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演說:演說者的自控力

五分鐘演說:演說者的自控力

我個人透過學習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對自控力的研究,得出了一套針對演說學習者提高自控力的方法。你可以嘗試透過這套方法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實現自我超越:

第一,要學會用長期目標驅動自己。

在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的《自控力》這本書裡提到,人是有自控力的本能的,也就是人有去做最重要的事情的能力,即便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她舉了個例子:決心減肥的人會明白,對自己而言,

最重要的不是乳酪蛋糕帶來的一時快感,而是健康、幸福和明天。

當一個人意識到乳酪蛋糕威脅到自己的長期目標的實現,就能夠不惜一切代價讓自己遠離誘惑,擺脫威脅。成為一個演說家,在演說中要對自己的語速和時間節奏極為敏感。在需要提高語速調動聽眾情緒的時候,你要能輕鬆做到在節奏較快時依然邏輯縝密、口齒清晰,這就離不開日常的朗誦訓練。我所見過的優秀的演說家,幾乎都有清晨大聲練習朗誦的習慣。一個演說家的表達力,跟他日復一日的訓練和思考是分不開的。

那麼,如果給你選擇的自由,你是會“葛優躺”地玩遊戲、看電影,還是起床練習朗誦呢?由於懶惰,很多人有可能會失去鬥志。但如果你相信,透過努力,自己能成為一個演說家,而成為演說家這個

長期目標,比玩遊戲、看電影這些“短暫的快樂”值得你付出更多時間,那麼你的自我管理就會驅動你進行練習和訓練。

第二,要有自知之明,意識到自己並非想象中的那麼強大。

《自控力》中有這樣一組資料:那些認為自己有很強的自控力的被試者,最有可能選擇不健康的食物。自認為自控力超群的人中,只有10%的人在選單中沒有沙拉時選擇了最不健康的食物,而50%的人在可以選擇沙拉時選擇了最不健康的食物。或許,他們相信自己會在未來選擇健康食品,所以今天點炸薯條的時候心情很舒暢,沒有負罪感。

上面的這個例子提醒人們,在任何時刻都不要高估自己,就算是最成功的人也並非是完美無缺的。我和很多世界級的大師合作,當別人說他們無所不能的時候,有的大師會開玩笑地說“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我抵擋不了美食的誘惑”。”。這樣的回答,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一個懂得自控的人也必須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不會盲目地相信自己的自控力有多強大,以免把自己置身於燈紅酒綠、能籌交錯之中而不自知。

對於初學演說的人來說,你要計讓你周圍的一切都充滿演說的元素,在你生活的所有地方,都能有提升你演說能力的一切要素,讓演說徹底進入你的血液和生活。刷牙的時候,洗澡的地方,一睜開眼的

天花板上,都可以貼滿可供你朗誦的內容!

第三,在成功之前,自我管理到一個合理的壓力值中。

凱利·麥格尼格爾在對自控力的研究中,講到了很矛盾的一點,就是自控力是有限的,就像肌肉一樣有極限;同時,自控力又需要不斷突破極限來提高。

這對於演說訓練的啟發是什麼呢?就是一個學習演說的人不能對自己過於苛刻,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要絕對自控;同時,也不能處處放鬆,導致無法實現自我突破。

我個人提供一個方式給初學演說的人,就是在成功之前,用“享受演說過程”來給“成為演說家”提供動力支援。你的目標和你所堅信的,是你能成為超級演說家,但是在你刻意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

不能盲目樂觀。

成為演說家這個結果的確很重要,但過程同樣重要。每一刻的成長,每一天的進步,每一年的精進,都是你力量的源泉,都需要你認真體會。你需要在漫長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演說給你帶來的每一點

改變。

當你的練習不順利的時候,不要妄想一步登天,用某一場演說震驚四座,瞬間成為超級演說家。這種不合理的期望,可能會加重你的挫敗感,在一瞬間擊潰你的自信,讓你產生畏難情緒。

正確的方法是,讓“我享受演說過程”成為長期目標,幫助你自己專注於當下。

自我精進的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但是當你學會利用上文中這些方法來提高自控力,你可能很快就會發現,每一天的練習不再乏味了。你能輕鬆地把演說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且沉浸其中。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過一個概念,叫作“高峰體驗”。馬斯洛在調查一批成功人士時,發現他們都有過一種特殊的感受,即曾“感受到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戰慄、欣快、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當

他們心無雜念地沉浸於自己所喜愛的事情中時,會感覺到極端的快樂,這就是“高峰體驗”我個人也經常會有這種高峰體驗,而我認為,這離不開自控力。

當你在練習演說時懂得自控,才能心無旁騖地深耕於這個領域,收穫別人無法感受的愉悅感和滿足感。

這種發自內心的愉悅感,也會讓你從心底產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