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蘇散的靈活應用

  專家:趙民生 山東濱州市中心醫院

香蘇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香附、紫蘇、炙甘草、陳皮組成。香附與紫蘇葉相配,既能發汗解表,又能行氣和血;陳皮理氣化溼;炙甘草補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相合,有芳香闢穢,理氣解表之功,全方藥性平和,但略顯溫性,主治風寒感冒兼有氣滯者。因還能理氣和胃、通調全身氣機兼以理血,故可用於多種內科雜病的治療。

  四時感冒

四時感冒,病因主要是風邪從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衛,衛表不和而致病。風邪入侵和轉歸,同人體正氣的強弱及衛氣的調節失常有關,故寒溫不適和疲勞等常成為四時感冒的誘因,並且體質虛弱的人容易感受病邪,感受後往往纏綿不解。治療關鍵在於宣通肺氣,故選用此方,肺氣開疏則風邪漸散而痊癒。

風為百病之長,風邪常挾四時不正之氣,春季多風,夏季多暑,長夏初秋多溼,深秋多燥,冬季多寒。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隨證化裁。如風寒甚者加荊芥、蔥白、生薑;風寒夾內熱加生石膏(先煎)、蘆根;氣鬱重者加柴胡、枳殼、大腹皮;夾溼者加藿香、厚朴、半夏;夾暑者加香薷、金銀花、連翹;根據不同症狀表現加減用藥,如頭痛甚者加羌活、白芷;咽喉腫痛加桔梗、牛蒡子、薄荷以利咽止痛。但本方藥輕力薄,對於身體壯實、感受風寒溼邪之重證者不適合。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亦稱為心理生理障礙,西醫認為此病乃因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緊張、恐懼等情緒體驗,而引起功能代謝的廣泛改變。中醫理論認為,七情內傷病證的基本病機是氣機紊亂,氣發揮生理功能,一方面取決於氣的充沛與否,另一方面,又依賴於氣的正常執行。不僅臟腑生理功能有賴於氣機協調,精神情感活動也以氣行暢達為基礎。

香蘇散有宣上導下、開啟結滯之功,進而調節全身氣機。故凡辨證是以氣機壅滯病機為主的疾病(如心理和或社會因素引起的軀體疾病)均可透過用香蘇散化裁治療,對於有抑鬱傾向的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抑鬱、焦慮等患者,同時配伍抗抑鬱藥,可收到較好療效。

  消化系統疾病

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主升,胃主降,脾胃納運升降運動一旦遭到破壞,便可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肝氣鬱滯,乘脾犯胃,使胃腸功能通降失司,氣不能上下,而引起脘腹脹滿疼痛、腸鳴腹脹、嘔逆噯氣、大便失調等病證。不管何種病因,氣滯鬱結、氣機不暢是其共同特點。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抓住主要病機,以“通”為用。

香蘇散中,香附入肝經,疏肝理氣止痛,可上行胸膈,外達肌膚,從而通調三焦氣機;蘇梗(在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時,可用蘇梗代替蘇葉)疏理氣機、和胃;陳皮為脾胃宣通疏利要藥,具有能散、能燥、能瀉、能補、能和之功,與香附、蘇梗為伍,既能理氣和胃,又能疏肝解鬱止痛。可見本方具有理氣解鬱、和胃暢中、恢復脾胃正常機能的作用。故可治西醫診斷的膽汁反流性胃炎、急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癱等疾病。

據報道,以本方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療效頗佳,如偏肝氣不舒者可加柴胡、鬱金、佛手等;偏火熱者加黃連、梔子;傷食者加建曲、麥芽、萊服子等;嘔吐者加半夏、降香等;偏寒者加吳茱萸、附子;陰虛者加石斛、玉竹、麥冬等;偏血瘀者加元胡、烏賊骨、三七等。

在治療氣滯型胃腸病時,因臨床病情往往復雜多變,故必須在辨證的基礎上進行加減,以便提高臨床療效,如脘痞納呆、食滯不化者可加焦三仙、雞內金;伴有吞酸明顯者可加左金丸、煅瓦楞子;脘腹痛甚加金鈴子散,噯氣明顯加旋覆代赭湯等。

在使用本方時必須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原則,中醫辨證總屬為氣機壅滯,肝胃不和所致的氣滯疼痛、脘腹痞悶脹滿不舒,臨床表現為:胃脘腹部脹滿疼痛,疼痛連及兩脅,攻撐走竄,食後或情志不遂而加重,噯氣,大便不暢,喜太息,舌苔薄白,脈弦。

  梅核氣

梅核氣多由肝鬱氣滯痰凝,咽部痰氣互結所致,患者自覺咽喉如有梅核“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樣感覺,常兼見胸脘痞悶、氣鬱不暢、呃逆噁心等一系列症狀。據報道以此方加白蒺藜、鬱金、橘絡、青黛治療其效果較好。

  婦產科疾病

各種致病因素可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若影響到衝任、胞宮、胞脈、胞絡,就會出現病變,從而發生婦產科疾病。臟腑功能失常、血氣失調是婦產科疾病重要機理之一。婦女“以血為本”,因月經、妊娠、分娩、哺乳都以血為用,血氣互相資生和互相依存。

妊娠期感冒首先應考慮給予香蘇散,因蘇葉還有止嘔、安胎的作用。妊娠惡阻可用香蘇散與小半夏加茯苓湯,取其理氣、安胎與化溼並用。《本草正義》載“香附辛味甚烈,香氣頗濃,皆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本草綱目》曰香附:“得參、術則補氣,得歸、地則補血,得木香則疏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得沉香則升降諸氣……得三稜、莪術則消磨積塊,得艾葉則治血氣,暖子宮。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也。”

可見香蘇散有理氣化痰、通絡止血、氣血流暢、衝任得通的作用,可治療婦產科各種血癥,如崩漏下血、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絕、產後腹痛、癥瘕積聚、不孕屬邪鬱胞宮、氣滯血瘀、阻塞胞絡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