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濤:風景這邊獨好,開放“中國天眼”引領全人類仰望星空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中國大度,人類之幸!科學無國界,命運捆一起。記得好多年前,美國人搞空間站,挑了幾個外國的宇航員上天,不帶中國人一起玩,這是小雞肚腸,典型的短視。人類在科學領域特別在太空領域需要密切配合,才能抓緊探尋未知的茫茫宇宙,把握人類共同的未來,為萬代子孫尋覓永久存續之道。

梁江濤:風景這邊獨好,開放“中國天眼”引領全人類仰望星空

中國天眼,堪稱“最大望遠鏡”,它的建成投入執行,折射出我國科技水平的提升與綜合國力的增強。在人類最前沿的深空探測領域,中國作為曾經的文明古國不能缺席。“最大望遠鏡”不僅用於尋找遙遠的類地行星,而且對探索宇宙未知世界,引領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拉動作用。

上帝沒有給我們翅膀,卻給了我們一顆會飛的心,一個會夢想的大腦,於是人們都擁有了一雙“隱形的翅膀”。

對宇宙的探索本應不分膚色、不分人種、不分國家、不分民族、不分先後,開展開放包容的全方位合作。對浩瀚宇宙未知世界的探索,必須舉全球之力,尤其是發達國家,應突破國界,放棄偏見,打破技術封鎖,讓人類一起出發,為子孫萬代的延續準備一張新船票。

梁江濤:風景這邊獨好,開放“中國天眼”引領全人類仰望星空

愛因斯坦

開放“中國天眼”,讓我想到了世界科學界有建樹的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等等,他們都具有開放性思維,敢於挑戰權威,挑戰僵化,挑戰傳統。我在想,

需要開放的不僅僅是“中國天眼”,中國視野、中國思維、中國智慧更需要大膽開放。

中國的青少年應更加開放自己的視野,走出應試教育的桎梏,如釋重負的放飛夢想,勇敢睿智的求知、想像、探索與創造,長大後成為新一代的創新人才。

“與其咒罵魔鬼的黑暗,不如點亮一支科學的蠟燭。”美國著名天文學家、科普作家卡爾·薩根在他的多部科普作品裡以充滿理性的思維和科學精神,讓人們看到了科學之光。“最大望遠鏡”不止於尋找地外文明,更應照亮人類的科學素養。國家整體科技水平上去了,但大眾的科學素養、文明意識決不能短腿。

梁江濤:風景這邊獨好,開放“中國天眼”引領全人類仰望星空

卡爾·薩根

古羅馬的西塞羅說過:“如果一個人能對著天上的事物沉思,那麼在他面對人間時就會更加高尚。”夸父追日,嫦娥奔月,中國人的飛天夢想源遠流長,綿延不絕。從無人到載人、從一人到多人、從艙內活動到太空行走、從自動交會對接到手動交會對接,從繞月到挖土歸來,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一個又一個突破和跨越。如今,“中國天眼”超大尺度延伸中國人的夢想,引領國人自主創新,攜手全世界人民一起仰望空星。讓那些遙遠的星星照亮我們的夢想,攜手全人類走向外太空,攀登偉大的科學巔峰。

風景這邊獨好。隨著五星紅旗在月球、在太空飄舞,中國的腳步堅定而有力,向世界闊步走來。按照科學目標和相關戰略規劃,“中國天眼”已確立多個優先和重大專案,其中包括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中性氫星系巡天、銀河系偏振巡天、脈衝星測時、快速射電暴觀測等,但觀測申請不限於這些領域。

梁江濤:風景這邊獨好,開放“中國天眼”引領全人類仰望星空

深切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據悉,FAST驗收執行以來取得的科學成果遠超預期,未來可以期待它帶來很多驚喜。可以預見,“中國天眼”的開放必將突顯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鮮明主題,團結全球科學精英共同應對當下困局與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同時,更彰顯中國人民的腳步永遠不會被任何艱難險阻所嚇倒,永遠不畏艱辛、一往無前地向著人類文明更高的頂峰繼續攀登。(

原創評論,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