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我們如果想要了解一段歷史,除了從書籍典故中翻閱外,最有力的證明就是考古過程中發現的古代文物。很多時候文物的出現,都能讓我們更進一步的瞭解歷史,但畢竟考古專家也並非是在古代生活過的人,因此不免有些誤判。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1982年6月,在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的崔口鎮出土的一個古代陶製品,就讓考古專家鬧了一各大笑話。

當時,在慶雲縣的崔口鎮,當地村民大規模取土修田時,不小心碰到了埋在地下的陶製品,因此傳來了一陣清脆的響聲,這也引得人們紛紛聞聲前來。為了答疑解惑,很快就有人蹲在地上將周圍的碎土扒開,然後一個陶罐就呈現在大家眼前。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由於塵封太久,上面有帶著大量的泥巴,所以大家都把它當做了一個普通的陶罐,知道晚上收工的時候,將陶罐從土裡挖出後,才發現它跟家中用的陶罐有所不同,不僅有著寬厚的外壁,而且是敞口的設計,做工看起來也非常粗糙,完全不像是現代工藝品,於是就將其帶回了家中放置。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一段時間後,得知這件事的歷史專家們,在村民的帶領下來到崔口鎮進行考察和研究。經過一系列的鑑定,專家將這個上尖下圓,外部帶有彎曲槽溝的灰白色陶罐,定性為商周時期的土陶。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由於陶罐高度約22釐米,口徑約20釐米,所以當時有專家認為它是古代的頭盔,且將其命名為東周將軍盔。然而,很快這個專家的說法就遭到了質疑,而這要從慶雲縣的地理位置說起。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慶雲縣位於山東省西北平原北部,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的鹽山縣、海興縣隔河相望,是連線華南華北、東北、北京、天津的重要交通樞紐,一直以來都有著“京津門戶”、“山東北大門”和德州“橋頭堡”之稱。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據史料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慶雲縣就已經有人居住,從夏商開始就被劃分成領地的一部分,不過直到明成祖朱棣繼位後,才因為避諱將這塊地域改名為慶雲縣。

慶雲縣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性氣候,氣候溫潤,光照充足,無霜期年均207天。由於良好的氣候,所以慶雲縣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截止到2012年,慶雲縣已探明石油儲量1。58億噸、天然氣10億立方米、煤炭60億噸。黃河流經本地區62公里,每年可引水25億立方。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石油、天然氣等都是無法開採的自然資源,但古時的慶雲縣也憑藉著產鹽而聞名一時,而早在商周時期,山東就是重要的漁鹽產地。時至今日,慶雲縣出土的這種盔形器已經可以確定為就是用來煮鹽的器具了,但在1982年這一觀點並不明確。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提出異議的專家,在考慮到山東省的歷史因素,並結合陶罐6。3公斤的重量,認定其並非是頭盔,戴在頭上不靈活不說,而且罐體並沒有孔洞來提供視野,專家發現戴上它之後跟瞎子沒有什麼區別。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在專家進行更細緻的鑑定時,用毛刷在陶罐底部刷出一些灰白色的結晶體,這些殘留在陶罐中的晶體,用手輕輕一碾就成了粉末。為了確定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專家將其送到省研究院做了化學成分鑑定,發現其主要成分中含有氯化鈉,這一點和食用鹽的主要成分吻合,基本可以斷定該殘留物就是鹽!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經過一番查詢,專家發現在我國沿海地區也曾出土過類似的陶罐,並且陶罐記憶體有大量的海鹽,因此確定這些陶罐是古代煮鹽的器具。而距離慶雲縣大約165公里的萊州灣,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漁鹽產地。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雖然,這是第一次在中原地區發現煮鹽的陶罐,但考慮到地殼運動等各種因素,專家們推測發現陶罐的地方應該是製鹽遺址,於是在崔口鎮又展開了深入的發掘。

果不其然,三個多月的清理後,專家在這裡發現了一個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古鹽場遺址,並且又出土了十幾個類似陶罐的碎片,已經大量的煮鹽用的道具。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至此,東周將軍盔的謎團也水落石出,它並不是某位大將軍的頭盔,而是尋常百姓家的常用器具。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地區的鹽業考古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但為什麼到了1982年,專家並不能一眼認出出土的陶罐是製鹽用的器物呢?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其實和我們現代社會一樣,古代人在生產工具時,同樣會不斷的升級、改造,就跟我們手機從大哥大到小靈通,從老年機到智慧機的發展一樣,這種製鹽器具的外觀和造型也在不斷產生著變化。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早在1956年惠民專區就發現一種,下面是尖圓底,身體又佈滿了很粗的繩子狀的紋飾,形狀就像頭盔的器物,當地群眾稱之為“盔頭”,它也是製鹽器具的一種;和慶雲縣發現的上尖下圓,外部帶有彎曲槽溝的灰白色陶罐就有著很大的差別。

山東出土商周陶罐,被專家誤判為東周將軍盔,真實用途卻很接地氣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透過一個出土的器物來增加對歷史的認知,更多的是擴寬一些知識面,和娛樂自身的目的,但對學者們來說這卻遠遠不夠,但這遠遠不夠,對他們來說,弄清楚千年前的鹽是怎麼出來的,意義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