棄攻擊郢州,直接向臨安挺進。大軍進入長江後,又分出一部分軍隊進攻湖南、江西等地,以牽制南宋的地方軍隊。賈似道見元朝軍隊即將到來,趕緊求和,遭到拒絕。

匆忙之間,賈似道調集13萬大軍迎戰,結果宋軍一觸即潰,賈似道早已孤舟逃到揚州。

元朝20萬大軍深入南宋境內,不斷分兵,也出現了兵力分散的問題。南宋江西、湖南等地方軍隊憑藉山地地形進行反擊,使得元軍遭到了危機。加上元朝西北爆發了海都之亂,忽必烈不得不更加謹慎。1275年五月,忽必烈將伯顏召回燕京,商定對策。就在此期間,阿術、張弘範、董文柄、劉國傑等帶領元軍在焦山消滅了張世傑、劉師勇、孫虎臣等帶領的南宋主力,至此南宋基本喪失了抵抗力。

元朝統一中國之決戰:南宋大軍一擊即潰,誰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久,伯顏重回戰場,開始對南宋發動了最後的總攻。元朝大軍沿著長江繼續推進,沿途城市不斷投降,沒有投降的常州遭到了屠城。1276年正月,元軍兵臨杭州,南宋大臣早已逃之夭夭,宋恭宗奉表出降,南宋宣告滅亡。

南宋滅亡後,南宋各地的抵抗力量也紛紛瓦解。這時候,大軍為了對付海都,將主力部隊北調,只留下2萬人繼續追擊南宋的殘餘勢力。南宋的殘餘勢力則在張世傑等人帶領下轉戰到了廣東,最終被困崖山。

1279年,崖山之戰爆發,南宋最後的10萬大軍全軍覆沒,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上演了十分悲壯了一幕。另外被俘虜的文天祥也在北京英勇就義,他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四川的釣魚城最終也在1279年投降,元朝實現了對全國的統一。

元朝統一中國之決戰:南宋大軍一擊即潰,誰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滅亡之時,出現了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的忠義被千古流傳。然而,幾個人的忠義,十萬人的犧牲並不能改變南宋命運,也不能改變南宋腐朽的事實,更不能改變南宋偏安的性質。中國需要文天祥這樣不屈不撓的英雄人物,但是更需要大一統。南宋的命運不足惜,崖山之戰雖然可歌可泣,但是元朝的大一統更值得我們去肯定,因為它為中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元朝統一中國之決戰:南宋大軍一擊即潰,誰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