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最近幾年,一位曾經的乒乓球陪練,現在的主力球員的發展軌跡引起了球迷朋友們的廣泛討論,因為這個人在國內國際比賽中的表現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他就是—— 周啟豪

在2020年國乒直通賽中,周啟豪異軍突起,擊敗了兩屆奧運冠軍馬龍和許昕,最終輸給樊振東獲得第二名;2021年,周啟豪更進了一步,連續拿下三個世界冠軍梁靖崑,馬龍和樊振東,讓人印象深刻。

然而,在國際比賽中,周啟豪的表現相當差。以2021年的三個外場為例: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如果我們回顧周啟豪過去的外戰記錄,也是可怕的,要麼在資格賽中失敗,要麼在比賽中迅速崩潰,這與它在國內比賽中“殺光各方”的表現大相徑庭。

所以,很多球迷評價周啟豪內戰專家,外戰業餘,真的很有道理。不能說是惡意批評。考慮到周啟豪此前在隊內的地位,很多人不禁感慨:陪練真的有那麼難翻身嗎?

本文並不打算在這裡挖掘舊的歷史記述,而更希望從技術的角度分析造成周啟豪內外戰爭巨大差異的深層次原因,同時展望其未來的職業生涯。詳情請見下文。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一、周啟豪憑藉什麼技術做到“內戰內行”?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周啟豪能擊敗這麼多頂級乒乓球運動員,這其中肯定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透過多次比賽,我可以看出周啟豪的技術風格與當今乒乓球流行的“正手不弱,反手超強”的體系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他是典型的以正手為中心的運動員。

眾所周知,在2008年乒聯進行無機膠改革之前,世界乒乓球是一項以正手稱霸世界,反手過渡輔助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技戰術套路,王勵勤、馬琳是最後的典型代表。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但隨著無機膠改革的實施,隨著擊球的旋轉和速度不斷下降,在正反手殺傷力大大減弱的情況下,更多的運動員會傾向於使用體能消耗更少、動作隱蔽性更強、瞬間用力更快的反手技術來致勝。

尤其是臺內扭拉技術普及後,反手扭拉可以比正手摘打更具威脅性,這也讓大部分正手超強、反手普通的運動員損失慘重,而張繼科等人則成為了新時代的寵兒,否則,除非馬龍是正手反手都很平衡的“六邊形戰士”,否則“正手利”的運動員一般都無法在新時代站穩腳跟。

但是,這也不能否認另一個事實,那就是即使是現在,全力正手無論是速度、力量還是旋轉,依然會比反手強。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之所以現在人們更傾向於用反手,是因為正手往往得不到足夠的力量。——相對來說,正手需要全身開啟更大的範圍去進攻,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周啟豪在比賽中習慣性的退到臺,這也是為了給正手騰出更多的發力空間和更長的蓄力時間。

以前刷有機膠的時候可以直接幹掉對手,現在可能就做不到了,那為什麼要去這麼麻煩呢?且不說體力消耗太多不利於持久戰。如果正手發力不夠,運動員可能會因為側身用力過猛而暴露過多的正手間隙,進而容易被對方攻擊。

例如,在接下來的板球比賽中,周啟豪正要斜著身子,樊振東

發現,隨後反手抽直線打得對方措手不及,這也是當年馬琳等直拍選手最怕的套路: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既然如此,周啟豪為什麼就能如此收放自如地使用自己的正手技術呢?

原因很簡單:在國內比賽中,由於對許多隊友、尤其是主力選手的擊球習慣非常熟悉,所以他能夠非常大膽地組織正手進攻而不用顧忌太多,反手也不必考慮太多穩定性、只要發力搏殺即可,於是便打出了非常高質量的兩面弧圈球,從而壓制住了馬龍、樊振東等人。

比如下面這板球,馬龍正手一出動周啟豪就準確判斷了其落點,隨後自己正手就反拉成功: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再比如下面這板球,周啟豪在與馬龍相持中對反手的使用就完全沒有追求什麼穩定性,即便退到中遠臺了還敢直接發力爆衝反拉,這明顯是對馬龍回球的旋轉與力量非常熟悉才敢出手: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一般人不敢像周啟豪這樣對付馬龍、樊振東,不外乎是兩方面原因:一是因為沒有他那樣好的正手技術,二是因為未必有他那樣瞭解國乒主力。

