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鍾子丨品書錄(70)場鎮·鄉土·風物的文學多幕劇

——劉建斌《趙化筆記》讀後感

鍾永新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屈指算來,筆者訪遊四川沱江古鎮趙化已有五六次,二十年前就渡江從萬壽鎮至趙化鎮探訪過劉光第故里,而後參與制作《走進趙化》大型畫冊,以及幾次參與劉光第紀念會座談會,所寫“釜溪考史錄”涉及光第先生的文史之作達十餘篇,並及書法家鄭誦先、革命家陳剛等趙化鎮名賢故里遺蹟尋訪,深感該鎮不愧為巴蜀古鎮裡的人文厚積之地,值得歷史旅遊愛好者前往拜謁。

趙化鎮除了常被稱頌的近代名人、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以外,還蘊含著良多神秘故事與傳奇人傑,見載於諸本文史資料選輯,但以前未見以趙化為題的書刊彙集。

2020年初,寓居重慶的趙化籍作家劉建斌突生靈感與懷鄉思緒,陸續推出以趙化為背景的散文隨筆十餘篇。網發後深得好評,進而得到熱心鄉賢資助,2021年由現代出版社正式出版。可謂“以古鎮名義,從文學出發”,為趙化文化風采增加新視野,值得一讀,茲述如下:

  一、趙化元素的鮮明印記

本書分四輯(故鄉的人、如煙往事、春天的落葉、童年樂土)。取名筆記,實乃散文隨筆,部分近似傳記小說。系筆者所見場鎮題材裡,全方位描寫一座蜀中古鎮人文生活社會風俗史的力作,也猶如一部多幕劇般,陸續展現趙化鎮的鄉土風物及人物軼事。所寫涉及志士豪傑、作家群體、異人師友、並及逸聞舊事、碼頭風雲、現代新篇等,令人讀罷,深為讚歎。確乃該書鮮明的地域特色,其與旅遊觀光讀本不同,更具個人知見與時代回憶,體現出古鎮特有的古風古韻,以及趙化被稱為“才子之鄉的才子之鄉”的底氣自信。

此外,部分篇章敘寫劉建斌青少年時代在趙化鎮的文藝夢想,乃至無數次還鄉的塵世思考,體現出趙化人自身的文化心理與行事風格。而後建斌先生行走各地,乃至在土庫斯坦工作時仍然堅持創作,可謂始終堅守個人立場的文學追求。

寫趙化書也是寫人生書。從文章標題看來,就足以感受到劉建斌波瀾起伏的內心世界,如同寄意於帶得走和帶不走的時光情愫。他以五十多年的四海旅跡經驗,進而回頭再寫故鄉,正是致敬故土之作,期以在歷史過往與現實時空的迴響聲中,開啟新的城市生活印記。

 二、詩意文采的完美結合

劉建斌先生素以散文創作見長,早年卻已詩歌聞名,很早獲過多次詩歌獎項,書裡每章引子分別選取他的四首詩,成為一種饒有興味別開生面的詩意呈現,展示其充沛深厚的新詩實力,故而也期待再有劉建斌詩集的問世。

開篇詩作《沱江》,氣勢磅礴、極顯張力,使得本書的詩歌化較為凸顯,多篇隨筆寫的詩意盎然,餘韻無窮,,全書充滿著可供誦讀的詩味靈性正是其以詩人之筆鑄就文風所致。及後,富順融媒製成音訊網路聯播,大受歡迎,再次印證了其詩語般的的文學魅力。

總之,本書是劉建斌早年散文集《十年書》的昇華之作,推出後得到點贊無數,引發鄉人熱情評議,同時受到古鎮愛好者的研究關注。歸納起來,正是劉建斌“以詩寫古鎮、以心寫風物”的語體個性,即充溢著一種濃濃化不開的鄉土感。

中國村莊城鎮是傳統文化的民間根基土壤所在。《趙化筆記》極似一部簡略版的“趙化鎮風物誌”,可謂從鄉史角度為趙化古鎮列傳。此類題材與都市文學與工業文學相比,更顯出獨具魅力亙古不變的文化精神內蘊,亦勢必薪火相傳、繼續傳誦下去。

2021年9月7日初稿。11月26日修改

蜀人鍾子丨品書錄(70)場鎮·鄉土·風物的文學多幕劇

蜀人鍾子丨品書錄(70)場鎮·鄉土·風物的文學多幕劇

蜀人鍾子丨品書錄(70)場鎮·鄉土·風物的文學多幕劇

【文圖丨鍾子先生,自號釜溪散人,作者原名鍾永新。系立身國學網編委會編委、人文頻道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