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時,外債幾百億,為何沒人來討債,段祺瑞早就策劃好了一切

最屈辱的時候,中國明明是一個泱泱大國,但是卻能夠被任意欺負只要有一個國家想要做這種強盜行為,它就可以跑來在中國的土地上耀武揚威,這種事情對於清政府時期來說是家常便飯,但是清政府也有自己的算盤。

當年清政府下的中國是被外國人架起幾門大炮就能夠開啟的貧弱國家,開啟的門也是打開了中國的財富。

進入中國地界的外國人彷彿來到了一個新世界,中國的地大物博加上豐富資源成為外國強盜眼中的大肥肉。清朝滅亡時,外債幾百億,為何沒人來討債,段祺瑞早就策劃好了一切。

清朝滅亡時,外債幾百億,為何沒人來討債,段祺瑞早就策劃好了一切

段祺瑞

外國人眼中的大肥肉

清政府時期對於外國人來說堪比第二次發現新大陸,已經脫離世界多年的中國也因為這些強盜們的到來被迫進入到現代化的階段。當清政府槍支還不是興盛武器的時候,外國已經可以拿著幾門大炮威脅中國把門開啟。

這個時候的中國差別實在太大,一個還在進入熱兵器的過渡階段,另一個已經是熱武器縱橫的國家,古老明明是一種根基的象徵,在那個時候成為了中國落後的原因。一直信奉著封建禮儀的中國被迫開始學習這些強盜們的技術,但是這個學習過程付出的學費相當昂貴。

中國在這個過程當中開始看著那些外國人拒絕下跪到外國人在京城的道路上肆意燒殺搶掠,這些無能為力倒逼著中國的仁人志士想辦法拯救這個被迫的局面。曾國藩的湘軍在不同等級的戰鬥當中自然顯得差強人意,中國政府即便一直想要改變,但還是得接受外國人的條款。

外國當中以八國聯軍為代表,這個代表為世界證明了中國有多好欺負。事實上,八國聯軍看起來氣勢洶洶,實際上代表了當時幾個國家的漫不經心。聯軍就意味著不同的主見,即便是在此刻都是為了扮演強盜而來,但是不代表每個人心中的標準一樣。

清朝滅亡時,外債幾百億,為何沒人來討債,段祺瑞早就策劃好了一切

八國聯軍給我們最慘痛的印象就是火燒圓明園事件,這場事故的損失出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瑰寶遭到毀壞,另一個方面就是對於中國人的尊嚴。圓明園實際上是當時權力的一種象徵,這裡的景色以及寶藏收藏都是歷代皇帝的心血。

圓明園實際上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者為自己修建的一個大型寶庫,這裡的毀壞實際上也意味著日後的人們都不會再有機會進行欣賞。

這一點也在後來的情況當中得到證實,皇帝出逃用大家的名作換來一個饅頭,這些價值連城的的東西在不懂的人當中可能還會被認為不如一根柴火棍。

這些人在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以後還會汙水往中國身上潑,他們明確要求中國需要為自己的這次征討做賠償。這種強盜行徑對於中國人來說確實屈辱無比,割地賠償加上大量的金銀,八國聯軍的成功搶劫讓許多國家也開始蠢蠢欲動。

清朝滅亡時,外債幾百億,為何沒人來討債,段祺瑞早就策劃好了一切

日本的算盤和清政府的算盤

對於中國而言,最為諷刺的應該就當屬日本。日本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學習性非常強盛的國家,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家,歷史中的日本沒有在天朝面前能夠選擇不行禮上貢,但是後期甲午戰爭之後的《馬關條約》大概是中國最沒想到的反擊。

日本在二戰當中的表現能夠當上侵略國就說明它的反應能力,但是誰能夠想到,《馬關條約》中的日本實際上在背水一戰。八國聯軍可以說是輕輕鬆鬆,畢竟誰都沒出什麼力氣,大家就是一起湊個人數,可是對於日本來說,這是破釜沉舟的行為。

日本在此之前一直保持著隔岸觀火的行為,他在伺機行動為自己的國家尋找機會。中國已經不是之前的大天朝,日本作為附屬國自然也清楚中國的富庶,如果單方面的和中國開戰,勝利能夠帶來一系列的收益,日本甚至還可以透過此次的搶劫活的鹹魚翻身的機會。

清朝滅亡時,外債幾百億,為何沒人來討債,段祺瑞早就策劃好了一切

但是同樣的,他們面臨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動用全國上下的兵力發動這場戰爭,輸掉的話,沒有一分錢的賠償,日本也只是準備成為下一個被欺負的物件。

歷史的天平似乎看夠了封建王朝的不可一世,所以在這場賭約當中,中國輸掉了,同時還輸掉了兩億兩白銀,這個數字能夠雜碎一個政府的腦袋。在之前的條約當中,中國已經輸掉了大致9。8億兩白銀。

這些白銀都是為了給那些聯合起兵欺負中國的國家,而日本一來就要了五分之一以上的賠款。看似善解人意的八年在此時看來非常具有諷刺的意義,清政府迫於壓力之下也只能選擇面對。

清朝滅亡時,外債幾百億,為何沒人來討債,段祺瑞早就策劃好了一切

張學良

段祺瑞是個能人,當時在他的領導下,清政府已經成為了後世罵名的主要承受者,但是段祺瑞也在盡力維護中國。雖然答應了日本的條款,但是他分割出去的土地是在東北王張學良的管轄地盤。

有關張學良的傳說有非常多,但是誰都知道,張學良是不好惹的東北霸主。清政府的作為算是把張作霖這塊難啃的骨頭扔出來應付日本人,但實際上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聯合了中國人一起抵抗外來的壓力。

儘管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就是從東三省淪陷,但是確實在張作霖管理的那幾年,東北還沒有出大亂子。日本的當朝政府中有內閣總理管轄,段祺瑞前後在日本政府借的銀兩就有一個億以上,但是日本人還為此沾沾自喜。

清朝滅亡時,外債幾百億,為何沒人來討債,段祺瑞早就策劃好了一切

段祺瑞拿張作霖管轄的地方作為交換條件來借日本人的銀兩,結果不僅沒有收回,還被張作霖的軍力一直威脅。等到日本內閣總理看清楚局勢以後,大局已經穩定,這件事情使得內閣總理引咎辭職。

段祺瑞也因為這些小小的心機沒有被後來人辱罵太慘,確實在等級不一樣的時候,負隅頑抗就已經是一種極限,但是所幸我們現在的中國將不會再面臨這種屈辱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