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國——党項的崛起

西夏王國——党項的崛起

西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是羌族的分支,跟漢人同族異種。

“党項羌者,三苗之後也”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項人,是唐朝對抗吐蕃的一支重要僱傭軍。

755年安史之戰爆發,唐朝擔心党項人乘機鬧事,於是將党項人遷徙到夏州,既是南北朝時期的“大夏”舊地。

隨著党項人和唐軍的聯合作戰,吐蕃勢力逐漸衰退,這支僱傭軍變得不再重要,失去了價值。党項僱傭軍的勢力強大,唐德宗下令禁止商人以牛、馬、軍器等物資貿易,在加上唐朝的腐敗日漸嚴重,豪強和商人肆意剝削,加劇了党項人脫離唐朝的統治。

對唐反擊戰

827年,極度不滿唐朝統治的党項僱傭軍發動了獨立戰爭,給唐朝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數千騎大破數萬唐軍,唐朝皇帝更是痛哭流涕,反擊戰一直打到840年。沒有戰略縱深的党項部落,兵少馬少卻能屢次擊敗唐軍。唐朝被迫妥協,給党項人更多的自治權力,起義逐漸平息,唐朝勢力退出夏州。

“大者五千餘騎,小者千餘騎。”

名不正言不順,党項領袖拓跋思恭認為只有幫助唐朝平定“黃巢起義”,才能名正言順的割據夏州,於是出兵幫助唐朝,定難軍一度收復長安城,正式被唐朝封為夏州節度使。割據五洲之地(銀州、夏州、綏州、宥州、靜州),獲取了唐朝重要的食物生產地、鍊鐵生產地、戰馬生產地。

經過200多年的發展,西夏地區富裕強大,斤澤地區的肥美牧場,以及夏州戰馬(大唐騎兵的主要戰馬來源),上好的青鹽和豐富農業,從部落走向封建主義國家,大統一西夏王國,人口達到了300萬,算上奴隸以及隱戶則有500萬人口。

党項對回鶻和吐蕃的戰爭皆以勝,北控大漠。加劇了党項人脫離中原控制的想法,這個時候大宋已經建國了,宋太祖趙匡胤削弱党項人兵權,党項首領李繼捧畏懼大宋,主動獻四州,其弟李繼遷知道入京有去無回,趁著宋遼大戰發動了獨立戰爭。

三川口之戰,西夏詐降表示願意和談,宋將劉平和石元孫奉達到三川口遭到西夏軍隊伏擊,宋軍苦戰寡不敵眾全軍覆沒,西夏軍隊損失十分慘重,又遭到宋將許德懷偷襲,西夏軍隊退出了延州。

好水川之戰,10萬西夏軍隊再次南下,埋伏在好水川。宋將韓琦固執己見,派5萬宋軍攻打西夏,殺傷數千西夏軍追擊至好水川遭到埋伏,大將任福戰死,全軍覆滅。

定川寨之戰,西夏出兵10萬兩路進攻,9000宋軍在定川寨被圍困全軍覆沒,在原州(今寧夏)宋軍全殲5萬西夏軍,西夏景宗李元昊的美夢就此破滅。

民間貿易中斷,百姓十分困苦。宋軍雖然戰敗,卻全殲了西夏的主力,西夏被迫向宋稱臣,雙方在邊境地區貿易再次恢復繁榮。

夏宋第二次戰爭(1064年),西夏出兵攻打慶州,再次被宋軍全殲,夏毅宗李諒祚受傷而死,宋軍大獲全勝,西夏勢力逐漸衰弱。

夏宋第三次戰爭(1067年),宋朝的反擊,五路宋軍勢如破竹大破西夏軍,圍困靈州城久攻不下,恰逢大雪非正常死亡多達三分之二,宋軍只得班師回朝。但是宋朝佔領了銀、石、夏、宥諸州,以及橫山北側的軍事重地,橫山沿邊地帶不敢耕者二百餘里,收復了自唐朝以來丟失的食物生產地。

永樂城之戰,西夏出兵30萬攻打永樂城,2萬宋軍列陣迎戰,宋軍寡不敵眾戰敗,陣亡2萬士卒,民夫損失則更大。

西宋第四次戰爭(1092年),洪德城之戰,西夏出動20萬軍隊企圖奪回領土,5萬宋軍迎戰,其後援部隊2萬,洪德城戰鬥一直持續到午後,7萬宋軍堅守8個小時後很快進入了反攻,全殲數萬西夏軍隊,將一場防守戰發展成大規模殲滅戰,宋軍反敗為勝。

“血戰不已”

第一次平夏城之爭,西夏急於突破宋軍的圍困,出兵號稱五十萬(實際兵力十萬),兩軍在近石門口的地方交戰,西夏損失3萬餘人,大敗而歸。

第二次平夏戰之爭,西夏財政枯竭,急於突破宋軍的圍困,出兵號稱百萬(實際兵力三十萬),2萬宋軍力戰十三日,強弩射殺大量的西夏軍,同時大宋援軍抵達,西夏軍隊陷於恐慌四散而逃,1萬大宋援軍快速進入戰場,兩面夾擊大破30萬西夏軍隊,梁太后痛哭不已。

“夏自平夏之敗,不復能軍。”

蒙古的崛起,成吉思汗想要攻滅金朝必取西夏,由於經濟生產受到宋軍的破壞,西夏軍隊衰弱無力抵擋蒙古鐵騎,西夏王國正式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