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康熙年間就發明了28連發的“機關槍”,為何反被流放寧古塔?

文/炒米視角

8戴梓是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的火器製造家,杭州人,客居揚州。戴梓此人懂天文、通兵法、擅詩畫、會治河、博長於史籍,就是不喜歡功名。但是擅長於機械、兵器製造。根據紀曉嵐的《閱微草堂》記載,他的代表作是“28發連珠銃”和“威遠將軍炮”。

現在聊到戴梓,都說這是中國最早發明機關槍的人。加上電視劇裡倪大紅手提機關槍的劇照,真是雷翻了一堆人。

實際上在明朝的時候,中國就有專門針對火器製作的專門機構了,作為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的“神機營”不但掌管著成獨立建制的火器部隊,還負責山寨和自主研發各式各樣的火器。

戴梓康熙年間就發明了28連發的“機關槍”,為何反被流放寧古塔?

《武備志》裡記載了很多神器,那些單發幾十種火繩槍,就先不論了。連發的如三眼銃、四眼銃、連子銃、十連珠銃(一管10彈,10管繞軸箍合,一次可發100彈)、集束火箭(“百虎齊奔”就是100連發的)、迅雷銃(18發的“機槍”)。重火力武器常規的有佛朗機炮(最早使用帶殼的開花彈的大炮,射程1公里,火力封鎖面寬60米)、虎蹲炮(山炮,戚繼光軍中最常用的火器)、紅夷大炮(重炮,射程可以達到1。9公里,關鍵在於炸膛機率相對較小,成為明清時期的主要炮種)等。

戴梓康熙年間就發明了28連發的“機關槍”,為何反被流放寧古塔?

明朝人“發明”這些武器的時候,也不是憑空造出來的,而是借鑑了當時西方的技術,然後自主開發了很多品種。所以戴梓也不是憑空造出這些東西的,他是傳承了明朝“火器匠人”的手藝,並自主研發改進的。

“28發連珠銃”跟現在的機槍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它實際上是“迅雷銃”的升級版。“迅雷銃”是明代趙士楨參考了土耳其的火器發明的。明代趙士楨的“迅雷銃”曾經量產並裝備過部隊的,而戴梓的“28發連珠銃”並未能裝備部隊用於實彈。究竟是技術不成熟,無法量產,還是康親王傑書狂悖不採納,史書就沒有記載了。

戴梓康熙年間就發明了28連發的“機關槍”,為何反被流放寧古塔?

但是康親王傑書還是把戴梓舉薦給了康熙,而且康熙授其翰林院侍講官職,入南書房,並命他參預纂修《律呂正義》,說白了就是負責搞音樂“創作”。但是康熙25年(1686年),戴梓成功山寨了荷蘭進貢的“蟠腸鳥槍”,讓康熙真正認識到了他在火器方面的傑出才能。

因為賭氣仿製出來的“沖天炮”,只花了8天時間。被康熙賜名為“威遠大將軍”,3年後被裝備清軍,用於烏蘭布統戰場,在征伐準噶爾的戰爭中大顯神威。

戴梓康熙年間就發明了28連發的“機關槍”,為何反被流放寧古塔?

所謂的子母炮,並不稀奇。就是鐵殼彈丸是空心的,裡面裝填了爆炸物。所以彈丸出去之後會繼續再次爆炸。所以來自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曾向康熙炫耀他們國家發明的“沖天炮”多麼多麼厲害,言下之意你們造不出來。康熙26年,戴梓人爭一口氣,受命監製“沖天炮”,花了8天時間,大功告成。

戴梓康熙年間就發明了28連發的“機關槍”,為何反被流放寧古塔?

實際在明朝的時候“佛朗機(葡萄牙)炮”、“虎蹲炮”就用於實戰了,但是明朝自己“山寨”的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解決炸膛和在寒冷天氣下熱脹冷縮的問題。因為當時的鍊鐵標準,用於做炮身的鐵達不到要求,這個問題後來直接導致了整個清朝火器的落後。

戴梓康熙年間就發明了28連發的“機關槍”,為何反被流放寧古塔?

戴梓實際上根本沒有能夠徹底解決制約清朝火器發展的核心技術壁壘問題,只是在模仿的基礎上自主開發。

但是困擾明朝火器發展的問題,戴梓依然沒有解決。戴梓的做法是將鐵製的炮身改為銅製的炮身,為了減少炸膛,縮短炮身。但是要實現速發,就要考慮到連發時銅炮身也會發熱,只能等冷卻後再行填裝彈藥。而戴梓用鐵管裝填彈藥的方法解決了炮身燙手的問題,就是先將開花炮彈裝在一根鐵管裡,直接將鐵管插入炮膛,這樣就不需要等炮管冷下來之後再填彈藥了,加快了換彈藥的速度。

但是到了後來,炮身逐步又換成了鐵製的,鐵殼空心開花彈換成了實心彈,大清從此走上了一條用實心彈大炮的老路,而且由於實心彈安全的緣故,清朝人特別鍾情於實心彈,到了後膛炮時代,炮彈制式都變了,就連北洋水師和日本人開戰的時候,也就只帶了幾十枚開花彈,其他都帶的實心穿甲彈,而同時期的日艦用的全是開花彈。

康熙30年(1691年)初,戴梓因“暗通東洋”,舉家先後在盛京和鐵嶺流放長達35年,最終雍正4年(1726),病故於鐵嶺。

戴梓康熙年間就發明了28連發的“機關槍”,為何反被流放寧古塔?

根據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裡記載,據戴梓的後人戴遂堂說,戴梓是因為得罪了南懷仁,被南懷仁誣告的。然而在戴梓和南懷仁之間,康熙顯然還是更加信任南懷仁一點,因為畢竟是外人麼,掌握點技術,為己所用。而戴梓畢竟還是漢人。其實看過《康熙王朝》裡周培公結局,就應該就知道戴梓的結局會是怎樣。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