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三句話,記住兩句,夠用一生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也是三國之爭熬到最後的人。司馬懿說過:“有大度者成大氣”就很好地體現了他自己。

司馬懿的成功不是偶然,他是用自己的權謀之術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

司馬懿學習過儒家經典、道家哲學和自家祖傳的兵法,有一套自己的知識結構。其中的精華值得我們學習。

司馬懿最經典的三句話,讀懂其中的兩句,定是聰明高人!

司馬懿的三句話,記住兩句,夠用一生

1.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

司馬懿的特點是忍,也可以說是城府深、能裝,他這個人一般人猜不透。

楊修是司馬懿的死對頭,兩人一個是曹植派系的,一個支援曹丕。

楊修多次想置司馬懿於死地,但在楊修因為雞肋事件被曹操處斬時,司馬懿向曹操請示想去探望楊修。

曹操便問他:“為何要去看楊修?”

司馬懿說:“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也就是說,我司馬懿不會和楊修計較,他雖然想整我,但我不會將他作為敵人。”

曹操聽到這話以後,對司馬懿有種打心裡的喜歡和欣賞。

司馬懿前期的對手主要是楊修,後來與諸葛亮也較量了好幾次。

對於諸葛亮,司馬懿是十分敬畏的,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採取以守為主的戰略。

當時魏國國力要強於蜀國,但正是因為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忌憚,他才選擇了這種十分窩囊,但是穩操勝券的持久戰。

手下的將士們無法理解,他們發現司馬懿永遠不會答應他們的請戰後,甚至以此取樂,嘲笑司馬懿的懦弱。

眼看軍中威信無法維持,司馬懿抱著最壞的打算與諸葛亮交戰,最後果然不敵諸葛亮。

之後司馬懿就再也不輕易出戰,諸葛亮也拿守在城內的司馬懿沒辦法,最後糧草不足,遂撤退。

敬畏,成就了守城的成功。

後來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蜀漢大軍撤離,司馬懿來到諸葛亮病逝的營帳內,以水代酒祭拜諸葛亮。

他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你這一生就像這水一般,清清白白,雖然你我為敵六載,但我一直視你為知音。孔明,讓我尊稱你聲‘先生’。”

即便面對將死之人,司馬懿也會給予對方尊重。

曹叡有個男寵叫辟邪,在曹叡死後,辟邪就被下獄了,司馬懿是唯一去看他的人。

辟邪得勢時沒少找司馬懿的麻煩,但司馬懿去獄中時卻給他帶了一件衣服,保全了他最後的尊嚴。

辟邪警示司馬懿,曹爽年少輕狂、驟登高位,只怕他下半生也要身陷囹圄,他卻回答說,“司馬懿,不會與他人爭鬥”。

做人做事,留有餘地,對對手和敵人保持尊敬和敬畏,這就是司馬懿混跡職場的哲學。

永遠不要看低你的對手,對敵人的敬畏就是對自己和團隊的負責

驕兵必敗正是因為他們缺少對於敵人的敬畏,敵人表現出五分的水平,你就要做好十分的準備。

如果他們表現出一份的水平,也要小心他們暗藏了九分的玄機。

司馬懿的三句話,記住兩句,夠用一生

2.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學會向愚蠢低頭

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形形色色愚蠢的人和事。

總是死磕到底,糾纏不休,得不到好處不說,還會拉低自己的層次。

學會向愚蠢低頭,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成全。

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期間,曹爽沒少難為司馬懿,司馬懿為了自保便裝病在家,讓曹爽自己玩去。

司馬昭十分憤怒,詰問自己的父親為什麼要忍受曹爽這個蠢貨。

司馬懿便告訴他的兒子,“與愚蠢硬碰硬,拼個頭破血流,豈不更蠢?

人這一生,難免與愚蠢為伍,要學會向它低頭。”

但司馬懿低頭的時候

不是在看地,而是在看他低頭相對的人,看那個人的弱點,那個人的愚昧,從而掌握機會。

此時的低頭為的是以後的昂首。

曹爽派自己的心腹李勝去見了司馬懿,他被司馬懿精湛的裝病演技所欺騙,沒有看到年老而渾濁不堪的眼睛裡仍留著幾分清明。

曹爽對他放鬆了警惕,司馬懿笑到了最後。

跟蠢人較勁最大的後果是什麼?

《喃喃》裡有一段話,一語中的:

“有人尖刻地嘲諷你,你馬上尖酸地回敬他。有人毫無理由地看不起你,你馬上輕蔑地鄙視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馬上加倍證明你更牛逼。有人對你冷漠,你馬上對他冷淡疏遠。看,你討厭的那些人,輕易就把你變成你自己最討厭的那種樣子。這才是‘敵人’對你最大的傷害。”

愚蠢的人心思淺薄,如果你在他得勢的時候不順從他,那麼他不會考慮什麼長遠的結果,只會當時就跟你爭個兩敗俱傷。

跟愚蠢的人硬碰硬,圖得一時痛快,最後只會把自己拖入泥淖之中。

向愚蠢低頭不是因為你比愚蠢的人差,正因為你比他們聰明,你才會向他們低頭。

向愚蠢低頭,不是懦弱,而是一份胸襟,一種智慧。

司馬懿的三句話,記住兩句,夠用一生

3.敗而不傷,敗而不恥,先要學的是善敗

司馬懿是一個非常善於隱忍的人,無論多大的失敗

彷彿都不能動搖他的心性。

正如他最喜歡的是穩紮穩打的防守戰術,出戰失敗多少次也不會激起他的魯莽。

司馬懿一生都在失敗中沉浮,不論是曹操、曹丕、曹叡還是後來的曹爽,他們都壓司馬懿一頭,當然這也是司馬懿隱忍得好的結果。

與諸葛亮的戰爭也大多數是司馬懿失敗,在與諸葛亮對陣失敗,被搶了隴上小麥後,魏軍眾將士都十分不滿,明明魏軍兵力是蜀軍數倍,居然還輸給了諸葛亮,連司馬懿的兩個兒子也坐不住了,一起去司馬懿帳內抱怨。

去了司馬懿的大帳後,卻只見司馬懿和管家侯吉

居然優哉遊哉地打著五禽戲,兩個兒子頓時連連吐槽,司馬懿倒是非常淡然,問兒子:“你們是來打仗的,還是來鬥氣的?那些一心想贏的人,就能贏到最後嗎?打仗,先要學的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真的能笑到最後。”

司馬懿的一番話,立刻讓兩個兒子心領神會,明白了父親按兵不動的用意,父子三人甚至一起打起了五禽戲。

能夠接受失敗,坦然面對失敗正是司馬懿的厲害之處。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無法接受失敗。如果方向正確,那麼失敗得越多,說明離成功就越近。司馬懿窮其一生,神機妙算,裝病、隱忍都是他通往成功的手段,最後終於將天下納入了司馬家的囊中。現代對於司馬懿的評價有褒有貶,毫無疑問,司馬懿身上有黑暗的一部分,他偏向功利主義,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

我們要學司馬懿,學他的敬畏,學他的隱忍,學他的善敗。但也要時時警惕,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功利主義的人,正視黑暗,仰望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