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回臺灣後,為什麼不直接從福建航行過去呢?原因竟是這樣的

臺灣距離福建省最近處不足200公里,即使坐船也不過一晚上就可以到了。可是在古代,這段海路並不算短,使臺灣的開發比較晚,也容易形成割據。

荷蘭人一度佔據臺灣,不服從明朝的管轄。鄭成功武力收回後,把臺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若不是他的後代不爭氣,不善水戰的清軍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收復臺灣呢。

無論是鄭成功,還是清軍攻打臺灣時,都不是直接從福建航行過去的,有一個地方是他們的必經之地——澎湖列島。有點年紀的中國人都曾聽過一首兒歌《外婆的澎湖灣》,這個澎湖灣應該就在澎湖列島之中。

澎湖列島位於臺灣與福建中間,略微更靠臺灣一些。由64個島嶼組成,其中住人的有20個,最大的澎湖島面積達64平方公里以上,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

鄭成功收回臺灣後,為什麼不直接從福建航行過去呢?原因竟是這樣的

據考古發現,早在1萬多年前,澎湖便有人類居住,並建造了十字型的城牆,可能與古琉球文明有一定的關聯。經過滄海桑田,這些城牆如今已經沉入水底,被稱為虎井沉城。

從秦朝開始,不斷有人從大陸來到澎湖。三國時期孫吳政權登上過臺灣島,開始對臺澎進行開發。隋朝發現了從中原逃難來的百姓,告訴他們中原的戰亂已經平息後,百姓們才回到大陸。唐朝也有個狀元施肩吾來澎湖避過難,給我們留下了最早的文字記錄。

宋元兩代擁有發達的航海技術,正式將澎湖納入版圖,歸屬於泉州府。宋朝還派兵清剿過澎湖的海盜,並駐紮軍隊於此,防止海盜再次來犯。元朝更是在1281年設立澎湖巡檢司,這是澎湖歷史上的第一個官方機構。

鄭成功收回臺灣後,為什麼不直接從福建航行過去呢?原因竟是這樣的

中國沿海在最適合航海的夏季盛行東南風,又經常產生威力巨大的颱風,因而航海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澎湖正處於南北海上交道的要衝,是個避風的良港,中國曆朝歷代對澎湖的重視程度往往超過臺灣島。

不過,對於立志遠航的鄭和船隊來說,澎湖太近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鄭和七下西洋後,明朝停止了海上開拓,包括澎湖在內的島嶼都被海盜所佔據,後來成為倭寇為禍中國的基地。

明朝後期,臺灣被荷蘭人佔領,澎湖的重要作用開始凸顯出來。船隊從大陸出發,在澎湖休整後,只需要幾個時辰便可以登陸臺灣西海岸任何一點,讓守軍防不勝防。

鄭成功收回臺灣後,為什麼不直接從福建航行過去呢?原因竟是這樣的

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收復臺灣時,大軍就是先在澎湖建立中轉基地,然後一鼓作氣撲向荷蘭人的赤嵌城。荷蘭人其實曾經在1604年佔領過澎湖,卻被明軍給趕走了,當時的明朝將領沈有容還在澎湖立碑紀念此事。

20年後荷蘭人捲土重來,再次與明軍在澎湖大戰一場。明軍浴血奮戰,絲毫不懼這些堅船炮利的歐洲殖民者。戰鬥結果又是明軍大勝,荷蘭人從此放棄了佔領澎湖的想法,專心經營臺灣。

如果不是明朝已近末期,滿清、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使明朝無力外顧,恐怕荷蘭人也不會那麼輕易得手。當鄭成功決心把臺灣作為反清基地時,荷蘭人便再也待不下去,只好灰溜溜地跑了。

鄭成功收回臺灣後,為什麼不直接從福建航行過去呢?原因竟是這樣的

鄭氏雖然只有臺灣一省,海軍卻比滿清強大得多,多次發動反攻,一度打到南京城下。鄭氏軍隊以澎湖為跳板,控制著整個東南沿海。清廷只好實行禁海令,斷絕百姓對鄭氏的支援。

當滿清在中原站穩腳跟,逐漸建立漢化的統治秩序後,明朝再也沒有復興的可能。隨著鄭成功的去世,鄭氏也漸漸喪失了恢復中原的進取心,淪為偏安的割據政權。

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這才決定收復臺灣,完成統一大業。他起用的鄭氏叛將施琅,早就做好了攻打臺灣的計劃。施琅曾經是澎湖的守將,非常清楚這裡是收復臺灣的關鍵。果然,澎湖一失,鄭氏便放棄了抵抗,主動向康熙投降,臺灣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

鄭成功收回臺灣後,為什麼不直接從福建航行過去呢?原因竟是這樣的

清末時,澎湖守軍與法軍激戰,並取得了勝利。滿清發現法國、日本都在覬覦澎湖後,於1887年設臺灣省,統管臺灣和澎湖。但清朝錯誤的國防政策和海軍建設思路,拱手將中國沿海的制海權讓給日本,導致甲午戰爭的慘敗,臺澎落入日本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