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圖:自控力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多人覺得自己計劃完不成,拖延,生活中種種惡習的根源在於自制力不強,以為增強了自制力,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這個想法是錯的,自制力並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那什麼才是呢?諸位稍安勿燥,且聽我講一個哈佛學霸的故事。

一. 75%真實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叫 Tal ,哈佛大學心理系大三的學生,同時也是學校壁球隊的主力。他每天很早起床去跑步,然後去學校,一天的課程結束後,他會去球場和教練進行常規訓練、打比賽,在此之後,他會去健身房健身,然後回家,做作業睡覺。日復一日,從不間斷。

於是大家紛紛認為 Tal 童鞋是一個高度自律的學霸。Tal 童鞋也是這麼看待自己的,直到寒假到來。

作為學霸,寒假當然不會滿足於過過聖誕節,看看之前很火的天朝劇《Nirvana in Fire》(琅琊榜),Tal 打算預學兩門下學期的課,完成一個 Research Project,並且平均每天保持1小時以上的鍛鍊。

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嗯,結局喜聞樂見:Tal 童鞋跪了,他唯一的成就是如願看完了 Huge(胡歌)主演的這部大作,哦對,還胖了四斤。啥,你問學習研究和鍛鍊呢?Tal 只在頭兩天看了10頁書,加起來鍛鍊了一個小時而已。

看到這裡我知道有人要跳出來說:“不!這不是真的!學霸辣麼自律,寒假計劃怎麼會失敗?!一定是你瞎編的!”

對,如你所見,我瞎編了25%的部分,但那僅僅是具體的失敗細節,事實仍然沒有變化——Tal童鞋的計劃的的確確泡湯了。不信你看,下面是他的原話,還有影片截圖為證。

Ican‘t wait to have the freedom without squash and just focus on my classes。 Catch up on all the readings and writings and stuff。 Winter holiday came。 I stopped playing completely。 And instead of becoming more productive, I became far less productive。

我等不及沒有壁球的自由,以專注於我的學習,追上閱讀、寫作的進度。寒假來了,我不用再進行(壁球)訓練了,但與高效學習相反,我反而效率變低很多。

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有些讀者已經認出 Tal 了,沒錯,他現在是哈佛的教授,這張圖來自於他廣為流傳的《積極心理學》第11集。

(藉機安利下,作為哈佛當年最受歡迎的選修課,這門課於2010年被網易公開課收錄,並取了個很雞湯的名字,叫《哈佛幸福課》,此後長期霸佔排行榜第一,累計觀看數早已破千萬。)

二.學霸們的困擾

Tal 用親身經歷證明了,在寒假計劃這種事上,學霸和普通人其實有著同樣的困擾。

當然,還是有人會說不對啊,我就認識那種寒假計劃很充實,還全都落實了的學霸!對,沒錯,我們姑且把這樣的人稱之為“成熟體學霸“,把前面那些計劃泡湯了的稱為“幼年體學霸”。在你們見到的那些學霸裡,相當一部分仍處於“幼年體”,仍會和普通人一樣,受到自控力和拖延症的困擾。

那麼問題來了,“幼年體學霸”是如何成長為“成熟體學霸“的呢?

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上面這張圖好暴露年齡啊!)

普通人的模式是這樣的:

計劃失敗 -> 沮喪 -> 罵自己一頓 -> 制訂新計劃 -> 繼續失敗

學霸是這樣的:

計劃失敗 -> 沮喪 -> 罵自己一頓 -> 深度思考計劃為啥失敗 -> 改善問題 -> 制訂新計劃

當然新計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失敗之後,學霸會重複上述流程。久而久之,新計劃中失敗的越來越少,成功的越來越多,學霸也實現了幼年期到成熟期的進化。

那麼為啥計劃會失敗呢?明明學霸們平時是擁有高度自控力的,難道到了寒假自控力會失效?

