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釣魚城忠義祠該不該供奉叛臣降將幾百年爭論不休,你怎麼看!

重慶釣魚城忠義祠該不該供奉叛臣降將幾百年爭論不休,你怎麼看!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是崇尚忠義精神的,所謂的忠,是指正直忠誠,而義則是指仁義。忠者,德之正也。從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於心為敬,故忠從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為正直之德,故從中聲。義謂天下合宜之理,道謂天下通行之路。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國不少地方都建有忠義祠。

重慶釣魚城忠義祠該不該供奉叛臣降將幾百年爭論不休,你怎麼看!

在合川的釣魚城中,護國寺的邊上也建有一個忠義祠,裡面貢奉的是對釣魚城的修築和保衛戰貢獻最大的幾個人,他們分別是:四川安撫制置使兼重慶知府餘玠、提出了築城的建議,並築城的來自貴州的布衣冉璡、冉璞兄弟、合州知州,釣魚城守軍的主帥王堅、堅守釣魚城多年後升任重慶知府的戰將張珏……

重慶釣魚城忠義祠該不該供奉叛臣降將幾百年爭論不休,你怎麼看!

據工作人員介紹,最初建祠的時候,奉祀的其實只有守將王堅和張珏,名字也不叫忠義祠,而叫“王張祠”。是明代弘治年間合州籍的京官王璽,上報朝廷派員實地查勘,由明孝宗批准後所建的。可見當時建個祠的時候是非常鄭重其事的。

重慶釣魚城忠義祠該不該供奉叛臣降將幾百年爭論不休,你怎麼看!

後來清兵入關的時候,王張祠在戰火中被毀,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合州當時的知州王採倡議重建“王張祠”。此時,滿清的江山已經穩固,便要提倡忠孝節義了。王採增立了餘玠、二冉的牌位,共祭本文開頭所列的五人,所以易名為“忠義祠”。

重慶釣魚城忠義祠該不該供奉叛臣降將幾百年爭論不休,你怎麼看!

充滿爭議的是,“忠義祠”建成不久,後任知州陳大文在祠內又增祀了李德輝、熊耳夫人和王立3人。這三人是什麼人呢?這李德輝乃通州潞縣人,當時他任西川行樞密院副使兼王相,而熊耳夫人是李德輝之妹。王立乃繼張珏任合州知州的釣魚城守將。1278年底,南宋臨安朝廷已經覆亡,元東川行院正加緊圍攻,釣魚城危在旦夕。熊耳夫人於是策動王立請降於其兄。為保全一城軍民生命,王立派人潛赴成都致書李德輝。

重慶釣魚城忠義祠該不該供奉叛臣降將幾百年爭論不休,你怎麼看!

年逾花甲的李德輝親率數百人抵釣魚城,於次年正月接受王立獻城,條件就是不得殺害城中百姓(蒙哥在釣魚城戰死時,說的是誓要屠盡釣魚城)。這王立並非貪生怕死之輩。他是張珏的部將,一向奮勇殺敵視死如歸,四面出擊元軍,他當然明白開城降元對個人歷史名譽的影響。但南宋已亡,四面都已淪陷,已失去了死守的意義,加上城中糧草也已用盡而得不到補充,為了百姓生存,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重慶釣魚城忠義祠該不該供奉叛臣降將幾百年爭論不休,你怎麼看!

誰知光緒十八年(1892年),即133年之後,時任合州知州華國英,募資修忠義祠廊舍,將李德輝兄妹移祀別室,將王立牌位清出忠義祠,並刻碑撰文申斥王立“為宋之叛臣,元之降人”,並對陳大文上綱上線說,他不報奏朝廷而私請王立三人入祀是“不知何心”。無獨有偶,比華國英更激烈地痛恨王立與陳大文的,還有當代文人郭沫若。1942年6月,郭專程參觀釣魚城,隨即寫成《釣魚城訪古·華國英撰重建忠義祠碑文》,中有詩云:“卅載孤撐天一線,千秋共仰宋三卿。貳臣妖婦同祠宇,遺恨分明未可平!”一副恨不能食肉寢皮的“憤青”狀。

重慶釣魚城忠義祠該不該供奉叛臣降將幾百年爭論不休,你怎麼看!

在忠義祠的楹柱上,我們還可以看到華國英重修忠義祠時撰寫的對聯:

持竿以釣中原,二三人盡瘁鞠躬,直拼得蒙哥一命;

把盞而澆故壘,十萬眾披肝瀝膽,竟不圖王立貳心。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時過境遷,渝帆沒有資格去評判陳大文與華國英兩位知州的誰對誰錯,或者說王立當時是否該繼續死守,只有對忠義祠五位英雄的崇敬,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