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葛亮作對破壞北伐,李嚴真的是蜀漢取天下的絆腳石嗎?

細數三國,名將輩出,謀士更是不盡數,名氣大的當屬臥龍鳳雛,司馬,荀氏一族等等,而蜀漢一個不起眼的,卻深得劉備信任的人,卻常常被忽視,那就是李嚴。

與諸葛亮作對破壞北伐,李嚴真的是蜀漢取天下的絆腳石嗎?

李嚴是一個蜀中的本地人,劉備入川之後,他還是勸進稱王的第一人,後來更是和諸葛一起的白帝城託孤人,深得昭烈皇帝信重,後來因為阻擾北伐,從中作梗被逐出朝堂,鬱郁死於鄉野,他也成了很多人口中的罪人,蜀國奸臣中的背景板。

與諸葛亮作對破壞北伐,李嚴真的是蜀漢取天下的絆腳石嗎?

劉備識人之能,連臥龍都曾自愧不如(馬謖街亭事件),但卻非常欣賞李嚴,不惜託孤與他,可見劉備極度認可他,在內心裡等同於諸葛。再看看其他兩國的託孤重臣,孫吳的‘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兩人,曹魏的司馬懿、陳群、賈詡、曹洪,這已經說明了李嚴的才能也在這些人之列,不是一個真的氣短之人,那麼李嚴為什麼還要做妖,阻止北伐呢?

一,平衡朝堂,支援劉禪

到了劉備逝世,一批老將也不在世間,諸葛亮基本無阻礙的控制了整個蜀漢的朝堂,整個一個國家的力量開始北伐,以報劉備的知遇之恩,矢志克復中原,恢復漢室,在這個背景下,只要北伐,就必須需要整合整個國家的力量,諸葛亮就得繼續把持整個朝政,才能順利的施行政策。

與諸葛亮作對破壞北伐,李嚴真的是蜀漢取天下的絆腳石嗎?

於是,蜀漢朝廷一時之間,失去了平衡,造成了丞相獨大的局面,即便是已能親政的劉禪,也沒有多少自由,更是對相父有一種恐懼,而李嚴作為另一個託孤重臣,他存在的政治意義就是為了和諸葛平衡,給劉禪成長的時間,所以這種局面是他要必須阻止的,長此以往,蜀漢只知道諸葛,而不知道蜀漢的主人姓劉,他必須要去盡力平衡朝廷局勢,起碼能打破一家獨大,也讓劉禪慢慢具有話語權。

與諸葛亮作對破壞北伐,李嚴真的是蜀漢取天下的絆腳石嗎?

更何況,劉備死前的那句‘若阿斗不才,先生可取而代之’,不光是劉備給諸葛的枷鎖,也是給李嚴的警示和提醒,他的作用就是制衡諸葛,李嚴不敢忘記,所以,李嚴必須站到諸葛的對立面去,阻擾北伐,打破諸葛統籌全域性的政治格局。

二,荊州集團和蜀中集團的鬥爭

除了李嚴本身的職責之外,還有兩點派系的鬥爭,整個蜀漢,除了當地人以外,再就是如諸葛亮一般的荊州來客,跟著劉備進入了蜀中,兩大派系之間就有了天然的競爭,這不是以個人的意志可以消弭的。劉備在世時,還可以做到平衡。

與諸葛亮作對破壞北伐,李嚴真的是蜀漢取天下的絆腳石嗎?

而劉禪未親政時期,這種矛盾再也壓制不住,特別是諸葛總領全域性之時,更是對整個蜀中本地集團的全面壓制,作為蜀中世家的代表人,李嚴必須要站出來和諸葛打擂臺,改變蜀中集團的頹勢,在李嚴被逐之後,諸葛亮徹底沒了掣肘,更是大力北伐,消耗國力,為後來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三,北伐已經疲民,國力不堪消耗

諸葛亮一出北伐失敗,以馬謖頂罪,後來二出三出都無功而返,只留下一堆的傷亡,看著蜀中子弟的流血犧牲,李嚴是萬分心痛的,只有這些本地的世家大族才最能明白三次北伐帶來的損失,李嚴等人希望諸葛亮可以慢慢恢復民生,而後在伐,這與諸葛的‘克復中原,刻不容緩’相悖,面對蜀中子弟的平白犧牲而毫無戰果,在第四次北伐之時,李嚴終於開始忍不住了,以糧草不濟誘歸諸葛,後被逐出朝堂。

與諸葛亮作對破壞北伐,李嚴真的是蜀漢取天下的絆腳石嗎?

李嚴與諸葛之爭,甚至去破壞北伐,其實並不是出於對諸葛亮個人的好惡,也是出於他的公心;諸葛亮為了克復中原,實現心裡最大的政治抱負,也別無選擇,兩人都算是身不由己,在聽聞諸葛亮死後,他也甚為傷心,整個蜀漢能懂他也就諸葛一人了,他也隨著激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