這就要說到自控力的假象了。

三.自控力的假象與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高考前是自己學習力和自控力的巔峰,上了大學之後,時間寬裕了,反而變得懶散了,到了假期更是懶得一發不可收拾,熬夜看劇、晚睡晚起、暴飲暴食。

我們以為自己的自控力曾經很強,上大學後變弱了,放假後則因為懈怠愈發孱弱--這其實這個假象。那真相是什麼?

Tal老師為我們揭示了兩個真相:

1.保證我們高效運轉的其實是習慣,而不是自控力。

想想在高考之前的那種緊張的學習氛圍裡,我們被動的養成了很多習慣——每天規律的上課、自習、吃飯和睡覺,我們目標明確——每個月、每個星期乃至每天的複習內容。這些我們習以為常,就像你每天早上起床都會自動去刷牙一樣自然。

你想想想你起床後刷牙的過程:穿衣服,拿起杯子和牙刷,走到衛生間,接水,擠牙膏。即使你可能還睡眼惺忪,但這一套流程你仍然能精確無比、毫不費力的執行下來,基本不需要太多的自控力。

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而當你進了大學,課程安排變得自由了,你喪失了那些被動習慣,開始自己規劃學習和生活時,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時候。而此時,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第二個真相:

2.人的自控力是極其有限的

很多人不知道,

自控力和肌肉力量一樣是有限的

這個結論被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證明,大家上網搜尋一下就能看到,我這裡不做贅述。

自控力也一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桌上昨天新買的一大堆零食,淘寶主頁玲琅滿目的商品,男神胡歌的新劇又開播了……我們要反覆抵抗這些誘惑才能專注於那些重要的目標,比如學習和減肥。每拒絕一次誘惑,你的自制力就消耗一分,如果面臨的誘惑太多,總會有一個時刻,我們會累到無力抵抗,任由暴飲暴食、熬夜看劇這些行為支配我們的生活。

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當然現實沒有那麼可怕,肌肉痠痛過兩天會恢復,自制力嘛,你睡個好覺也能迴歸正常。有意思的是,不同人天生力氣不一樣,自制力強弱也不一樣,自制力超群或是弱到掉渣的,在人群中都佔很小的比例,大多數人都處在中間狀態。

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學霸就是那群天生自制力超群的人?如果是這樣,那我寫這篇文章也太沒意思了。

有機智的童鞋馬上反應過來了:哦!既然我們可以鍛鍊肌肉,自制力也是可以鍛鍊的,對吧!

這話沒錯,然而肌肉力量有極限,自制力也是有極限的。另一方面,就像上面講到的第一點:

無論是校園裡的“成熟期學霸”,還是社會里的精英人士,其高效的學習和生活,並不像我們往常以為的那樣,依賴於強大的自制力,而是得益於後天構建起來的習慣體系。

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如何利用我們有限的自制力,去構建這樣一套體系,才是我最想說的東西

,當年的Tal,也是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才開始了他的翻盤之旅,成功進化為成熟體學霸。

但是構建習慣體系,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原因有兩個:

1。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有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在阻撓我們的行動,

2。很多人不知道,習慣背後的原理。

四.

看不見的敵人

很多人都想要減肥,想要健身,但大多數人的狀況是:決定要減肥後,制定了詳細的計劃,辦了幾千塊的健身卡,卻在去了不到三次後,將這些東西都束之高閣。

為什麼建立一個鍛鍊的習慣這麼難呢?因為太多人不瞭解習慣背後的原理,更重要的原因是,

太多人太急,太想在短期內看到顯著的改變。

是的,我們都希望一夜暴富,一朝成名,都喜歡看“窮小子白手起家創業成功,“胖女孩半年瘦身八十斤俘獲男神芳心”的故事。但這些不是我們的錯,

我們之所以天生短視,喜歡即時的反饋和滿足感,是因為大腦裡,住著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在搗亂。首先你得意識到它的存在,然後才能戰勝它。

