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夥攜3000元歸隱山林,青春年華為何如此,結果如何

不要讓自己過多地消融於世界,要儘量穩固、充實、堅定。我們所有人共活於世,那些去愛、去感知的人活得最為豐盛。

——亨利·詹姆斯 《見信如晤》

誰在少年時沒有迷茫,誰在少年時不曾沮喪,誰的少年沒有經過蜿蜒曲折的道路,我們都曾在年少時走錯了方向,誤以為自己淺薄的想象就是整個世界。

其實,世界很大,我們過於幼稚,允許莽撞,但我們千萬不能迴避這個世界,我們越接近世界,就越能夠擁有廣闊的胸懷。

九零後小夥,離群索居歸隱山林

魏超是一個山東的年輕小夥子,按照代際來算,他是正值黃金時期的九零後一代。

但是他卻作出了許多人難以理解的選擇:

在二十六歲的青春年華選擇了隱居深山。

90後小夥攜3000元歸隱山林,青春年華為何如此,結果如何

在古代,許多文人志士都會選擇歸隱山林,

他們多半是厭倦了世俗的生活,憎惡世態炎涼,又或者是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汙。這種文人志士的代表之一就是

陶淵明

魏超歸隱終南山,多少是受到這種隱逸文化的影響。但是這些文人志士多半是經受過生活的歷練作出的選擇,

而魏超的選擇多少帶有逃避生活的意味。

魏超是一個大專畢業的年輕人,與許多山東年輕人一樣,父母對他們的期望是考上公務員,

走向一條平坦的仕途,

但是魏超考了兩年公務員都沒有考上,父母對他很是不滿。

90後小夥攜3000元歸隱山林,青春年華為何如此,結果如何

現實的打擊和父母的責怪使魏超朝著相反的方向逃去。他並非愈挫愈勇,而是選擇遠離困難。於是魏超

拿著母親的三千塊錢

決心要做一個當代“隱士”

2016年,魏超來到了終南山,2017年他住著每月一百五的房租和農院。魏超對於歸隱山林是抱定了決心的,

他一度想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道士

。但是他遇到了挫折。

既然他是瞞著家裡跑出來的,他就不可能要家裡知道這個決定,而偏偏,成為一名真正的道士需要準備各種正式的材料,準備這些就不得不聯絡家裡。

魏超放棄了成為道士,但是他仍然不會放棄歸隱的想法。

90後小夥攜3000元歸隱山林,青春年華為何如此,結果如何

住在終南山的這段時間,魏超有著自己的生活打算,他買了許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書籍。魏超的打算是躲在深山老林裡鑽研這些古籍,並且準備完成一本書。

魏超的想法多數還是出於一廂情願地想象,

他把自己逃避現實的願望寄託在這裡面。

在現實中,終南山的其他年輕人都認為魏超是一個很難相處的人,

當他們討論問題的時候,魏超總是過於固執己見,無法跟他們有正常的討論。

對於魏超來說,

只要遠離世俗生活,人生就是美好的

他更加樂意流連於終南山的自然風光,

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人,而不可能是孤立的人。即便是在古代,那些隱居的人們往往有著自己的田地,哪怕是親自下地耕種也能夠養活自己。

90後小夥攜3000元歸隱山林,青春年華為何如此,結果如何

在終南山的魏超則過著極其拮据的生活,他連每月一百五的房租都快要付不起,他看的書也是盜版的。他每天吃的東西沒有營養,

這導致他精神萎靡,目光渙散。

離群索居的生活也嚴重影響了魏超的生活方式,他的生活極其隨意。當房東來到他的住所的時候,

難聞的氣味令人作嘔,魏超既不收拾自己,也不收拾屋子,灶臺上都是沒有洗刷的鍋碗。

魏超不是沒有因為自己的生存狀況猶豫過,他也不是完全不出門。他在“隱居”期間曾經離開深山,

去了西安的招聘會

。在人才市場上,人聲鼎沸,每個年輕人都手握著簡歷在張望,他們在一個個招聘單位前面尋找自己的機會。而魏超來到人才市場,並沒有手握簡歷,也並沒有意願尋求崗位,

他覺得自己就是超然世外的“旁觀者”,

他還自我安慰道

“還好我不是他們”

90後小夥攜3000元歸隱山林,青春年華為何如此,結果如何

嚴父教育,棍棒底下難出孝子

魏超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嚴父,

打罵是教育孩子最主要的手段

。魏超從小就跟父親缺乏有效的溝通,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對他很嚴厲,批評比關心更多。

魏超出走後,父親到終南山第一次找到魏超。

魏超和父親在這一次見面的時候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像小時候一樣,父親對魏超教育問題總是採取比較暴烈的方式。二十六歲的魏超仍然像小孩子一樣默不作聲,只是在角落裡用沉默迴應父親的打罵。

然而魏超的內心是倔犟的,他的沉默是出於尊敬而不是退讓。當父親要求魏超退掉房子,離開終南山,

魏超仍然表示拒絕。

這一反抗更是使父親怒火中燒,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如此冥頑不化。他對魏超拳打腳踢,破口大罵

“沒錢學什麼陶淵明,養你這麼大,給家裡什麼回報了?不上班鑽到這裡來混日子。”

90後小夥攜3000元歸隱山林,青春年華為何如此,結果如何

對於父親的貶低和指責,魏超似乎從來不反駁,也從來不為自己爭辯。

父子倆形成了彆扭的相處模式

,一個打罵,一個沉默不語,在激烈的衝突中不歡而散。魏超不希望父親能理解自己,兩人之間也缺乏深層次的溝通。

在父親的權威下,魏超把自己的偏執用微小而堅定地反抗表達出來。

這樣的

原生家庭是造成魏超性格缺陷的重要原因

。父親看到兒子的第一句話便是指責,從沒有問過兒子真實的想法,一味地打壓兒子,難怪

魏超性格孤僻

,很少能跟他人和諧相處。

“沒出息”這樣的指責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雖然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但是誰在人生路上沒有摔倒的時候呢?為什麼不能包容孩子的困難與挫折呢?

父子的矛盾無法調和,魏超過於執拗,父親過於嚴厲,這一次相聚不歡而散。

90後小夥攜3000元歸隱山林,青春年華為何如此,結果如何

隱士歸來 告別山林面對生活

魏超父親離開終南山後,魏超的身體越來越差,房東看見魏超虛弱得快要垮掉了,趕緊打電話給他的父親。

父親聞訊趕來,看見兒子憔悴的樣子,心裡軟了下來。這次父親無論如何都要把兒子帶回去。他們不再逼魏超找工作,更加關心魏超的心理狀況,

這個年輕人在終南山的隱居生活也就這樣結束了。

其實,魏超不是唯一一個跑到終南山隱居的年輕人,有一批像他這樣的年輕人為了遠離世俗社會的壓力躲進了終南山,

有的人並不是真正的超脫,而是畏縮的心態。

在古代,這種情況也是有的,有的人在終南山隱居,只是為了一個好的名聲,廟堂之上的人以為一些人是高風亮節的隱士,

反而請他們回去做官,隱居反而成了晉升的途徑。

90後小夥攜3000元歸隱山林,青春年華為何如此,結果如何

真正的灑脫應當像蘇軾那樣:“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任憑風吹雨打,既不畏懼也不退縮,更不因為打葉的風雨垂頭喪氣,只要堅守內心的自我,不需要鑽進深山老林裡,在

滾滾紅塵中仍然能夠具有超凡脫俗的氣度

,在平凡的生活中仍然能開掘出心靈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