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退役後,心臟不是小事情,祝他做了正確的決定,人生一帆風順。

阿爾德里奇退役了,有些突然。心臟不是小事情,阿德做了正確的決定,祝他退役後的人生一帆風順。

在我印象裡,阿德好像一直是對手的形象,這大概是因為2009年的時候——他出道還沒多久——跟姚明打了一輪系列賽。阿德場均砍下19。5分,真實命中率51。9%,以今天的標準看,不算高效,以當時的標準看,作為產量型球星就說得過去了(阿德失誤不多),特別是開拓者贏球的兩場,當時感覺阿德有點狠。開拓者得分主要靠他和羅伊,火箭這邊4人上雙,姚明和斯科拉的真實命中率是63。3%和59。4%,精緻而高效。

所以對不住啦,那大概是我們這代球迷最爽的系列賽之一,因為姚明過了首輪。

人有這樣的記憶習慣,開心的時候記住的一切都是好的,即便是對手。所以,我猜阿德給中國球迷留下的初印象不會差。

後來阿德的幾次名場面,好傢伙,怎麼總有火箭球迷參與:

2014年季後賽,有一個叫利拉德的年輕人投中了殺死系列賽的最後一擊。那輪系列賽的前兩場,阿德合計砍下了89分;

2017年季後賽第二輪G6,倫納德不打,球迷們普遍認為這將是一輪搶七的系列賽,然後你們都知道發生了什麼——阿德bang!bang!bang!

好狠。

我打賭現在籃網球迷裡有不少老火蜜,阿德終於來到自己這邊了,然後他退役了……看來此生註定是要當對手的。

如果你站在火箭視角,的確,阿德總是對手。擊敗他的時候他打得不差,被他擊敗的時候被他打得沒脾氣。所以阿德是個強者形象,他直臂跳投準的時候能把人打出陰影,這樣的球員,你服氣。

阿德還有一些代表作,也屬於打出對手陰影的型別。2016年季後賽打雷霆的前兩場準得令人髮指。2019年常規賽又是打雷霆,他統治了,亞當斯5犯,格蘭特6犯,簡直擋我者死。56分,全是衝筐或者球場左側低位的翻身跳投,下面這一幕就發生在兩年前。

幾天前,阿德面對莊神的力不從心,跟兩年前這個畫面恍如隔世。歲月奪走人的風華往往就是那麼一瞬,何況困擾阿德的還有不規律的心跳。

阿德的高光比賽,震撼感會尤其強烈,這大概是因為他打球的方式——低位最沒落時代的堅守者,相比三分或者快攻大師們,這種方式上分來得太慢,也正是因為慢,當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你就會感覺,滿眼都是阿德命中。

說低位最沒落時代應該沒有用錯詞。阿德從07-08賽季開始成為了聯盟低位得分最多球員的競爭者,當時總產量能排在他前面的也只有霍華德、傑佛森、姚明和鄧肯——阿德才二年級。在這之後,他都留在榜單的前列,在傑佛森不行了之後,15-16賽季,阿德成了全聯盟低位得分最多的球員——430分,但這還沒有二年級的阿德低位得分多,你能想到聯盟打法的變化趨勢。

換句話說,不是阿德低位得分越來越多,而是這技藝只有他在堅持,中生代不這麼玩了,新一代低位巨獸恩比德這時候還只能在推特上口嗨。

阿德像個老手藝人,在工業文明吹進江南時還搖著紡車,你不可能跟機器比效率的。但紡車是個情懷,對於那一代人來說,算催淚的東西。

很難界定阿德的巔峰期,開拓者版本跟馬刺版本接近,非要說的話,應該是歲數不小的17-18賽季和18-19賽季,這可能是阿德復古打法的最巔峰,這兩季,他用低位分別轟下了697分和727分。

什麼概念呢?

復興了巨獸時代的資料單,這還是沒有姚明巔峰期幹得多,但也可以比一比了。

挺有意思的,這看起來就像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用諾基亞,或者出席年輕人派對的時候穿得像個房屋中介。17-18賽季,阿德場均23。1分,真實命中率57%,這是他產效結合最好的賽季之一,然後,馬刺進攻排在聯盟第17——馬刺的進攻在這個世紀幾乎就沒這麼差過。

你要指責阿德打法落伍嗎?

