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小腦萎縮的認識及治療探索

小腦萎縮是一種以損害脊髓及小腦為主的慢性、進行性腦部疾病,多為家族遺傳。由於病灶範圍和發展過程不盡相同,小腦萎縮的臨床症候亦有多種型別,其主要症狀為走路不穩猶如喝醉酒狀,動作反應較不靈活,握物無力,構音障礙,言語不清,書寫時字跡逐漸變大且行距不齊,意向性震顫,有的患者伴有複視或視物模糊,吞嚥困難嗆咳,大小便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西醫對小腦萎縮的治療效果尚不明顯,透過運用中藥滋腎榮腦湯治療,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中醫對小腦萎縮的認識及治療探索

趙某,男,62歲,2018年10月就診。來診時獨立行走不能,在家屬攙扶下行走時身體搖晃不穩,向前傾倒,雙手持物抖動,說話緩慢費力,吟詩樣言語,鼻音較重,平時飲水吃飯偶有嗆咳。查體:體瘦,面色少華、暗淡,表情淡漠,反應稍遲鈍,舌淡暗,脈細弱。雙側咽反射遲鈍,四肢肌張力偏高,雙側指鼻試驗陽性,快復輪替動作笨拙,四肢腱反射亢進,肌力V級,深淺感覺未見明顯異常。頭顱MRI:腦幹較細,IV腦室、橋小腦角池、環池及小腦腦溝明顯增寬,診斷為小腦萎縮。

中醫對小腦萎縮的認識及治療探索

採用中藥滋腎榮腦湯治療,給予補腎益氣、滋陰養血為原則,部分組方如下:黃芪、黨參、生地、當歸、川芎、白芍、肉蓯蓉、菟絲子等,日1劑,30天為1療程(具體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運用上述方法加隨機辨證治療4個月,現患者能自行站立並行走數百米,發音較清晰,其他症狀也明顯好轉。

中醫對小腦萎縮的認識及治療探索

現代醫學認為小腦萎縮的病理變化主要為小腦半球和蚓部萎縮,小腦中腳和部分繩狀體變性,小腦傳入纖維萎縮;也有部分病例為遺傳性,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單基因神經系統變性病。但其具體的產生原因及其發生機制尚不明瞭,存在種種假說,治療方法也無具體標準,尚待進-步研究。而中醫學認為小腦萎縮屬“痿證”、“骨搖”範疇,多由先天腎陽不足,後天氣血失養所致。腎藏精,主骨,生髓,通腦,腎虛則髓海失充,筋骨失養,骨搖肢顫。髓海空虛則元神失養,腦髓消縮,使其運動機能失調,言語笨拙。故治療上採用滋腎榮腦湯應以補腎益氣充髓、滋陰養血為主,使腎精充足髓海充實、氣血執行流暢而改善肢體的運動功能及言語功能。

中醫對小腦萎縮的認識及治療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