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遭遇腎衰竭、腹主動脈瘤雙重打擊,專家精準走位完成高難度腹透置管術

(原標題:大叔遭遇腎衰竭、腹主動脈瘤雙重打擊,市立專家精準走位完成高難度腹透置管術)

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腎內科邵樂平主任團隊成功開展一例高難度腹透置管術。該患者直腸癌術後一年,伴有腹主動脈瘤,團隊成功克服腹腔黏連、避開腫瘤,憑藉精湛的技術成功完成腹透置管術,隨訪至今,患者無併發症發生。標誌著青島市市立醫院在高難度腹透置管術上取得新突破。

大叔高度水腫,腎臟告急

3個月前,孫大叔(化名)因下肢水腫來到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腎內科邵樂平主任門診就診。來院時,只見他雙下肢、甚至會陰部都明顯水腫,每走兩步就氣喘吁吁。大叔自述夜間時常被憋氣憋醒。當看到他一個月前的化驗報告時,一個異常指標引起了邵主任的注意——肌酐510umol/L(肌酐是肌肉在人體內代謝的產物,能夠反映腎小球的濾過功能,超過500 umol/L一般患者需要進行血液透析)!這提示患者1月前就出現了腎功能衰竭,現在已經開始影響心臟功能,需要立即進行腎臟替代治療。

腹膜透析作為一種治療終末期腎病的腎臟替代療法,已在國內外廣泛開展,超聲引導下腹膜透析微創置管術是青島市市立醫院腎內科常規開展的特色技術。它切口小,僅需2cm開口即可完成操作;病情起始快、病情緊急的患者在置管當天即可開始腹膜透析;併發症少,相對於深靜脈置管緊急血液透析來說,它的感染率低,而且不存在導管周圍血栓形成的問題。相對於血液透析來說,腹膜透析對人體毒素和水分的清除更生理,對殘餘腎功能的保護更好,因此理想狀況下建議患者優選腹膜透析。

一拃長刀口,腹部腫瘤,透析遇雙重阻礙

腹膜透析雖然有著諸多好處,到了孫大叔這裡卻犯了愁。原來,他不僅有1年多的腹主動脈瘤病史,更是在2017年接受了開腹的直腸癌手術,右下腹留有一橫向切口,臍下正中線上更是留下了長約12cm的切口。“這種切口很容易造成大網膜和腹壁切口處的粘連,影響腹透置管操作,屬於腹膜透析的相對禁忌症,對我們的微創插管技術也提出了極大挑戰。”邵樂平主任表示。

大叔遭遇腎衰竭、腹主動脈瘤雙重打擊,專家精準走位完成高難度腹透置管術

△腹透置管術後7天

精準走位,成功挑戰高難度置管

但是相比一週來院三次的傳統血液透析,患者更青睞於腹膜透析,懇請邵主任進行嘗試。雖然手術的挑戰性很高,為了滿足患者訴求,在完善相關檢查、對患者病情進行嚴謹評估後,邵樂平主任決心一試。

手術如期進行,從左下腹入口,在超聲引導下穿刺、進導絲、往腹腔引水……就在一切順利進行時,術前最擔心的難題還是出現了,質地較硬的撕脫鞘插入盆腔的過程受到了阻礙——腹腔粘連。這種阻礙不僅提示網膜粘在腹壁上,更可能往前拉著膀胱,阻擋盆腔入口。

由於術前對手術難度做了充分評估,邵樂平主任沉著應對,只見他屏住呼吸,開始在水平方向上邊移動邊試探。同時小心翼翼避開一旁的“炸彈”——腹主動脈瘤。就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一個“入口”的出現讓所有人都豁然開朗,撕脫鞘由這個小口成功進入了盆腔。固定導管後,大家終於看到最期待的一幕——生理鹽水從導管內呈線狀流出,這提示導管末端放到了盆腔底部的理想位置,成功!

在醫護患的共同努力下,孫大叔開始了規律腹透。隨訪至今,無腹透相關併發症發生。

腹透導管在理想狀態下可以用8-10年,因此對操作者的置管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尤其是患者腹壁條件差甚至存在相對禁忌時,置管難度更是成倍增加。但是,在醫患良好溝通、置管技術過硬和經驗豐富的基礎上,邵樂平主任本著“讓患者獲得最大受益”的原則,成功對高難度置管發起挑戰,團隊踐行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展現了精湛技術,為我市高難度腹膜透析置管提供了借鑑。

腹膜透析的原理

腹膜透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腹膜作為透析膜,把灌入腹腔的透析液與血液分開,腹膜有半透膜性質,並且具有面積大、毛細血管豐富等特點,浸泡在透析液中的腹膜毛細血管腔內的血液與透析液之間進行廣泛的物質交換,以達到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和毒物,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的目的。在腹膜透析中,溶質進行物質交換的方式主要是彌散(高濃度一側的溶質向低濃度一側移動)和對流,水分的清除主要依靠高滲透壓進行超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