在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還茹毛飲血的時候,資源稀缺,大腦需要持續的分泌化學物質,促使人們去尋找並攝入食物,把自身的脂肪儲存的越多越好;如果不是這種機制,人類很可能存活不到今天。

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可我們不是原始人,我們進化出了更高階的控制單元,所以我們學會了計劃,學會了為達成長期目標放棄短期利益。

但原始的那部分大腦並沒有消亡,它依然在時刻爭奪著身體的控制權,促使我們孜孜不倦的尋求即時的滿足感。

所以你明白了嗎?為什麼晚飯吃了不少,睡前還是管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手;為什麼你開啟手機想要背單詞,卻鬼使神差的戳開了微博;這些的本質都是原始大腦在作怪。

看到這裡,你意識到敵人的存在了,即大腦的原始部分;你也意識到它慣用的伎倆——即時滿足感。但這還不夠,要打敗它,你得掌握科學的武器,也就是習慣的原理。

五.習慣的原理

習慣的養成,依賴於四個部分:

觸機(cue)、慣性行為(routine)、獎勵(reward)和信念(belief)

:

觸機:

即觸發習慣的原因,你可以想象成手槍的扳機。習慣的觸機有很多,可能是時間、地點或場景。你早上刷牙的觸機是起床這個動作;去吃午飯是因為時間到了(額,好吧,還有肚子餓了);觸機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決定習慣好壞的,是它引發的慣性行為。

慣性行為:

之所以叫慣性,是因為它是無意識的,比如一開啟電腦就先上網看看娛樂新聞;比如睡前一定要刷一下朋友圈。在建立新習慣的過程中,

我們的自制力,就用於修正那些引起拖延的舊行為,將其替換為新的慣性

。這一步是最消耗精力的過程,可能要與舊習慣反覆拉鋸,因為良好慣性行為的建立不僅需要有自制力去克服舊的行為,還需要在行為結束時獲得正向的反饋,也就是下面要說的“獎勵”。

獎勵:

這是習慣養成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往往被人們忽略

。為什麼壞習慣容易養成且難以改變?因為它們的獎勵往往即時而明顯:打遊戲、刷網頁、吃零食都能獲得即時的滿足感。而背單詞、健身、練書法這些行為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天生能從過程中獲得精神激勵,但很多人不行,那我們需要人為的賦予自己獎勵:比如記錄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時不時發個微博鼓勵下自己、達成一些小目標時吃頓好的慶祝下等等。

關於獎勵,稍稍多說幾句。諸如學習、健身這種事本身是有點反人性的,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快速建立正向獎勵機制呢?這個展開能寫兩本書,我這裡不贅述。我想提供一種思維:

即多去看看那些享受學習、享受健身的人是怎麼做到這些事情的,把目光放在積極面上,而不是懷疑自己能力不行,覺得自己做不好。

此外,強化你的“信念”有助於你獲得精神上的正反饋。

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信念:

這是支撐你建立習慣的內在動力:你想要每天背單詞,是為了幹掉英語考試;你想要學會彈吉他,是為了能在各種晚會上一顯身手;你想要健身減肥,可能是想俘獲男神的芳心。總之,你是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信念能讓你你在養成好的習慣時獲得精神上的正向反饋,同時,你的信念越強烈,就越能忍受改變過程中的痛苦與反覆。

明白了這些,可以更好的幫你建立習慣,而關於如何建立習慣,我這裡想說點我在踩了無數坑後,用斑斑血淚換到的重要經驗:

六. 三點心態

1.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

承認自己是個能力有限的普通人並不可恥,《積極心理學》中的建議是:對於一般人,一個月能建立一到兩個習慣就很不錯了。一年下來至少養成12個習慣,你能夠爆掉大多數人了。在此之上,我特別想強調的是:對自己少一些苛責,多一些鼓勵。

