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更迭時的故事,談葬送隋煬帝楊廣性命的一個決定,便宜了李淵

隋唐更迭時的故事,談葬送隋煬帝楊廣性命的一個決定,便宜了李淵

隋朝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隋煬帝楊廣下令南巡江都(今揚州)。

這是楊廣登基後第三次前往江都,也是最矛盾和最無奈的一次。

在楊廣這次前往江都的路途中,沿路都有忠於隋朝的官員和百姓力勸其不要去江都,已經有人喊出了

“陛下若遂幸江都,天下非陛下之有”

這樣的警告。

但所有勸說者都被一意孤行的楊廣下令斬首,楊廣鐵了心要去江都。

當然,也不是沒有支持者,以虞世基為首的南方系官員,就非常支援楊廣去江都,甚至希望楊廣能巡幸到會稽

(今浙江省境內,虞世基是會稽人)

去。

楊廣在大業十二年時堅持去江都,以及部分南方系的官員希望楊廣能繼續往南走得更遠,不是沒有由頭的。

因為北方局勢大亂,幾乎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所以,楊廣和南方系的官員,都希望能在南邊找到退路,以南方為根基重收舊山河或者劃江而治。

隋唐更迭時的故事,談葬送隋煬帝楊廣性命的一個決定,便宜了李淵

楊廣確實回不去了,他到江都一年多之後,北方的局勢已經到了改天換地的地步。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初,佔據河北的竇建德自稱長樂王,佔據大部分河南州郡的瓦崗寨李密先自稱魏公,後升為魏王。

僅僅這兩路反王就死死地卡住了楊廣回駕洛陽或長安(隋時叫大興)的道路,想回去?先要跟竇建德或李密的數十萬大軍硬碰硬。

而更讓楊廣無奈和憤怒的是,大業十三年五月,他的表弟、太原留守李淵公開自立,自稱大將軍,並於七月正式出兵關中。

李淵攜其子李建成、李世民,指揮大軍僅用了三個月時間,就打進了長安。

然後,李淵立留守長安的楊廣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遠在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李淵自己總掌朝政。

這一系列的局勢變動,特別是李淵進長安,讓楊廣知道,他是真的回不去了,僅憑自己擁有的名分和護駕的十餘萬驍果軍,想打回去是難上加難。

隋唐更迭時的故事,談葬送隋煬帝楊廣性命的一個決定,便宜了李淵

於是,在大業十四年(公元618)三月時,楊廣準備徹底放棄北方,渡江南下,到南方去建立政權,並希望得到隨駕官員們的支援。

“帝見中原已亂,無心北歸,欲都丹楊(今南京),保據江東,命群臣廷議之。”

正是楊廣的這一決定,以及之後產生的爭議,讓楊廣徹底走上了不歸路,不但沒去成南方,連性命都丟了。

當時,支援楊廣決定的,自然是以虞世基為首的南方系官員,

“內史侍郎虞世基等皆以為善”

楊廣要真渡江去了南方,即使北方疆域不在掌控中,得利最大的依舊是他們。

隋朝的權力架構是北強南弱,南方系官員早就不堪壓制了,只要能翻身,哪怕回到南北朝的局面,他們也在所不惜。

而跟隨楊廣南巡的北方系官員自然極力反對,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五》

中記載:

右侯衛大將軍李才極陳不可,請車駕還長安,與世基忿爭而出。門下錄事衡水李桐客曰:“江東卑溼,土地險狹,內奉萬乘,外給三軍,民不堪命,恐亦將散亂耳。”

可惜,北方系官員的勸阻沒能說服楊廣,他最終下達了渡江南下的命令,

“乃命治丹楊宮,將徙都之。”

隋唐更迭時的故事,談葬送隋煬帝楊廣性命的一個決定,便宜了李淵

楊廣在做這個決定時,忘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跟隨他一路南下護駕的十多萬驍果軍的軍士,全是北方人。

這些北方人出身的底層將士們根本就不願意去南方,

“時江都糧盡,從駕驍果多關中人,久客思鄉里,見帝無西意,多謀叛歸。”

也因此,驍果軍將士很輕易就能被鼓動和利用起來。

在得知楊廣下了渡江南下的聖旨後,諸多對楊廣的決定感到不滿的北方系官員開始串聯,迅速擁戴隨駕的宇文化及為主,帶著驍果軍將士發動了叛亂。

在這場叛亂中,包括楊廣在內的,所有在江都的楊氏皇族中的男性全部被殺,只有楊廣次子楊暕有一個遺腹子楊政道因還沒出生逃脫大難。

還有包括虞世基在內的一批南方系官員也沒能逃過被殺的命運。

一直在等著

“好頭頸,誰當斫之”

的楊廣終於不用擔憂了,他的親信宇文化及幫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楊廣的死始於他堅持渡江南下的決定,這個決定讓跟在他身邊的北方系官員徹底離心,讓護衛他的驍果軍有了反叛的理由。

隋唐更迭時的故事,談葬送隋煬帝楊廣性命的一個決定,便宜了李淵

如果沒有大業十四年三月時的這個決定,楊廣的命運還未可知,如果能振作起來,翻身也不是沒可能。

在當時,楊廣的威望並沒有全部喪失,十多年皇帝生涯的餘威尚在,活著的楊廣就是大義。

這一點從李淵拿下了長安後,不敢稱帝,不敢改朝換代,只能繼續打著隋朝的名號主政,就能看出來。

跟隨楊廣一路南下的驍果軍的戰力也是有保證的,後來,宇文化及就帶著他們差點選敗瞭如日中天的瓦崗寨李密,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五》

中記載:

與密戰於童山之下,自辰達酉;密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秦叔寶獨捍衛之,密由是獲免。叔寶復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

這支驍果軍雖然最後還是敗於李密的瓦崗軍之手,但主要原因是糧草不足,導致軍心不穩。

隋唐更迭時的故事,談葬送隋煬帝楊廣性命的一個決定,便宜了李淵

如果楊廣活著,他有可能從南方湊集到糧草,帶著這支戰鬥力強悍的驍果軍殺回去,李淵也好,李密也好,諸多反王們都會頭疼。

哪怕他就在江都,哪兒都不去,包括李淵在內的反王們一樣會頭疼。

只不過,楊廣到江都後,目睹北方局勢的變化,喪失了僅剩的進取心。最終因為想逃亡南方的決定,激發了北方系官員和驍果軍的叛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楊廣死後,得利最大的當然是李淵,他因此大喜過望。

大業十三年三月,楊廣被殺,五月,李淵就逼迫隋恭帝楊侑禪讓,登基稱帝,建立唐朝,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