看看這支馬刺,沒有一個能出場的倫納德,德羅贊還沒來,馬努老得不能更老,蓋伊還沒緩過來,三分少而精的特點在這一季也沒能維持。這是一支進攻端數來數去只有阿德一個攻堅強點的球隊,而一個強點幹不成大事——庫裡是NBA歷史上進攻最好的球員(之一),完全靠他自己也帶不出一支攻擊火力在聯盟上半區的球隊。

阿德其實幹得不錯,事實上,阿德職業生涯大部分賽季裡身處於一支進攻強隊,他起碼是核心之一,這一定程度能為低位在他所處時代應有的價值正名——但你的球隊裡最好有一些其他拔升效率的球員或打法,阿德能幫你托住球隊的下限,但他衝不破球隊的上限,這是產量型球星的特點。

整個職業生涯算下來,阿德各個區域的命中率是:

0-3英尺籃下,70。4%;

3-10英尺近筐,44。6%;

10-16英尺中距離,41。8%;

16英尺外長兩分,42。4%;

三分命中率,32。1%。

阿德有71。6%的出手來自3英尺到三分線之間的中距離,而他在效率窪地的效率並不支援他靠這種方式維持高效。歷史頂級中距離大神,這些區域一般有接近50%的命中率。在中距離這個領域,準星是劃分檔次最直接的標準,45%-50%檔(喬、諾、杜),他們即能保下限,也能衝上限。40%-45%檔,他們暴擊時能貢獻神奇的夜晚,更多時候,他們更像那個大家要是不行,就把球給我,能幫你解決問題的定海神針。

阿德有點像碳水。我們都知道補充優質蛋白質的意義,但你不能真的全吃蛋白質——這就好像全扔三分一樣,極端的一定不健康——雖然碳水吃多了會長胖,但那還是填飽肚子最快的辦法。

把球給阿德,他給你幹25分,剩下的你們想辦法,這是阿德大部分比賽的意義。

這種方式也一直有效的持續到了上個賽季。然後,阿德真的有些老了,強攻力度越來越難彌補腳步的下滑,而在這個大家都追求籃下或三分線的空間時代,一支球隊囤積一堆中距離主攻手本就是詭異的事情。某種意義上,德羅贊是最不適合阿德的另一個核心——就像前文說的,你不能把阿德當做球隊唯一的首選,你需要更多拔升效率的手段,而德羅贊跟阿德干的是相同的事情。

阿德終於成了改變的那個,他出手了生涯最多的三分——雖然也不過是每36分鐘3。2次——命中率38。9%,但這可能成為了德羅贊進入生涯巔峰期的助力器之一,雖然現在看來,德羅讚的起飛自己漲球的因素更大。

阿德開始嘗試三分,這是讓人高興的事情。老將內線轉型空間型,無疑是延長職業生涯的不二手法。有意思的是,本以為阿德去到主攻手頗多的籃網會更多扮演空間點的角色,沒想到納什給阿德的戰術低位並不低,他打低位,參與掩護戰術,在球隊不錯的環境支援下更多到距離籃筐更近的位置出手,於是,阿德在籃網最後的5場比賽,竟成了他生涯效率的巔峰。

所以,忘掉阿德被莊神碾開的畫面吧,你不能強求一個心臟在痛的老將去抵擋一個從四肢到大腦都充實了肌肉的傢伙。阿德在籃網是想拼一下而不僅僅當個撿漏俠或者擺在三分線的花瓶,但現在是力有餘,心不足了。

挺可惜的,本想看一看,是不是存在一個“精緻效率版本”的阿德,那會是他職業生涯完全的反面,現在沒機會了。

後轉身直臂跳投,前轉身突破勾手,低位堅守者,可能是最後的低失誤中等效率消化球權型中距離大神,他能讓你吃飽不餓,不保證讓你吃好,他留下了那些我們剛好熟悉的,卻把我們打碎的高光畫面。

這大概就是阿爾德里奇的職業生涯,從頭至尾,從大前鋒到中鋒,最終也沒能跟現代化握手言和,帶著上個時代的老手藝轉身離開,就像個技藝純粹的匠人。他讓你帶著翻身直臂跳投而不是別的的印象與他道別,那個時代又有一個畫面被寫入了記憶,再不能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