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心積慮謀上市,虧損百億的曠視科技著急什麼?

文|松果財經 寧缺

從校園三人組到如今估值超過60億美金的人工智慧獨角獸,曠視科技實現了飛躍。

1月12日,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公告顯示,曠視科技已於2020年9月與中信證券簽署科創板上市輔導協議,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

那麼,這次曠視科技能否如願以償地在科創板順利上市呢?在人工智慧的風口上,曠視科技值得投資嗎?它的上市之路是一帆風順還是荊棘叢生呢?

從港股到科創板 曠視科技為何此時IPO?

在業內,曠視科技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一起被稱為人工智慧“CV四小龍”。成立十年,曠視科技歷經9輪融資,金額超12億美元(約為77億人民幣),投資方包括螞蟻金服、聯想之星、創新工場、啟明創投、阿里巴巴等知名機構。這和幾年前3萬元的啟動資金相比,10年內翻了百萬倍。

其實,這不是曠視科技第一次IPO。早在2019年8月,曠視科技就向港股提交了招股書,但曠視的港股上市之路並不順利。由於曠視科技遭遇了國際貿易和採購方面變數,港交所要求曠視提供更多資訊,曠視科技最終放棄在香港上市。

那麼,時隔兩年,市場領先,融資順利的曠視科技,為何單單看上科創板?還偏要選在新年之初上市呢?

(1) 曠視科技3年間已虧損近百億。根據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分別虧損3。4億元、7。58億元、33。5億元、52。0億。儘管處於風口之下,但曠視科技的虧損十分嚴重。

而且,據天眼查App融資資訊顯示,曠視科技最近的一輪融資發生在2019年5月份,距今已有一段時間,所以無論是出於資本市場需求,還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曠視科技唯有IPO才能緩解其現金流壓力。

(2) 相比於港股而言,科創板的寬容性誘人。科創板有獨特、良好的制度環境,對盈利能力有限,但具有硬科技實力的企業更為包容,相比較嚴格的港股,科創板更加適合曠視科技,這點從依圖科技、雲從科技、曠視科技先後申請科創板上市就可以看出。

(3) 與“AI四小龍”搶奪“AI第一股”,爭取先發優勢。在融資這件事上,“AI四小龍”你追我趕。據不完全統計,依圖科技共經歷9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25。67億元;而云從科技迄今為止經歷10輪融資;商湯科技也同樣經歷了10輪融資。

一般情況下,誰成為業內第一股,誰將會享受較高估值。如今,在面臨爭相上市的關口,曠視科技更是要卯足了勁衝擊科創板。

市場份額高居第二,但曠視科技依然深陷虧損泥潭

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這點放在曠視科技上也很適用。

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主要研發領域為計算機視覺,但AI視覺場景化應用的場景十分有限,和大多數AI相關公司一樣,曠視科技的場景應用主要是物聯網和安防領域,而這兩大業務也是公司的商業化來源。

(1)業績飛漲,成為市場頭部玩家。招股書顯示,公司2016年收入6780萬元,2017年收入3。13億元,2018年收入14。26億元,2019年前半年收入9。48億。2016年到201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了358。8%。

目前,曠視科技在國內計算機視覺市場份額高居第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對六大權威機構的彙總,樂觀估計2020年我國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中性預測2020 年我國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在700 億元左右,市場發展前景可期。

隨著人工智慧的浪潮全球,站在風口之上的曠視科技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曠視科技也陷入了虧損泥潭。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虧損主要由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以及持續研發投資。

其實不光是曠視科技,科技的高投入帶來的虧損也是大部分人工智慧公司面臨著的窘境。“AI獨角獸之一”依圖科技的財務狀況也與之相似。

依圖科技的研發投入也幾乎是翻倍增長,由2017年的1。01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2。91億元,並進一步增加至2019年的6。57億元。淨利潤由2017年虧損11。66億元,變為2018年虧損11。61億元,到2019年時,虧損擴大至36。42億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合計虧損高達72。68億元。

(2) 科技實力雄厚,曠視科技在科技上持續高投入。按收入計,曠視科技是最大的聚焦AI的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並且佔據中國雲端人臉識別60%的市場份額;有超過70%在中國生產的配備身份驗證的安卓手機應用曠視的人臉識別解鎖解決方案。

這與曠視科技在科研上的高投入密不可分。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2016至2018年三年,科研投入逐年增長。2016年研發投入為7820萬元,2017年增長至2。04億元,2018年研發投入繼續增長,超過6億元。

