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兵的真容——大名鼎鼎的吳鉤究竟是一種什麼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這句李賀的南園詩充分表達作者收復山河,矢志報國的豪情壯志,同時提到了一款兵器,“吳鉤”是何物,為何成了唐朝健兒眼中的神兵利器,要知道唐朝是中國冷兵器發展水平最高的時代,馳名古今的兵器數不勝數,像橫刀,陌刀,明光鎧等都是唐軍武器裝備的精華,也是中國古代冷兵器的巔峰之作,可是李賀的詩卻偏偏選擇了吳鉤來作為猛士佩戴的兵器,那麼吳鉤究竟是一款怎樣的兵器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一一介紹。

一、吳鉤的結構與起源

吳鉤

上圖就是吳鉤的圖片,是不是有一點像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彎刀啊,事實的確相似,它的確是一種刀,一種流行於春秋時期的彎刀,但與後世彎刀不同的是,早期的吳鉤,單刃在內側而不是圓弧外側,是不是一種很奇葩的兵器呀,刀的末端也沒有製成勾狀,而是做成了月牙形的凹槽裝,就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一樣,後來又發展出了雙刃吳鉤,這款兵器奇特的造型註定它會在兵器史上留下獨特而輝煌的一筆。

再說吳鉤的起源,顧名思義,它出自於春秋時期的吳國,相傳為吳王闔閭所造,據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記載:

神兵的真容——大名鼎鼎的吳鉤究竟是一種什麼刀?

闔閭命於國中做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 有人殺其二子,以血釁金,成二鉤,獻於闔閭。……王曰:“何以異於眾夫子之鉤乎?”……鉤師向鉤而呼二子名:“吳鴻,扈稽,我在於此,王不知汝之神也。”聲絕於口,兩鉤俱飛,著父之胸。吳王大驚,乃賞百金。遂服而不離身。

可見吳鉤的出世頗為傳奇,也非常壯烈,這使得它備受當時豪俠義士青睞,成為它們闖蕩天下的標配武器,而由於吳鉤的鋒銳,使得吳國軍隊的戰鬥力倍增,從而西滅強楚,東克閩越,還俘虜了越王勾踐,可謂壯志豪情鑄就傳奇般的吳鉤,而吳鉤的傳奇又進一步激發世人的豪邁情懷。

二、吳鉤的使用

手持吳鉤計程車兵

吳鉤的特殊結構使得它的使用方法非常特殊。一般單手持鉤時,另一隻手會持盾,使用勾和拐等動作進攻,即可使用內刃,繞過敵人的盾牌,進而勾住要害部位,後來發展出雙刃鉤後又出現了砍、切的攻擊方式,實際上是一種近距離的攻擊武器。有點類似於影視劇中鉤鐮槍和今天鐮刀的用法,用法奇特,招數詭異,令人防不勝防。

三、吳鉤的沒落

秦國軍隊

正因為吳鉤的特殊結構和近距離的奇特攻擊方式,註定它攻擊能力有限,不適合大規模的裝備軍隊,且吳鉤起源於吳鉤,南方山地叢林作戰,一般都是步兵之間的短兵相接,吳鉤這種兵器發揮其特有的作用,但是到了北方平原地帶,大規模的軍團作戰,吳鉤這種短兵器便不再可能起多大作用,使得其逐漸沒落,到戰國末期,各諸侯國軍隊大多使用長劍與長矛這樣的兵器,吳鉤的身影逐漸消失。

四、吳鉤對後世兵器的影響

匈奴騎兵

雖然早期的吳鉤逐漸淡出行伍,但它對後世冷兵器發展的影響確是巨大的,雖然中原民族青睞於筆直的長劍和環首刀,但吳鉤彎曲的造型卻啟發了北方的匈奴等少數民族,因為彎曲的刀身更適於這些少數民族騎在馬背上完成劈斬等動作,阻力較小,且方便攜帶,使得他們吸取了吳鉤的製造技術,發展出了彎刀。而後來到了唐朝,由於唐朝的開放,在兵器製造上也是博採眾長,在吸取了西域胡刀的特點後,發展了彎刀,使得中原民族重新開始大規模使用彎刀,於是就有了詩人李賀對於吳鉤的讚美,而此時的吳鉤已不再是原來的面貌,成為對彎刀的特指。

結語

雖然原始的吳鉤逐漸消失於歷史的舞臺,但由於後世兵器的融合發展,使得彎刀重新走向中原,迴歸故土,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展示於世人,唐人對吳鉤的讚美頗多,如杜甫《後出塞五首》中的“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李白《俠客行》中的“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還有王昌齡《九江口作》“鷙鳥立寒木,丈夫佩吳鉤。何當報君恩,卻系單于頭。”,這些對吳鉤的讚譽見證了這款神兵利器的重生與再度輝煌。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神兵的真容——大名鼎鼎的吳鉤究竟是一種什麼刀?

神兵的真容——大名鼎鼎的吳鉤究竟是一種什麼刀?

神兵的真容——大名鼎鼎的吳鉤究竟是一種什麼刀?

神兵的真容——大名鼎鼎的吳鉤究竟是一種什麼刀?

神兵的真容——大名鼎鼎的吳鉤究竟是一種什麼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