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2014年年底,龐麥郎的《我的滑板鞋》火爆網路。

這首歌非常魔性,這是我第一次見歌手把自己的一寸免冠照當做歌曲封面的。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歌詞純真質樸,直擊人心。比如這句“這是我生命中美好的時刻,我要完成我的舞蹈,在這美麗的月光下,在這美麗的街道上”。

而歌曲中“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這樣充滿想象力的句子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甚至被製作成了表情包。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聽《我的滑板鞋》彷彿看了一部賈樟柯的電影,帶我們走進了城鎮邊緣青年的內心世界。

賈樟柯聽完這首歌直接哭了,還專門發了一條微博表示自己遇到了知音。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當時有樂評人這樣評價,如果龐麥郎能寫出10首《我的滑板鞋》這樣水準的歌曲,那他就是中國的音樂大師。

然而6年過去了,龐麥郎非但沒有成為大師,反而生活窘迫,連普通人都不如。

3月12日,龐麥郎的經紀人白曉在網上曝光了龐麥郎的近況:龐麥郎因為精神分裂症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在影片中白曉談到了很多細節,得病後的龐麥郎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很多次參加商演他無故跑路就是因為病情,他曾經想過自殺,還動手傷害過經紀人,後來和父母要錢毆打父母,他父母叫來村支書和警察將他送到了精神病院。

這件事曝光後,立刻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在微博、知乎、抖音和頭條上,龐麥郎因病住院的訊息全都衝上了熱搜。

番茄君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細節,經紀人白曉把龐麥郎比作中國的梵高,他不被人理解,在病最重的時候,依然堅持寫歌,白曉表示自己一直陪伴和見證了龐麥郎這一路的心路歷程。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可是在番茄君眼裡,龐麥郎非但不是什麼梵高,甚至談不上音樂天才,他就是一個被資本裹挾,自己還主動配合,自我定位發生錯位的普通人而已。

《我的滑板鞋》也不是什麼天才之作,就是一個全程設計好的營銷產品。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為了包裝自己,他把名字改成了“不洋不中”的約瑟翰·龐麥郎,把年齡改小了11歲,他說著一口濃重的陝西方言,卻簡稱自己是中國臺灣人。

後來,他寫了《我的滑板鞋》歌詞,自己哼哼唧唧唱出來,然後花了500元網上找人進行編曲,所以龐麥郎的充其量就是個詞作者,可是在《我的滑板鞋》這首歌裡,詞曲編曲全是他自己。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有些人或許會說了,龐麥郎既然找了槍手寫曲,那些槍手為啥不自己寫曲發表,而把出名的機會讓給這樣一個草根呢?

那就要說說龐麥郎的選秀經歷了。

龐麥郎主動參加了華數唱片公司的歌手選拔,他穿著破舊,神情萎縮,和其他光鮮亮麗的選拔者比起來顯得格格不入。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可是經紀人卻看中了龐麥郎身上的這種草根氣質,和他簽了6頁紙的合同,然後華數唱片投資一百萬對《我的滑板鞋》進行了包裝。

《我的滑板鞋》最初只是個不太成型的初稿,華數找來專業的編曲團隊,花了3天時間錄歌,龐麥郎唱了幾百次每一次唱的調子都不一樣,編曲就在幾百個小樣中東拼西湊剪輯出了我們聽到的這個版本。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與此同時,他們還找來6名企劃,24小時三班倒地在網上買下了“摩擦”、“時尚時尚最時尚”的歌詞搜尋,還找來一堆段子手寫段子造勢。

最終,《我的滑板鞋》才徹底火爆了。

所以說,這首歌的火是花了巨資“炮製”出來的,並不是一個天才之作偶然被人發現的,它可以選作經典的營銷案例,龐麥郎在其中就是個工具人,同樣的歌曲專業音樂人唱肯定火不了,只有他唱才能火。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現在再聽《我的滑板鞋》,能明顯感覺到在寫這首歌的時候,龐麥郎已經病了,整首歌更像是一個精神病人的囈語。

