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但之所以出名,卻是因他寫的一部書

研究清代歷史,《嘯亭雜錄》這部書是不得不讀的,因為它根據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見聞,記載了乾隆、嘉慶一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典章制度、文武官員的趣聞軼事和社會習俗。裡面的很多史事都是別的書籍中所不曾記載的,其史料價值很高。

此人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但之所以出名,卻是因他寫的一部書

能創作出這樣一部著作,想來也應該是當朝的大儒或是知名的學者了。答案還真不是,《嘯亭雜錄》的作者卻是一個天潢貴胄、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他的名字叫禮親王昭槤。而要說起《嘯亭雜錄》的誕生,嘉慶皇帝還有“功勞”呢。

昭槤,生於乾隆四十一年(1780年)二月,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八個繼承人。禮親王不用介紹了,那可是清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之首。昭槤於嘉慶十年(1805年)六月襲封禮親王爵位,在清朝皇室中的地位極高。

清代自乾隆以後,八旗貴族逐漸沒落,他們不再像開國之初那樣能征慣戰,而是成了躺在功勞薄上享樂的紈絝子弟。滿族貴族上層同樣也是如此,王爺、貝勒們很少參與政務,整天的想著法子玩樂。文獻中對於昭槤的昭槤生活經歷記載的很少,不過可以設想,他應該也不是那種勤奮好學的人。

此人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但之所以出名,卻是因他寫的一部書

昭槤的父親永恩,即第七代禮親王在乾隆朝時,因受到牽連而從此失去了政治前程,此後永恩心灰意懶,很少過問政治,每日以文學藝術自娛。昭槤就是在這種影響下長大的,他頗好交遊,喜歡與文人們唱和往還。

承襲王爵後,昭槤起初和嘉慶帝的關係還不錯,嘉慶十二年(1807年)禮親王府失火,府中的珍寶和親王印信全部被焚。嘉慶帝為此還特賜銀數萬兩,讓昭槤重建王府,同時還賜給了許多衣帛。

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昭槤與諸王公一起組織官兵進行鎮壓。在這次行動中,昭槤自認為處置得當,立下大功。而嘉慶帝卻斥責他“因循怠玩,以致有此大變”。昭槤覺得委屈發了幾句牢騷,殊不知,這幾句牢騷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此人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但之所以出名,卻是因他寫的一部書

嘉慶二十年(1815年)十一月,有人向皇上寫匿名信舉報昭槤,列出他的三大罪狀:其一是凌辱大臣,證據是他曾呵斥大臣景祿接班遲到,又罵景祿貪贓枉法;其二是將王府裡的管家妄稱為軍機中堂,純屬目無君上;其三是拷打莊頭程福海一家六人,還因他們不肯交稅,就派人拆毀了他們的家,搶去他們的財物。

嘉慶帝兩年前就想整治昭槤了,這下終於有了機會。他馬上派出大臣密查,並將受傷莊頭傳來詢問,結果幾條罪狀都被坐實,昭槤對此也供認不諱。嘉慶帝認為,這些罪狀中,最嚴重的就是凌辱大臣一事。景祿和昭槤都是朝臣,又與昭槤不同旗,沒有上下級和隸屬關係,怎麼可以隨意呵斥?就算是接班遲到,有貪贓枉法情弊,也應該按規定如實向皇上參奏,怎麼可以肆行凌辱?

此人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但之所以出名,卻是因他寫的一部書

而對於屬下莊頭濫用非刑,據嘉慶帝自稱,比起他關心百姓,屢次降恩撫卹災民,豁免錢糧來,實在是差的太遠了。昭槤此舉純屬是利慾薰心,貪得無厭,這樣的人怎麼還配當親王呢?

十二月二十六日,嘉慶帝宣佈,削去昭槤的禮親王爵,罰銀二百兩,禁錮三年,他所屬的960多畝土地也被削去。這個處理,當時的王公大臣都覺得太重了,所以紛紛揣測昭槤得罪皇上的真正原因。最普遍的一種說法是,昭槤在“禁門之變”(即十八年天理教事件)時不滿嘉慶帝有功不賞反遭斥責,而發出的那些牢騷話。

此人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但之所以出名,卻是因他寫的一部書

頭上的鐵帽子沒了,自己還被圈禁三年。心灰意冷的昭槤於是便一門心思撲在了史學著述方面,最終寫成了《嘯亭雜錄》,說起來這也是嘉慶帝有意無意促成的。後世知道昭槤,並不是他曾是天潢貴胄,也非他曾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而是因他寫出了《嘯亭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