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剪紙竟然“剪”出影戲,這個上海非遺背後的“八賢”故事讓人嘖嘖稱奇

傳統剪紙竟然“剪”出影戲,這個上海非遺背後的“八賢”故事讓人嘖嘖稱奇

位於國家會展中心新聞中心二樓的“非遺客廳”,每年布展都充滿新亮點,等待參觀者去發現。今年參展的這些作品中,有一張剪紙畫。只見作品中央,有一艘小船自西向東行駛,小船上有一人划著槳,邊劃邊觀察兩岸風光。船下泛起的點點漣漪,由遠及近,形成了一層層形狀不一的波紋。右邊的河灘由磚砌成,河灘上方綠樹成蔭,小河盡頭依稀看到遠處的老房子……

剪紙作品《顓橋印象》展現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顓橋老街的歷史風貌。作品中那條由西往東流的小河貫穿現今的六磊塘,把老房子分為南街和北街。如今,隨著顓橋“老街改造”計劃的實施,曾經的老房子已不復存在,成為顓橋人心中永久的記憶。剪紙獨特的工藝,將陽光下的老街風貌、明暗交線,展現得淋漓盡致,也留下了這份江南水鄉的美好畫卷。

“顓橋剪紙”首次受邀參加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而關於顓橋剪紙,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傳統剪紙竟然“剪”出影戲,這個上海非遺背後的“八賢”故事讓人嘖嘖稱奇

2001年,顓橋鎮舉辦了一個剪紙學習班。首屆學生最後留下了8個人,組成了最初的剪紙興趣小組。“剪紙八賢”一誕生便勢如破竹,先後參加了上海首屆藝術博覽會、全國第七屆剪紙博覽會等全國性活動,並獲得了多個大賽的獎項,“剪紙八賢”也順勢成為了全國中華剪紙藝術委員會的會員。隨著他們名聲遠揚,“顓橋剪紙”開始慢慢被人所知。一時間,“顓橋剪紙”成為了顓橋文化的風向標,成為了顓橋人飯後閒談所津津樂道的非遺文化。為了讓剪紙發展後繼有人,“剪紙八賢”發動身邊人,尋找下一任傳承人,著力培養剪紙人才的梯隊建設。

一幅剪紙作品的完成非常不易,從前期構思、繪製草圖、刻紙剪紙,再到最後完整成型,往往耗時良久,小幅作品可能一個禮拜,大幅作品就要長達半個多月。

過去的剪紙側重於山水田園、城鎮新貌、花鳥魚蟲、十二生肖,看慣了這些內容,難免審美疲勞,表現形式上也會逐漸趨同,發展空間較小。顓橋剪紙在繼承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探索將中國畫的章法、版畫的韻味以及西方繪畫的透視技巧融入期間,形成了“水鄉風情”、“城鎮風貌”、“吉祥紋樣”、“自然百態”等獨樹一幟的系列作品。

傳統剪紙竟然“剪”出影戲,這個上海非遺背後的“八賢”故事讓人嘖嘖稱奇

藝術創作發展到一定階段,很容易出現瓶頸期。為了讓顓橋剪紙保持良好的蓬勃向上勢頭,傳承人們近兩年不斷地在尋找新的發展形式、創新方式。2020年,顓橋剪紙努力探索民間傳統技藝發展新路徑,與影戲相結合,出品了剪紙影戲《銅鐘傳奇》,讓這一非遺專案活起來、動起來,實現了顓橋剪紙藝術的新功能轉換,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作者:童薇菁

編輯:姜方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