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漢川段江豚擱淺,警民聯手救援,專家:長江大保護給生物多樣性帶來重大利好

漢江漢川段江豚擱淺,警民聯手救援,專家:長江大保護給生物多樣性帶來重大利好

這條江豚長約1。7米。   通訊員宋博 祝贇 王義雄 攝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 (記者高喜明 通訊員宋博)

12月24日,連續3天巡查都沒發現江豚的身影,漢川市漁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王義雄終於放心了,他對長江日報記者說:“這說明這頭江豚已經安全了。”21日晚,一頭長約1。7米的江豚在漢江漢川市馬口段灘塗上擱淺,附近村民和民警聯手救援,幫助江豚迴歸了漢江。

江豚擱淺警民聯手救助

漢江漢川段江豚擱淺,警民聯手救援,專家:長江大保護給生物多樣性帶來重大利好

江豚回到深水區。 通訊員宋博 祝贇 王義雄 攝

12月21日晚7時30分許,村民吳世列正在漢江漢川市馬口段河堤上散步時,突然聽到江水裡傳來一陣怪異的聲音。他以為是有人落水了,忙沿著江堤下去檢視,用手機燈光一照,發現竟然是一頭江豚。

江豚擱淺的地方離堤岸不到2米,背鰭大部分都露出了水面,擔心江豚有生命危險,吳世列摸黑下水,想把江豚推回深水區。

江水很冷,江豚的身體摸上去也是涼涼的,吳世列試了幾次,可他一個人根本推不動。他忙掏出電話報警。

民警接到報警後迅速趕到現場,經檢查發現這頭江豚長約1。7米,200多斤重,身上沒有傷痕。大家合力,輕輕地將江豚推到了深水區。可不一會,江豚又朝淺水區折回兩次,民警怕它再次擱淺,不停地朝它灑水。最後,江豚才一甩尾,朝下游游去了。

漢川30年首次發現江豚

漢江漢川段江豚擱淺,警民聯手救援,專家:長江大保護給生物多樣性帶來重大利好

江豚。   記者高寶燕 攝

“我在漁政工作了30年,還是第一次在漢江漢川段發現江豚。”漢川市漁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王義雄說。

擔心這頭江豚出現意外,漢川市漁政執法大隊組織漁政執法人員和沿江的護漁員開展沿江巡查。從22日到24日,巡查人員均未再發現江豚的身影,王義雄分析,這說明這頭江豚沒有再發生意外,目前是安全的。

中科院水生所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研究員、江豚保護基金會秘書長張先鋒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漢江是江豚的傳統棲息地,歷史上丹江口段都有江豚棲息的記載,在漢江發現江豚並不稀奇。

湖北師範大學生科院教授李今認為,江豚擱淺可能是因為水下噪音對其聲吶的回聲定位系統造成了干擾,產生“失聰”,誤導了它的行為。如果江豚長期遭受噪音的干擾,會產生器質性損傷,將導致江豚頻繁擱淺。一時“失聰”的江豚回到深水區將恢復正常,出現器質性損傷的江豚則需要進行必要的醫治。

湖北江段頻現江豚身影

漢江漢川段江豚擱淺,警民聯手救援,專家:長江大保護給生物多樣性帶來重大利好

江豚。    記者高寶燕 攝

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目前僅剩1000多頭,被譽為“水中大熊貓”。近年來,湖北江段頻現江豚的身影。

2020年12月26日,長江散花段,黃石市冬泳協會救生員在江中近距離拍到一條江豚戲水。

2020年10月26日,白沙洲水域,長江日報記者拍攝到5頭江豚暢遊的珍貴畫面。當年,武漢江段7次拍到江豚的身影。

2020年7月28日,長江黃石段,黃石日報記者拍到兩頭江豚或逐浪嬉戲、或逆流而上的場景。

2019年3月12日,在江邊植樹的浠水縣1000餘名幹部群眾,目睹到10餘頭江豚在浠水巴河鎮江邊嬉水。

2018年9月19日早晨7時許,在黃岡市鄂黃長江大橋上游一公里處,有市民拍到一群江豚追逐在一條貨輪後面捕食小魚的畫面。

2018年2月28日下午,鄂州市民周書亞在鄂州華容區段店鎮江段,拍到20多頭江豚在水中嬉戲。

張先鋒表示,江上發現江豚的次數增多,並不等於就是江豚的種群數量增加了。過去觀察、拍照和傳播條件有限,拍到江豚的機會少。隨著大家對江豚的關注,手機拍攝和傳播也更方便,看的人多了,拍的人多了,拍到江豚的次數自然也多了。只有在考察的努力一樣的情況下,證明江豚的數量多了,江豚的種群數量才是真正增加了。

“很高興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江豚。”張先鋒說,隨著長江大保護的實施,長江截汙、十年禁捕等措施,給長江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帶來重大利好,希望在將來能看到江豚、中華鱘的更多好訊息。

【編輯: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