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碳中和從何做起?對話中國建築國際|BEYOND 前瞻

尺寸標準化、元件模組化、施工簡單化……乘著國家政策與科技創新的東風,裝配式建築產業迎來黃金髮展期。“蓋房子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 的新型建築理念也逐步為人們所熟知。

據瞭解,據瞭解,裝配式建築是指由預製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因在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節能減排、質量控制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裝配式建築與智慧建築一起被中國政府確立為建築業升級轉型的發展方向並大力推廣。

#FormatStrongID_1#

2016 年,國內裝配式建築發展步入新階段。截至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築已呈現規模化發展態勢:“十三五” 期間,我國平均每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面積增長達到 50% 以上。2020 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面積達到 6。3 億平方米,佔我國當年新開工建築總面積的 20。5%。據測算,2021 年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將達 9055 億元。

由傳統的建築方式轉向裝配式建築是全球建築行業的潮流,也是我國建築行業的發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裝配式建築新開工面積逐年增長,但與規劃目標相比仍有差距,推廣力度仍需加大。且由於裝配式建築在我國起步的時間較晚,業內大多人士對裝配式建築的認知尚處於粗淺階段。

中建海龍總經理張宗軍告訴動點科技,過去受經濟技術條件的制約,裝配式建築的發展經歷了波折,進入十三五以來,憑藉著先進的技術加持與管理模式支撐,一些龍頭建築企業已在裝配式建築領域駛入快車道。

作為國內最大的建築企業中國建築所屬的子公司,中國建築國際在此之前就開始了裝配式建築的研發,並在材料、技術、環保等相關領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積累了深厚的經驗。

據瞭解,中國建築國際大力推廣研發裝配式建築三十餘年,致力於推動建築行業向 “製造+建造” 轉型。2020 年報顯示,中國建築國際在裝配式建築領域營收同比增長 185。70%。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旗下的

中建海龍

是從事建築新型建造方式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也是集設計、研發、生產、模組化建築總承包、檢測為一體的裝配式建築綜合服務商,在港澳地區市場佔有率穩居首位。

#FormatStrongID_5#

新型建築材料的應用對於裝配式建築的發展至關重要

,裝配式建築也是建材行業持續向前的重要抓手。在雙碳的宏大背景下,新型建材的應用還具有另一重顯著意義:建材能耗與碳排放量息息相關。

今年初,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釋出了《推進建築材料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倡議書》,提出:我國建築材料行業要在 2025 年前全面實現碳達峰,水泥等行業要在 2023 年前率先實現碳達峰。

多年來,新型建築材料一直是中建海龍的重點研發方向。

早在 2008 年,中建海龍就利用陶粒混凝土輕質的特性製作整體預製衛生間供應香港市場。2012 年至 2018 年,中建海龍在纖維混凝土、透光混凝土、地聚合物混凝土、礦渣混凝土、防開裂 GRC 材料、柔性石膏板材,仿金屬裝飾建材、仿石裝飾建材和隔熱阻燃材料等方面均有涉獵,掌握了混凝土光影成像技術、GRC 面層與混凝土整體複合成型技術和園林景觀預製技術等基於或結合建築新材料的新型裝配式建築技術。

2019 年,中建海龍將目光聚焦於利用廢棄混凝土和無害工業尾礦製備再生骨料和無機人造石裝飾材料,旨在實現固廢資源化的迴圈再利用。現已研究出一種鎢尾礦環保型無機人造石、一種導電無機人造石和一種高強無機人造石等一批基於固廢材料再利用的環保產品,併成功應用到多個工程專案中。

2020 年起,中建海龍將目光放到更多行業前沿的新型建築材料中,持續研發高強混凝土、超高韌性混凝土、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新型防火隔熱材料、防鏽材料等新型高效能綠色建材,並不斷探索 3D 列印、噴塗工藝、自密實工藝等在建築中的應用和改進,以提升建築材料和產品綜合性能,減少材料耗費,實現裝配式建築節流。

#FormatStrongID_9#

而在模組化建築方面,中建海龍更率先引領裝配式建築由 1。0 時代的傳統構建向 4。0 時代的 MiC 技術發展,透過產品升級,不斷提升裝配式建築的經濟附加值。

上半年,中建海龍營業額同比增長 50。6%,直接撬動了中國建築國際集團超過百億的新籤合約額。促進成果轉換效用顯著,集團超過 50% 的專案都運用了中建海龍的預製件 MiC 等技術。

MiC 即 “模組化整合建築”,MiC 技術又被稱為組裝合成建築法。作為裝配式建築中更先進的形式,模組化整合建築 MiC 可應用多種新型數字技術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今年 7 月,在廣東海龍珠海基地,海龍科技採用 MiC 技術,在短短 12 天裡建成了一座 7 層滿足永久建築結構的樣板樓。

張宗軍表示,近年來,中建海龍產品體系不斷升級的同時,基於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一體化裝修、裝配化施工和智慧化應用業務鏈模型,在資訊化和數字化管理方面也在持續探索且卓有成效。

2020 年初,中建海龍啟動裝配式 BIM 設計平臺和裝配式 BIM 生產協同管理平臺(資料中臺+MES 系統)的開發建設。裝配式 BIM 設計平臺基於 BIM 設計軟體的使用和開發,採用三維視覺化、引數化的設計方式,結合工廠業務流程,提高設計部門生產效率的同時向業務部門輸出資料和模型。

歷經 1 年多的不斷投入,裝配式 BIM 設計平臺和裝配式 BIM 生產協同管理平臺已實現由設計到生產的全鏈條打通,極大提升了管理和生產效率。目前,裝配式 BIM 設計平臺已開發並獲得軟體著作權 4 項,發表論文 2 篇,實際應用專案 55 項,設計效率提升 20%。

#FormatStrongID_11#

作為能耗高、汙染重的產業之一,建築與冶金、交通、化工等並稱為高碳產業。在朝著 “碳中和” 這一目標邁進的過程中,建築企業們的主觀能動性受到廣泛關注。

國家提出 “雙碳” 目標對工程建設行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促成國家 “碳達峰、碳中和” 目標的實現,中國建築國際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公司管治體系,並定期釋出可持續發展報告。資料顯示,中國建築國際 2020 年度以營業額計算的溫室氣體密度較 2019 年度下降超過 6%。

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專案落地

”——

中國建築國際把

雙碳

目標作為驅動公司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在管理制度上,公司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實施碳審計、制訂節能減排的目標。在技術創新上,公司研發綠色建造技術,積極開展綠色建造的工程實踐,推動迴圈經濟、低碳建造。

3311 科技管理部助理總經理關軍表示,除了裝配式建築、MiC 建造技術外,中國建築國際也在多個領域積極開展綠色低碳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比如中國建築國際研發的被動式呼吸幕牆系統,比傳統幕牆採暖時節約能源 42%-52%,製冷時節約能源 38%-60%,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再如中國建築國際推動拆樓機器人 “布魯克”、光伏建築一體化 BIPV、可迴圈利用深基坑鋼結構內支撐等先進技術的應用,為工程專案節能減排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國建築國際還在基礎設施領域推進低影響開發技術的創新應用。

2021 年,為響應國家雙碳的倡議,中國建築國際在香港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工程實施過程中積極開展節能技術創新,利用公司可持續發展雲平臺實時監測專案碳資料,建立施工期低碳排放體系。例如採用 MiC 技術建造可重複使用的工地辦公室,推行工地電氣化,優先選擇低碳建材,提倡使用清潔能源等、鼓勵低碳出行方式等。

該專案有望成為中國及香港首個於施工期實現碳中和專案,期望引領建築業上下游實現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