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元年發生的國人暴動不是平民起義,而是西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前言

共和元年其實是指公元前841年,這一年開始,中國歷史上首次有了確切的紀年史,這是一種年號紀年法,之所以稱為共和元年,是因為西周的國政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兩人共同執政,所以年號是共和,西周不是天子執政嗎?沒錯,當時的天子是周厲王,周厲王在西周歷史上執政一共37年,因為在後期執行了一系列政策,導致了西周都城鎬京發生了國人暴動,暴動者組織起來圍攻周厲王,周厲王就逃到了彘(zhì)地(今山西霍縣東北),最終死於彘地。

周厲王逃到了彘地後,還在彘地生活了13年才去世,13年來,身為周天子,周厲王為何到死都不敢回到都城鎬京呢?這算是周朝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政治事件,這一切的原因皆來自於國人暴動,那麼國人暴動是怎麼回事?周厲王為何甘願在彘地當了13年的孤家寡人,他不能號令諸侯國發兵來勤王嗎?

共和元年發生的國人暴動不是平民起義,而是西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周厲王

一、國人暴動

國人不是普通百姓,按字面上的意思來說,國人是指居住在內城的人,與此對應的是野人,野人是指居住在外城的人,周代的城池分為內城和外城,內稱為城,外稱為郭,那麼國人到底是什麼人?

要分析國人是什麼人之前,就得先了解一下西周的政治制度,西漢自周公執政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有宗法制度和分封制,

宗法制度其實就是嫡長子繼承製,西周規定:無論是天子還是諸侯或者是卿大夫,哪怕是士和平民階層,財產、官職、爵位全部由嫡長子來繼承

,但任何人不可能只有一個兒子,除了嫡長子之外肯定還有其他兒子。

比如周天子,他的嫡長子會繼承天子之位,同時繼承了所有周天子的土地,其他兒子有可能被分封到各地成為諸侯國鎮守四方,也有可能在周王室中被封為卿大夫,卿大夫都是有土地和官職的,同時周禮規定:嫡長子一系為大宗,非嫡長子一系為小宗,大宗是所有宗族之首,大宗的天子或者諸侯就是族長。周朝從建國之初開始分封,到周厲王時,已經是第十位國君了。

共和元年發生的國人暴動不是平民起義,而是西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國人暴動

經過兩百多年的分封,周朝的王室一族已經遍佈天下了,天子的王城之外都是諸侯國,天子的王城之內就有兩種人,

一種是貴族,包括卿大夫、士,是居住在內城的,另一種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和奴隸,是居住在外城的,也就是野人。

周朝同時實行世卿世 制,爵位、官職、土地、財富都是世襲的,可以一代一代往下傳,人口逐漸增多,到了周厲王時期,能居住在內城的人,基本上就是最早與周天子有血緣關係,並被封為卿大夫的王室子弟的後裔,或者是周朝建國之初受封功臣的後裔,按照宗法制和分封制來說,起初周天子分封自己非嫡子時可以分封官職、爵位與土地,但是封到最後,已經沒有土地可以封了,官職、爵位可以創造,但土地就不能創造了,這就有了矛盾。

人口越來越多,官職、爵位與土地就那麼多,越到後面,那些貴族之後越是地位下降,尤其是非嫡系的小宗族,逐漸淪為士和平民,這些人雖然是士和平民,但是仍然是居住在內城的,這批人也就是國人,國人包括:卿大夫、士、以及貴族的平民後裔,這就是國人的來源和身份。

按照周禮,周天子可以保留六軍,大的諸侯國可以保留三軍,無論是六軍還是三軍,都是指軍隊數量,那麼軍隊的人員構成從哪裡來?

周天子的軍隊人員構成就是國人。

共和元年發生的國人暴動不是平民起義,而是西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西周分封圖

周天子最早的軍隊是由貴族組成的軍隊,當擴充到六軍時,首先徵召的就是國人,國人是周天子的遠親,往上數代人都是有血緣關係的,越往後血緣關係越淡,周天子的軍隊除了王室護衛之外,其他軍隊都是在戰爭發生時臨時徵調的,打完仗就回來幹自己的營生,種地、打獵、伐木、採集等等一切可以生存的活動。

二、國人為什麼暴動

按照《史記》的說法就是周厲王貪財圖利、重用小人、王行暴政、奢侈傲慢,另外還包括防民之口,阻止國人議論國政與交流,這樣就引起國人的暴動了嗎?似乎理由並不充分,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昏君的形象,況且周厲王之前的幾代周天子也強不到哪裡去,比如周懿王懦弱無能,周孝王是篡位上臺的,周夷王烹殺齊哀公,前三代周天子並不比周厲王英明多少,相比較而言,與國人爭利這個理由更能說明國人為何暴動。

