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如果周瑜讓孔明造一萬張弓而不是十萬支箭,結果如何?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經典故事。

諸葛亮是劉備的首席謀士,他才華橫溢,在三國演義中,處處比孫權的智囊周瑜厲害。

不過當時劉備實力較弱,不得不跟孫權聯合,共同對付曹操。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華,就想將諸葛亮置於死地。可是周瑜不好明目張膽搞事情,不利於兩國團結。於是,他就想到了一個陰招,計劃除掉諸葛亮。

草船借箭,如果周瑜讓孔明造一萬張弓而不是十萬支箭,結果如何?

這天,周瑜對諸葛亮下達一個任務,限他十天內造十萬支箭,不能如期完成任務就要殺頭。

諸葛亮何等精明,一眼識破了周瑜的詭計,看出了他的險惡用心。

因為當時原料不足,人手不夠,在規定時間內根本造不出那麼多的箭。

諸葛亮看得出來,周瑜用意很明顯,就是為害死自己找藉口。

不過諸葛亮聽了之後不但沒有表示為難,反而非常輕鬆地對周瑜說:“根本就用不了十天,三天時間足夠”。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在大霧天派出多條站滿稻草人的船隻,到曹兵面前故意弄出動靜、引誘曹兵。

曹操以為敵人來進攻,下令部下射箭。

一時間,箭如飛蝗射到稻草人身上。

諸葛亮巧使妙計,終於借足十萬支箭,讓周瑜詭計落空。

由此可見,諸葛亮確實比周瑜棋高一著。

那麼,如果周瑜當時諸葛亮造一萬隻弓而不是十萬只箭,會是怎樣的結果?

首先周瑜不會向諸葛亮下達這樣的任務。

我們要知道,周瑜雖然妒忌諸葛亮的才華,也想將諸葛亮置於死地,但周瑜也不是個不擇手段的人。

他殺諸葛亮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藉口,要找一個合乎情理的藉口,不能讓孫權看出來。

不然孫權就會看出他的真實目的,就不會再重用周瑜。

當時曹操大兵壓境,需要大量的箭矢來進行自衛,劉備是孫權盟友,幫忙造箭是情理之中的事。

可是如果將箭矢改為弓,就有點說不過去。

因為箭矢是消耗品,弓卻是耐用品。

草船借箭,如果周瑜讓孔明造一萬張弓而不是十萬支箭,結果如何?

打個比方,在戰場上,一支步槍可以發射一萬發子彈,步槍一般不用換,子彈卻要一直造。

弓的製造週期比較長,需要提前準備,等到大敵當前再去造顯然來不及。

如果周瑜在開戰之前,讓諸葛亮去造弓的話,說明周瑜備戰不足,他這個統帥根本不稱職,往自己臉上抹黑。

其次,周瑜刁難諸葛亮是劇情需要,諸葛亮不會被難住。

《三國演義》是戲說歷史,不是史書,作者在敘說三國曆史的時候,帶著強烈的個人愛憎去寫的。

作者羅貫中把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當做正統,把輔佐劉備的諸葛亮當作三國第一謀士去描寫。

在書中,周瑜是為了反襯諸葛亮的才華而存在的。

所以周瑜為難諸葛亮,一定是徒勞的,不能為難住諸葛亮。

如果周瑜向諸葛亮下達的是造弓而不是造箭的任務,顯然是無解之題,諸葛亮的高大上和足智多謀形象就會受到損害。

草船借箭,如果周瑜讓孔明造一萬張弓而不是十萬支箭,結果如何?

但是羅貫中如果把周瑜造箭的任務改成造弓,諸葛亮會採取什麼對策呢?

諸葛亮對周瑜曉以利害,讓他回心轉意?用這樣的辦法顯然是下下策,是最笨的辦法。

周瑜除掉諸葛亮的決心已經下定,經過深思熟慮的,怎麼會因為諸葛亮一番話改變主意?

再說那樣的話,顯得諸葛亮太平庸,有點向周瑜求情的意思,不能襯托出諸葛亮的高大形象。

他可以讓諸葛亮採取如下對策。

諸葛亮可以直接去見孫權,說周瑜翫忽職守,沒有做好跟曹操開戰的準備,是個庸才。

當然這樣直接去的話,效果不太好,不如借別人的口說出來。

比如面見魯肅,讓他告訴孫權,說周瑜對東吳有二心,讓孫權剝奪周瑜的軍事指揮權,諸葛亮也會化險為夷。

草船借箭,如果周瑜讓孔明造一萬張弓而不是十萬支箭,結果如何?

諸葛亮還可以派自己的手下,冒充曹操的部下,偽造曹操給周瑜的書信,故意讓東吳計程車兵抓住,送到孫權跟前,將周瑜通敵的事情坐實,讓其深信不疑,達到借刀殺人除掉周瑜,保全自己的目的。

最後再說一遍,草船借箭的故事羅貫中強加到諸葛亮身上的。

歷史上的草船借箭記載於《魏略》,是孫權的傑作,而不是諸葛亮。

當時孫權的戰船跟曹操的水軍在江面上狹路相逢,曹操一聲令下萬箭齊發齊,射擊吳船。

不一會兒,孫的輕型戰船因一側中箭太多,失去平衡,無法正常航行,眼看就要側翻。

孫權連忙下令士兵將船頭調過來,讓船的另一側再受箭。

這樣一來,孫權的船立刻保持平衡,吳軍得以安全返航。

也就是說,所謂的諸葛亮草船借箭本來就是虛構的,我們不必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