而周啟豪的正手技術確實好,且常年給主力當陪練,所以能夠更加容易預判對方的出球習慣,隨後大膽側身用質量更高的正手來突破對手防線,贏得主動權。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夠非常容易理解周啟豪為什麼會出現“外戰外行”的問題了。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二、周啟豪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如果我們將前面分析的內容進行反向思考,就能夠很快得出周啟豪“外戰外行”情況發生的技術方面根源:

首先,周啟豪的正手技術雖然好,但之所以能突破對手的防線,主要還是靠擊球質量來強行突破,而不是類似馬琳、馬龍那種打節奏、落點與旋轉變化,然而外協會、尤其是歐洲運動員的正手動作雖然普遍難看,但力量比周啟豪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不怕硬碰硬。

尤其當週啟豪習慣性退臺的時候,歐洲人就更開心了——中遠臺上旋球相持對拉是他們的看家本領,以往和中國運動員打的時候就怕近臺控制不住被搶攻,結果周啟豪反而是主動退臺,這不是正中下懷了嗎?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其次,由於周啟豪過於偏重自己的正手,所以反手就必然會受到影響。在與國乒主力對抗的時候,他可以“有恃無恐”地使用自己的正手來拉穿對方的防線,但是遇到外協會運動員正手吃癟的時候,反手就不得不頂上去,但結果呢?

外協會(無論是歐美還是日本)普遍都是以反手為特長的運動員,這就讓周啟豪非常難受了:正手特長髮揮不出,反手漏洞被明顯放大,在國內他可以不管不顧地反手直接爆衝,可出國後面對的都是超強反手運動員,自己的質量跟不上,穩定性又不夠,這就很難打了。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最後,周啟豪打內戰的時候非常熟悉隊友的球路,那是因為大家在國家隊的時候朝夕相處,每隔一陣子就會去參加內部的直通賽、熱身賽,或者哪怕是日常練習或者當陪練,也能慢慢摸清楚馬龍、樊振東等人的打球規律。

但是外協會運動員一年下來也見不到幾次,這次交手了下次又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再加上週啟豪長期不是主力選手,所以平時更難獲得主力的待遇、讓教練組花大量時間為他專門研究對付外協會的技戰術,一切不熟悉之處大多得靠自己摸索,這就比打內戰難太多了!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總結

中國乒乓球隊競爭激烈是舉世公認的,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拿到直通賽的冠軍,周啟豪的能力仍然是值得大家肯定的——內戰能贏球當然也是水平高的表現,不然為什麼是他、而不是別人做到這些呢?

而且周啟豪不僅僅是贏了一兩次,而是連續在兩年時間內突破了國乒幾乎所有的世界冠軍主力,那麼劉國樑和教練組選擇他去參加世乒賽也是無可非議的:所謂隊內選拔,不就是打內戰嗎?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但不可否認的是,周啟豪現在打球屬於技術能力有餘,但戰術頭腦不足的階段,如果繼續深究的話,根源還是在於他在隊內長期處於陪練位置,所以打球的思維也比較僵化,不能針對不同的對手製定不同的策略,贏球的套路太過單一。

而且平心而論,周啟豪目前還只能算是黑馬而已,與主力選手交手的次數也有限,贏球的結果仍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如果他能穩定和主力打成哪怕是三七到四六開的勝率,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內戰”高手,所以目前已有的樣本參考性有限。

國乒陪練難翻身,淺談周啟豪“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技術原因!

不過我們能因為周啟豪現在的不足而將其前途“一棒子打死”嗎?個人認為是不必要的。誠然,周啟豪的年齡已經不小(24歲),外戰表現也確實不佳,但也必須意識到另外兩點:

一、他真正崛起不過是近兩年的事情,之前輸外戰可能是水平確實沒達到,而現在技術夠用了,但其他方面仍然不成熟也正常;

二、乒乓球運動員的黃金打球年齡至少能夠持續到27歲,所以對周啟豪還可以再觀察一下,如果接下來幾年時間裡能有所突破,那麼完全可以既往不咎,重新重用;如果做不到的話,那就只能繼續留在主力層之外了。

所以周啟豪的命運,終究還是掌握在他自己手中——今年劉國樑和教練組將他送入了主力行列,已經非常對得起他的努力了,結果自己沒把握住機會,那麼下屆世乒賽的時候還會有他的位置嗎?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