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之力打造城市復興新地標

以創新之力打造城市復興新地標

在北京首鋼園內,無人駕駛巴士為觀眾遊覽觀展提供代步服務。 賀路啟攝(影像中國)

以創新之力打造城市復興新地標

群明湖和首鋼滑雪大跳臺遠景。 本報記者 孟祥麟攝

核心閱讀

從天安門沿長安街西行18公里,首鋼園區內,高爐林立,廠房猶在,而鐵花不再四濺,風機不再轟鳴。秀池、群明湖波光瀲灩,景觀步道交錯延伸,首鋼滑雪大跳臺、“四塊冰”冬訓中心、西十冬奧廣場等相關冬奧設施分佈園區內……一幅工業遺存與現代元素、歷史沉澱與自然景觀相融合的畫卷鋪展在眼前,講述著首鋼藉助冬奧契機實現轉型的故事。

改造升級——

與冬奧深度融合

始建於1919年的首鋼,在新中國成立後,創造了鋼鐵冶金業的輝煌。北京夏季奧運會申辦成功後,根據首都發展的需要,首鋼開啟了“大搬遷”。2010年底,伴隨著鋼廠爐火熄滅,這片喧囂的熱土一時沉寂下來;2015年7月31日,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首鋼園區的轉型改造迎來新的機遇……

從2014年走出校園,到成為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規劃設計部的建築設計師,周婷參與見證了首鋼園的改造程序。“北京的城市更新,賦予首鋼新的功能和定位。”談及轉型思路,周婷表示,“我們在保留工業區原有肌理脈絡的同時,融合新元素、新功能,在延續素顏工業之美的同時,以創新之力賦予這片工業遺存新的價值。”

作為首鋼園區首個改造專案,原為鍊鐵原料區的西十筒倉,如今已成為北京冬奧組委的“家”。外部保持原貌,內部煥然一新。在冬奧組委一期入駐的5號、6號筒倉,設計師在筒壁上鏤空雕出一排排圓孔,成為富有靈動氣息的“窗欞”,自然光線透過大小不一的採光洞和中庭透入辦公區;原本上下貫通的內部空間被分割為6層,靈活的戶型分割和開放格局,讓空間具備了更多的功能……在這片經過創意改造的現代化辦公區內,筒倉、料倉、聯合泵站等工業建築風貌留存,火車頭、料斗、裸露的鋼架等,似乎仍在講述著火熱的生產歲月。

老工業廠房被改造成為冰壺、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和冰球等國家冬季專案訓練基地。這裡被稱為“四塊冰”的“工業特色冰雪場館”,在保留柱子、天車梁和剪刀撐等工業印記的同時,將體量巨大的空間進行了“切分”和再利用。

首鋼滑雪大跳臺依傍鋼廠原有的迴圈水晾水池群明湖而建,在湖水的倒映下,美不勝收……據悉,2022年冬奧會期間,這裡將產生自由式滑雪大跳臺、單板滑雪大跳臺共4枚金牌。

曾經的“功勳高爐”3號高爐,如今變身多功能秀場;原先作為高爐工藝冷卻水晾水池的秀池,如今“一池三用”,在地面部分保留景觀水池的同時,地下部分被改造為車庫和水下展廳;曾經的三高爐空壓站、返焦返礦倉、低壓配電室、N3—18轉運站等工業建築,被改建成工業風酒店……

在首鋼園,改造後的辦公區場館引入了太陽能光纖照明、光伏發電、無負壓供水、雨水收集再利用等節能技術,景觀步道上鋪的再生透水磚,由園區拆除的建築垃圾燒製而成,點滴間融入綠色辦奧理念。

在周婷看來,“冬奧會如同一個巨大引擎,帶動了首鋼園區的快速發展。首鋼園的改造升級也為世界貢獻了一個工業遺存轉型與奧運深度融合、城市更新與奧運緊密相連的生動案例”。

