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臺灣的原住民,是從哪裡來的?

今天的臺灣島,歷史上曾與祖國大陸聯為一體。後因地殼運動,相連線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峽,出現了臺灣島。因為兩地相連,史前就有動物往來於兩岸,在臺中大坑發現的劍齒象化石,在桃園發現的古犀牛化石,這些生活在大陸的史前動物是兩岸連在一起的地質證明。

臺灣的早期居民來自大陸

在臺灣海峽還未形成之前,臺灣就是大陸人生活、勞動的地方。雖然大自然的造山填海力量,把臺灣從福建外移了130公里,但是因為臺灣海峽海水的不斷升、降,為大陸人進入臺灣定居提供了可能。古老的中華民族的成員一直沒有被這條海洋鴻溝所阻隔。在明清時期大規模向臺灣地區移民以前,兩岸居民已經突破自然條件的限制,來往於海峽兩岸。

古代歷史上,臺灣的原住民,是從哪裡來的?

海峽兩岸的來往始於原始社會

1896年日本學者慄野傳之丞發現臺北芝山岩遺址以來,近百年間在臺灣已經發現了1000多處史前文化遺址。從平原到海拔近2000公尺的高山地帶,從北端新北市金山、山芝和基隆和平島到臺南恆春半島,都有史前文化遺址發現。

古代歷史上,臺灣的原住民,是從哪裡來的?

據研究,早在5000至30000年以前,臺灣地區已有人類活動,在恆春半島已有小型人類群生活,他們以貝肉和肉類為生。在4000至4500年以前,居住和活動擴及一些河口臺地(臺地:一種凸起的面積較大且海拔較低的平面地形)。人們開始以農業為主,狩獵、捕魚、採貝為輔的勞動,社會已經進入繩紋紅陶時期。在3500年至2000年以前,人們進入彩陶階段,農業和漁獵業較為發達。2000年以前,阿美族、排灣族、西拉雅族在此定居,人們已經開始使用鐵器。

古代歷史上,臺灣的原住民,是從哪裡來的?

舊石器時代兩岸文化的同質性

1969年1月,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和地質系的專家們,在臺東縣長濱鄉海岸山脈東側的十幾處海蝕洞穴中,挖掘出粗、細石制器3000多件、骨角器114件。這批類同於祖國大陸舊石器時期珍貴的石、骨器等文物,將閩臺兩地的古人類與文化關係推進到舊石器時期。

古代歷史上,臺灣的原住民,是從哪裡來的?

新石器文物中兩岸文化的一致性

古代歷史上,臺灣的原住民,是從哪裡來的?

臺灣新石器中期——牛稠子文化

在現新北市八里鄉大坌坑遺址、臺北市圓山下層、臺南縣八里村、高雄縣鳳鼻頭下層等多處遺址,出土大量的褐色砂陶、磨製的錛、鏃和打製的斧網墜等文物,這批反映約6400年以前的社會狀況的文化遺址和文物,與祖國大陸的同期的仰韶文化極為相同。

古人類化石說明兩岸人的關聯性

1970年夏,臺灣考古學家在臺南縣的左鎮鄉挖掘到一塊灰紅色的古人類頭骨化古。經鑑定,這是一位年為20歲左右的男性青年頭頂骨,屬晚期智人,年代與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差不多。這是至今為止,臺灣地區發現的最早居民。學者認為,左鎮人和許多大型哺乳動物一樣,是從大陸東南移居臺灣的。

古代歷史上,臺灣的原住民,是從哪裡來的?

從對臺灣早期居民的研究結果看,島內早期居民有三類,一類是尼格利佗種的矮黑人,一類是屬於琉球人種的琅嶠人,一類是南亞蒙古人,他們都是直接或間接從大陸移居臺灣的,尤其是南亞蒙古人。

南亞蒙古人源於中國北方,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生產力的提高,他們不斷向南部發展。一部分向東部沿海南下,散居在東南沿海一帶,古稱百越。當中有一部分閩越人渡過臺灣海峽,直接進入臺灣,成為臺灣早期居民中的主要成員。閩越族進入臺灣後,與當地的矮黑人相融合,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考古和歷史研究證明,臺灣早期居民大部分都是從大陸東南沿海,以及東南亞地區進入臺灣的,然後成為臺灣泰雅、賽夏等少數民族的祖先。

因此可以說,無論是臺灣的史前文化,還是早期居民,都是從中國大陸分數次波及臺灣,臺灣同大陸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