根據資料顯示,曠視科技在全球成功註冊了大概250項人工智慧相關的專利,還有約900項人工智慧相關專利正在申請。可以說,在技術這件事上,曠視科技是有一定實力的。

(3) 專注物聯網,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智慧安防攝像頭等硬體裝置的推出,曠視科技已經順利的進入了物聯網行業。目前,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以及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成為了曠視的三大業務線。

個人物聯網主要為智慧手機公司提供實時人臉識別解鎖與計算攝影功能,而城市物聯網主要以AI視覺能力助力城市治理,而供應鏈物聯網領域則包含物流園區、倉儲解決方案的研發。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其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客戶數339個,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客戶數1102個,個人物聯網裝置34個。

此外,曠視科技還透過技術輸出的方式參與城市物聯網的建設。曠視選擇與服務商合作,共同解決龐大繁雜的城市網際網路服務。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和2019年前6個月,公司的五大供應商採購額合計佔總採購額的33。4%、36%、22。6%及36。8%。

資本的眼睛是雪亮的,上市已經被提上日程,對於曠視科技這樣的公司來說,上市能夠大大緩解曠視科技的資金問題,但是曠視科技真的就高枕無憂了嗎?

商業化的彷徨,曠視科技的未來之路並不好走

(1) 過於依賴支付寶,曠視科技風險高。對於曠視科技來說,2014年螞蟻金服的入股,是一個分水嶺,接入了支付寶的系統後,刷臉登入和支付的方式很快便普及開來。根據企查查統計,2014年後曠視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1億美金。

從具體交易上看,曠視科技為支付寶、芝麻信用、螞蟻小微金融服務等多家螞蟻集團旗下公司提供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曠視科技積累了大量的人臉資料,為其後續進入安防領域夯實了資料基礎。但是過於依賴螞蟻金服也不好,很容易被拋棄,連帶風險很高。

(2) 賬款回收週期長,現金流持續為負。根據公開的財務資料得知,2017年,曠視科技的應收賬款為1。5億、2018年漲至10。9億,2019年則上漲到了13。8億。除此之外,半年到一年期的應收款項從1。2億元上漲至19年上半年的6。8億。

這使得曠視科技的現金流持續為負,從2017年的-1。5億元,上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6。8億元。這使得曠視科技的資金壓力更加緊張。

(3) “AI四小龍”競爭激烈,曠視科技不佔核心優勢。這些年來,人工智慧領域瘋狂發展,也就有了所謂“AI四小龍”的稱呼。但風口過後,資本市場也日漸趨於理性,在當下的產業下,一線的計算機視覺公司技術本身沒什麼特別明顯的差距,真正比拼的其實是企業的場景落地。

但是這一點上,曠視科技並沒有核心優勢,甚至在至關重要的安防領域,海康威視的營收為498億,是曠視科技營收的數十倍。

這主要是因為海康威視、大華科技們的行業積累更深,雖然曠視科技從海康威視、大華科技處挖了不少人,但要想大範圍的爭奪市場,也沒有那麼簡單。

而且現在政策支援人工智慧行業快速發展,目前雲從科技、依圖科技、雲天勵飛、雲知聲等AI企業也在衝刺科創板。國海證券預計2021年將是人工智慧企業IPO大年。或許對於曠視科技來說,上市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4) 新業務商業化潛力低,曠視科技有待持續摸索。去年3月,曠視科技宣佈正式開源自研深度學習框架天元MegEngine,同時開放資料和算力平臺。

這需要曠視科技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大幅度增強資料的處理、清洗和管理能力,算力的共享、排程和分散式能力,演算法的訓練、推理及部署能力。但是這塊業務市場競爭也很激烈。根據IDC釋出的《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份額調研》顯示,Google、Facebook和百度佔據了國內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而且對於這塊業務來說,商業化變現也是難題,在世界範圍內,在深度學習領域巔峰的公司,都還沒有跑通一條商業化之路,更遑論技術地位更低的曠視科技,換句話說,短期內又是持續燒錢的專案。

但國內人工智慧市場的發展空間仍然廣闊,艾瑞諮詢報告顯示,預計2022年國內人工智慧賦能實體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73億。華安證券也指出,作為當前三大科技紅利之一,安防、智慧汽車、教育、醫療、新零售等有望成為人工智慧熱點應用領域。

人工智慧並不能獨立改變一個產業,它的本質還是賦能,對於人工智慧相關的創業公司來說,還是要先解決商業落地難的問題,這也是資本最為看重的。在鉅額虧損之下,曠視能否繼續講好AI故事,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