《史記 周本紀》:大夫芮良夫諫厲王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不備大難。

這是記載在《史記》中一段話是,是周朝大夫芮良夫勸諫周厲王的話,芮良夫說:“王室恐怕要衰落了吧?榮夷公喜歡壟斷財利卻不知道大難臨頭。財利本是天地萬物所生所長,要想壟斷,害處太多了。天地萬物是供大家所取,怎麼可以壟斷呢?他觸怒的人很多,卻不防備大難。

共和元年發生的國人暴動不是平民起義,而是西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國人暴動

榮夷公是當時周厲王寵信的大夫,他的背後就是周厲王,榮夷公敢壟斷財利,一定是得到周厲王的默許,甚至是為周厲王壟斷的,芮良夫的勸諫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說榮夷公壟斷了財利,而且還說財利天地物所生所長的,那財利是什麼?只能是山林川澤一切可以用來謀生和增長財富的資源,財利就是山林川澤,包括土地、山川、河水、湖泊、礦產、森林等等一切資源。

從芮良夫話中也能看出,這些所謂的山林川澤等財利原本是大家所共取的,和誰共取呢?只能是貴族統治階級,也就是國人階層,

周厲王想要壟斷這些,動了國人的利益,這才是國人暴動的真正原因,那些所謂的貪財圖利、重用小人、王行暴政、奢侈傲慢等不過表面的原因,根本原因還是周天子與貴族的利益之爭

周天子與貴族的利益之爭的根源還在於分封制與宗法制,這是周朝的國策,但土地資源是有限的,人口資源卻是無限地增長,當人口越來越多時,周天子已經沒有土地可以分封了,分到最後,周天子自身所擁有的土地及其他資源甚至不如手下的卿大夫多。

看看周朝最後的結局就知道了,周王室分封到最後成了城中之國,成了天下勢力最弱的,甚至都不如任何一個諸侯國勢力大,這樣能不滅亡嗎?其實這個苗頭到了一定時間就會發生,至少在周厲王時期,就是如此,周天子與貴族爭利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利益,天子都沒有土地和資源了,所以周厲王就透過一些辦法把這些土地和資源據為己有。

共和元年發生的國人暴動不是平民起義,而是西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周厲王

可分封出去的資源哪裡能搶得回來,即使是自己的宗族也是如此,周厲王想壟斷山林川澤無異是斷了所有國人的財路和生存資源,所以國人才能無一例外地起來反抗周厲王,同時由於國人本來就是周天子的軍隊組成,所以周厲王根本無法抵抗,只能逃走。

三、周厲王為何不能號令諸侯國發兵來勤王

周厲王作為周天子,他的權力基礎就是以國人為基本的軍事力量來拱衛王都和對外作戰,周朝用來威懾諸侯的是天子六軍,現在周天子是孤家寡人一個,諸侯朝會都已經沒有多少諸侯國願意來了,就更加沒有諸侯國願意聽從周天子的命令發兵來勤王了,相反,鎬京正在執政的召穆公和周定公都比周厲王的命令管用。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周厲王也不可能請諸侯國的軍隊來幫自己消滅自己都城的國人,那樣的話,就算周厲王贏了,也還是孤家寡人一個,因為隸屬於自己的國人百姓全亡了,還要因為諸侯國的功勞進行分封,實際上當周厲王被趕出鎬京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被拋棄了。

總結

有一個值得懷疑的現象就是:召穆公和周定公兩人共同執政,一共執政了13年時間,這可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共和制度,卻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發生的,直到周厲王去世之後,才擁戴周厲王的兒子周宣王即位,為何國人只反對周厲王,不反對召穆公和周定公兩人共同執政,只有兩個可能:

共和元年發生的國人暴動不是平民起義,而是西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召穆公

1、要麼召穆公和周定公兩人參與了國人暴動,因為他們兩個也是既得利益者。

2、要麼召穆公和周定公兩人執政與國人進行了妥協,廢除了周厲王的政策,恢復舊制,與國人共同分享利益。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小編更傾向於第二種,因為周朝的執政除了召穆公和周定公兩人外,還有六卿也參與了執政,況且國人暴動為了逼召穆公交出太子姬靜,還殺死了召穆公的兒子,如果屬實的話,這可是不共戴天之仇。

國人暴動是一起群體性政治事件,根本原因就是周厲王與貴族之間的利益之爭,國人即貴族,貴族即國人,他們反對的是周厲王的政策,並不反對誰來當週天子,國人暴動所追求的就是利益,與周天子之間的利益之爭,這是西周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

所以等到周厲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姬靜就很自然地繼承為周天子,而這個時候,國人可是沒有反對,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雙方妥協了。

實際上西周發展到周厲王時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沿了,比如井田制已經走向崩潰邊沿,大部分不願意再義務耕種公田,而寧願去開荒種田,分封制也走到了盡頭,因為封無可封,土地資源是限的,而人口增長卻是無限的,都意味著西周王朝開始走向崩潰,事實上,僅僅兩代人之後,西周就滅亡了,走向了東周,那隻不過是周朝的苟延殘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