轉型路上——

首鋼人華麗轉身

製冰、掃冰、打點、修冰,與冰打交道4年,首鋼園製冰團隊成員劉博強樂在其中……1996年進入首鋼的他,當過軋鋼工、焊工、維檢工,廠區停產搬遷後他留守下來;2017年初,看到公司貼出“製冰掃冰培訓通知”後,他第一個報名參加。

2018年夏天,隨著“四塊冰”正式投入使用,劉博強開始了冰壺館維護的相關工作。他見縫插針跟來自其他國家的製冰師學習技術,反覆錘鍊本領,從只能打下手、根本無法上冰,到後來獲得國際頂級製冰師的肯定。“單就冰壺製冰技術來說,全世界能做好的不超過20人。我的夢想是以中國工匠的身份躋身其中。”

劉博強所在的首鋼製冰團隊除常年服務保障國家隊在“四塊冰”的日常訓練外,近年來還出色完成了短道速滑精英賽、女子冰球世錦賽、冰壺世界盃等國際國內賽事的製冰工作,在實戰中經受了考驗。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他們期待著服務冬奧會,制好每一塊冰,貢獻自己的力量。

姜金玉1995年進入首鋼,曾是一名天車司機。天車是鋼鐵廠必不可少的大型起重裝置,橫架於車間、倉庫半空,主要用於鋼渣、鋼水、鋼坯、鐵水等吊運工作。“當時覺得自己可能一輩子的工作就在起重機上了,只要保證安全生產、埋頭做事就好。”然而,隨著首鋼的轉型,2016年3月,姜金玉的工作從“空中”轉移到地面,她成為首鋼園區服務公司冬奧物業事業部的一名講解員。

“歡迎來到首鋼冬奧組委辦公區”“我們透過保留工業遺存整體框架、內部改造換新的原則實現了華麗轉身”……姜金玉向公眾介紹冬奧組委辦公區、首鋼發展歷程以及這裡發生的轉型故事。“以前的工作是獨立操作,一天也說不了幾句話。如今必須與人交流,一度因為心理緊張擔心難以勝任這份工作,現在我非常自信。”一晃5年,姜金玉對外講解2600多場,接待國內外來訪者5萬多名,與首鋼一同走過艱難的轉型……

“現在的首鋼園‘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工作環境棒極了。”法籍專家艾璐2018年初加入北京冬奧組委,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工業遺存實現了卓有成效的改造,更為重要的是,伴隨著鋼廠的轉型,原來的鋼廠職工也找到了新的人生座標。

創新驅動——

催生新型產業生態

從國際冰聯冰球女子世錦賽,到世界壺聯冰壺世界盃總決賽;從2019沸雪北京國際雪聯單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臺世界盃,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北京峰會……一系列國際賽事和活動在此舉辦。

在參觀首鋼園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稱讚,透過保護性改造,首鋼工業園區將老廠房、高爐等工業建築變成體育、休閒設施,讓工業遺存重煥生機。“這個做法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極佳的示範意義。”

傳統工業與新興科技在首鋼園碰撞出火花。據介紹,首鋼正致力於引導創新驅動發展,聚焦“體育+”、數字智慧、文化創意、城市科技服務等產業,構建與消費升級、智慧場景、綠色金融服務相關聯的新型產業生態,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進國際人才社群建設等。目前,5G、自動駕駛等多項前沿科技示範應用已在首鋼園內開展,多種無人駕駛車、機器人成功入園測試。

“首鋼老廠區的蛻變剛剛開始,它是年輕、富有活力的。”在周婷看來,目前首鋼園區仍有廣闊的空間尚待開發。

據介紹,以服務保障冬奧會為契機,首鋼園將高質量推進開發建設工作,帶動區域環境面貌、重大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到2035年左右,努力建成具有全球示範意義的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本版製圖:沈亦伶

作者:本報記者 陳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