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吃飯有這三種表現,多為平庸之輩,不宜深交

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在社會上都有一定的偽裝性,他們會在外表以及言論上對自己做一種特定的包裝,不會讓外人很容易能夠窺見到自身的品質。正是這樣的偽裝性,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變得很是模糊,所以為了能夠清晰的看出一個人的優劣,中國的老祖宗們發現了一個人容易暴露本性的場合,那就是飯桌上。

生存是人性的基礎,而想要生存就必須要吃東西,因此一個人在吃東西時,便很容易暴露出自身的素養和品行,所以只要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的吃飯行為上稍加留意,那麼就一定能夠發現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老祖宗告訴我們,一個人吃飯時如果有了這樣的三種表現,那麼這個人大機率就會是平庸之輩,我們就需要對他們進行疏遠。

老祖宗:吃飯有這三種表現,多為平庸之輩,不宜深交

一、目中無人

往往在飯局之中,每個人就好像是一個小的部落社會,在這種狹窄的空間中,再加上精神注意力很容易被食物所消耗,因此就會讓一些表面上還算懂禮的人暴露出“目中無人”的毛病。

每個人不論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替周圍人稍作打算,一昧的只有自己的中心世界,那麼就會忽略掉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往往在內心深處也是自私自利的,因此如果我們發現了這種人的存在,就不能夠過多和他進行深交。

老祖宗:吃飯有這三種表現,多為平庸之輩,不宜深交

劉邦在做了皇帝之後,最先做的時候就是大擺儀仗,然後回到自己的沛縣老家。項羽曾經說“富貴不回鄉,如錦衣夜行”,雖然作為死對頭,可是劉邦卻對項羽的這一觀點深以為然。當劉邦以皇帝的身份回到生養自己的故土時,可想而知在當地引起了多麼轟動的影響,十里八鄉的人絡繹不絕的都趕來想要一睹劉邦的“龍顏”。

為了真正能夠與民同樂,劉邦在沛縣舉辦了盛大的宴席,讓那些布衣發小或者耆老鄉都能夠和他同出一席。在這場宴席上,劉邦做了一件很特殊的事情,那就是脫去龍袍,穿上粗布麻衣,並且還親自離座給一些年長的老者敬酒祝樂。

皇帝如此放下架子,這讓當時參加宴席的老百姓都真情流露的哭了出來。從劉邦的這一小小的舉動中,我們便能夠看出來,為何他能夠建立下豐功偉業,正是不論在任何場合,都能夠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誠,這樣的人,焉能不成功。

老祖宗:吃飯有這三種表現,多為平庸之輩,不宜深交

二、無事生非

老百姓常說“三兩酒下肚,不知道自己姓啥了”,這是揶揄一些在飯桌上無事生非的人。這樣的人也是最為別人所討厭的。無事生非的人,是一種幼稚的表現,他們只是希圖透過一些引人注目的舉動來讓別人對他自己有所關注,就好像是嬰兒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不停的哭鬧一樣。

在社會上,這種人是很愚蠢和危險的,他們的幼稚行為往往會讓自己顯得沒有價值感,因此在生活中要和這樣的人保持距離,以免被其他人將自己和這樣的人歸為同類。張廷玉是清朝雍正時期的“第一文臣”,他的父親是為官數十年的張英。

在張廷玉初登官場的時候,張英給張廷玉傳授的第一條官場戒律就是:“好事者必遠”,意思就是在官場上要跟好事者保持距離,自己必須做到獨善其身。張廷玉正是靠著對這條戒律的遵守,讓他躲過了所有的黨爭事件,以至於後來乾隆皇帝想要剷除張廷玉時,費勁心力也找不到張廷玉在政治上的過錯,不得不感慨張廷玉的謹慎。

老祖宗:吃飯有這三種表現,多為平庸之輩,不宜深交

三、口不擇言

飯局上的嘴,除了吃飯之外,最重要的功能還是要言談交流。因此一個人在飯局上的言談表現,就很能夠體現他這個人是聰明還是愚蠢。在和陌生人的交流中,最聰明的說話方式就是有來有往,滴水不漏,而最愚蠢的做法則是肆無忌憚,口不擇言。

只有五歲的小孩子,才會心裡有什麼,嘴上說什麼,對於成年人來說,倘若在社會中靠著一張口不擇言的說話方式,不但不可能成就什麼大的事業,反而會弄得自己的人際關係極為不堪。因此一定要離這種愚蠢的人儘可能的遠,不然的話就會被惹上一身麻煩。

知道了吃飯時這三種愚蠢的表現,我們就能夠很快從飯局上看出誰是平庸之輩,那麼以他們為鏡子來審視自己,或者不要讓他們進入到我們的人際圈子中,對我們都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