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天宮踏“足”九天,三名航天員穿什麼鞋?“上海牌”太空鞋漫步“三室戶”

17日,九天之上,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的組合體正在對接軌道,完全符合與神舟十二號交會對接的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

按照預定程式,“神十二”飛船入軌後,實施多次變軌,與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聶海勝等3名航天員正式“入住”天和核心艙,完成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神舟天宮踏“足”九天,三名航天員穿什麼鞋?“上海牌”太空鞋漫步“三室戶”

作為航天員的“太空之家”,核心艙提供了3倍於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航天員活動空間,配備了3個獨立臥室和1個衛生間,保證航天員們日常生活起居。住在“三室戶”裡,當然離不開一雙既舒適又美觀的航天員“居家鞋”了——它們來自哪裡?出自誰人之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3位航天員的“腳”上功夫一定要做好。對於這種航天員空間站任務艙內用鞋,“要‘柔性’保護腳部安全與舒適,同時要兼顧時尚的設計和深厚的文化。” 今天,來自上海的東華大學航天員艙內用鞋研發設計團隊負責人鄭嶸告訴記者,艙內用鞋的設計研製整合了校內人體測量學、人體工學、材料學、三維建模、快速成型、產品設計等多個領域的學科優勢,並獲得了行業資源及相關合作企業和單位的支援。

神舟天宮踏“足”九天,三名航天員穿什麼鞋?“上海牌”太空鞋漫步“三室戶”

作為東華大學國際時尚科創中心教授,鄭嶸介紹,在空間站任務中,航天員艙內用鞋在最大程度上應用了以人體工學為基礎的相關先進技術和成果,結合了足部三維掃描技術、足底壓力分析、一體織造等科技,精細而全面地考慮了空間站特殊環境、人體特徵、運動需求等的影響設計因素。

什麼材料?

具體而言,艙內用鞋的材料以熱塑材料、混紡針織材料為主,柔軟、輕便、環保、抗靜電、透氣且富有彈性,保證了航天員在飛船艙內及空間站失重環境下進行活動時腳部的舒適和安全。

什麼尺碼?

艙內用鞋採用跨尺碼設計,尺碼上分別設計了可以涵蓋多名男女航天員的尺碼體系,並考慮到多種作業環境下的足底形態變化,以匹配航天員的足部運動特徵。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艙內的微重力狀態以及飛船載人的重量要求,艙內用鞋比日常百姓穿的普通鞋要輕很多。

什麼款式?

這款太空鞋的腳面造型嘗試“魚排骨”式的波狀結構,保證了靈活性與保護性的統一,以緩衝航天員運動時產生的碰撞。其腳部前端與後部設計飽滿,不僅使穿著更加舒適,而且造型更為立體。

據透露,最終色彩上,採用了“深空藍”與黑顏色結合的方案,黑色體現了時尚、科技的因素,同時與艙內工作服的藍色相匹配,實現視覺搭配上的和諧感。

什麼標識?

“上海牌”艙內鞋的點睛之筆還在於鞋底,在保證功能性的基礎上,整個鞋底的鏤空設計源於“九天攬月”的篆書漢字藝術設計變化,外圈環繞的周天“星宿”,彷彿週而復始,彰顯了“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的凌雲壯志大國氣魄,中國式的浪漫情懷也躍然“足”上。

神舟天宮踏“足”九天,三名航天員穿什麼鞋?“上海牌”太空鞋漫步“三室戶”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瞭解到,在航空航天方面,早在20世紀80年代,東華大學就開始用高精尖的科研助力中國人問天探索。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研究專案立項起,東華大學化工生物學院袁琴華教授就帶領課題組開展多學科攻關,成功研製出“宇航員尿收集裝置”,讓航天員在飛行或應急中的“方便”變得方便。2003年,朱泉、袁琴華主持的“艙外航天服外層防護材料研究”專案入選了教育部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之一。這一系列自主研發的創新成果,為中國航天員的太空生活起居提供了全面保障。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徐瑞哲 題圖來源:航天員空間站任務艙內用鞋

本文圖片來源:東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