2.少一些苛責,多一些鼓勵

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太過於強調嚴格自律和自我批評,卻很少教我們如何鼓勵自己。

太多人放棄改變,是因為在反覆的失敗後,用批評和苛責撲滅了自己內心的火種。

我大學最墮落的兩年,深受這種思想所害,最後讓我走出來的,不止是不甘墮落,更是每次失敗後,像對待朋友,有時甚至是像對待小孩子一樣,鼓勵自己:“這周計劃鍛鍊三次,只鍛鍊了一次?沒事,也比不鍛鍊強吧,下週試試兩次吧!”

哈佛學霸的故事: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真的,在與慾望和弱點搏鬥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時候是沒有隊友的,你只有自己給自己打氣。

3.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

無論你苛責還是鼓勵自己,最後引發改變的,是行動。

想做什麼,現在就開始做吧,不要等到以後。在我的認知中,90%的“明天再說”等於“明天就忘” 。想看書的,今晚睡前就拿起來,哪怕只看一頁;想鍛鍊的,今天就蹦躂起來,哪怕只是一組4分鐘的燃脂訓練;想學畫畫的,今天就畫起來,哪怕就畫一個水杯。

只要你做了,無論多少,你都是在行動,都是改變,而如上一點所說:再微小的改變,都值得褒獎。

就像雖然90%的人看了這篇文章,過兩天還是會忘記。但我覺得不要緊,別苛責自己,至少這麼長的文章,你都快看完了,對不對?

╮( ̄▽ ̄”)╭

最後,送一句我愛極了的話給大家:

Incremental change is better than ambitious failure。

逐步的改善 好過雄心勃勃的失敗。

End. 後記-為什麼要寫這篇文字

我曾是一個學渣,很渣很渣的那種:

我揹著筆記本去圖書館,卻刷了半天的網頁,又看了半天的電影,晚上我把自己罵一頓,決定明天好好學習,結果第二天又故態復萌;我曾整天翹課打遊戲,晚上通宵到早上7點,這樣迴圈了一個多學期。但每一次下定決心後的熱血,都持續不到三天,很快就會陷入計劃失敗的惡性迴圈。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以為自控力是限制自己進步的最大阻礙,直到後來才明白以前很多對於自控、習慣和效率的理解都是錯的。在那以後,我慢慢擺脫了諸如自控失敗、拖延症這類問題的困擾,變成了別人眼中的“學霸”;我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每天過得忙碌而有意義。

而為了達到今天的狀態,我走了太多太多的彎路,我也看到太多人,跟我掉進同樣的坑裡,想要爬出來,卻因為力氣用錯了地方而徒勞無功。

即使是寒假計劃失敗這樣一件看上去很小的事,背後卻隱藏著太多的學問

,它們分散在不同的書與課程裡,沒有足夠經歷的人,難以一窺全貌,結果就是反覆的掉進坑裡,在爬坡的過程中耗盡了心力,最終放棄了自己。

我常常想,如果當年有人告訴我正確的道理和方法,我的人生會不會順遂很多?

所以我囉囉嗦嗦的寫這麼多,哪怕只對一個讀者有用,就不枉我花二十多個小時,去琢磨和修改這篇東西。

在改變的路上沒有捷徑,只有不懈的堅持和科學的方法

,祝你們每一天都和之前不一樣,大家共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郎播網

作者授權日報轉載,同時以“自嗨的多羅”為筆名發表在知乎

最近熱門文章

陌陌,Tinder這些約炮軟體已經火遍全球了。但是你知道嗎?美國有一些風靡全國的約會軟體,卻完全不是和愛情相關的。這是怎麼回事兒?這些軟體是做什麼的呢?

回覆

“約會”

給你看點有趣的東西

容嬤嬤的英文名是什麼?是Let me touch touch麼?

中國人喜歡起一些奇奇怪怪的英文名,經常能讓老外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