精神分裂患者一個特點就是想象力豐富,普通人只能從A聯想到B,他們卻能聯想到EFG,所以這首歌全文沒啥漂亮的修飾語,講的事情也很簡單,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卻讓人耳目一新。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有本講述精神病患者的書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和瘋子,往往就是一線之隔。

龐麥郎在火了以後被寄予了無限厚望,可是他的病情也在增加,以至於在工作中無法與人正常溝通。

比如:他拍攝MV,必須要有外國人,這樣才有國際範。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比如:他在接受《人物》雜誌專訪時,記者對他臺灣人的身份提出質疑,他直接掀翻了記者的電腦。

比如:央視《開講啦》邀請他去節目做客,他要去的那一期節目是鄧紫棋專場,他覺得鄧紫棋是1991年的,自己也號稱90後,憑啥鄧紫棋在臺上演講,自己要在臺下坐著,不去!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而在音樂方面,用完了那一靈光乍現之後,龐麥郎再也寫不出什麼好歌了,他後來的歌曲基本都是東拼西湊,品質低劣到連一般網路歌曲都不如。

比如:他另一首知名度比較高的歌曲《摩的大飈客》,曲子幾乎就用的周杰倫的《火車叨位去》,而在歌詞裡不停重複“把我踢下地”試圖在迎合聽眾,複製“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地板上摩擦”這樣的金句。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再比如:火了之後,某手遊讓他和“小林志玲”陳瀟合作了一首歌曲《惡魔不要啊》。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截一段這首歌的歌詞,又是這種無意義的重複,歌詞也像是從《我的滑板鞋》那裡嫁接過來的,可是已經沒了感動,只剩下惡俗。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就這樣做人做音樂都很失敗的龐麥郎很快被資本拋棄,而從神壇跌落的他其實還是能靠著商演走穴賺賺錢,可是他病情加劇,接受不了這樣的落差。

在他的臆想世界裡,自己已經是邁克爾傑克遜那樣的流行天王,很多次商演他演了一半,觀眾把他當猴看,他惱羞成怒就跑路了。

和經紀人還有爹媽也是多次鬧矛盾,輕則爭吵,重則大打出手,最終把自己弄進了精神病院,說到底他也是個被命運捉弄的可憐人。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在這起事件中,其實最讓我覺得反感的是龐麥郎的經紀人白曉。

2015年1月,《人物》雜誌發表了龐麥郎專訪稿《驚惶龐麥郎》在那篇文章裡沒有白曉的名字,也就是說白曉是在龐麥郎出名後才半路成為他的經紀人的。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番茄君身邊有不幸患精神分裂症的朋友,只要和他們接觸過幾次就能感覺到他們的異常,而且這個病是不可控的。

龐麥郎得病不是一天兩天了,身為他的經紀人對他的病情應該是瞭如指掌的,可是白曉是這樣描述龐麥郎的病情的“比預料中提前三四年爆發”,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隻要病情不爆發,那就接著還可以使用他。

這位網友的評論可謂一針見血。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而對於一個精分患者,一旦曝光他們的病情幾乎意味著社會性死亡。

在龐麥郎還在接受醫院治療時,白曉就迫不及待地向全社會公佈他的病情,雖然影片裡他淚眼婆娑,但很顯然龐麥郎康復出院後,面臨的社會輿論有多苛刻,他考慮過嗎?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

3月13日,龐麥郎的父母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兒子的病情有所好轉,而提到這個經紀人,他們用的詞是“狡猾得很”。

最後番茄君真心希望這是公眾最後一次看到龐麥郎的訊息,現在的他應該積極接受治療,等病情康復後最好的結局就是徹底從公眾視線裡消失,然後重新認清自己的定位,再過一個平凡踏實的生活。

龐麥郎根本不是“梵高”,他就是一個被資本摩擦後遺棄的“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