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副刊》清明問卷之15|路桂軍: 此生最大的榮幸,就是我懂得什麼是愛

本系列為北京青年報 “《天天副刊》問卷 ”第二季

本卷主題:清明,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紀念、死亡與生命?

出題方:《天天副刊》編輯部

本期答題人:路桂軍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疼痛科主任,安寧療護團隊負責人

《天天副刊》清明問卷之15|路桂軍: 此生最大的榮幸,就是我懂得什麼是愛

01

各地、各家清明節的習俗不同,儀式氛圍也不同,或哀傷、或平和,或肅穆,或熱鬧……您個人比較認同的紀念方式是?

答:清明節我最喜歡的詞是“緬懷”。因為愛而思念,因為深情所以緬懷。

人去世之後,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不斷和先人建立連結,不忘前世之師。一些家訓、長輩的囑託,要反覆給他有個交代。我經常跟我們的患者說:“人最初的信仰就是父母。”信仰,心中的信靠和仰望。傳統文化中,為什麼人犯錯要去家廟中受家規懲罰?就是先人約束你的行為,家族氛圍賦予的一些道德底線,你要遵守。

所以清明節更深遠的意義,一是感恩先人,二是對自己有一種矯正、鞭策。我們應該在愛和深情下共度這一天。

02

聊聊對您影響最大的一次送別生命的經歷?

答:2019年清明節,10點的時候我看到一個朋友圈,我一個南方的患者,清明節早晨跳樓自殺了。他是個慢性疼痛患者,非常優秀的導演。4月1日還透過“好大夫”跟我通話。一個生命就這樣逝去,自己是參與者,竟然沒有把他留住,我覺得特別懊惱,無法原諒自己。

當天我就買機票飛到了那個城市,他姐姐去接的,他姐姐是我們的醫學同仁,溫州大學一個副教授,見到我之後她說:“路大夫,據說你在非常知名的醫院,也是國內有影響力的專家,你和我弟弟非親非故,他出事以後你不遠千里跑過來坐飛機,你有這個精力好好研究研究你的醫療技術,你把他病治好,他還會這樣嗎?”很嚴厲,毫不留情面。當時我說:“我實在抱歉,特別對不起。雖然我並不知道我錯在哪兒,但是我願意先道歉。我就是想知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所以才來。”

後來回顧4月1日和他的通話記錄時發現,他說“疼痛好了80%,但是最近總有一些不好的想法”,對這個我沒有保持太多的警覺,我說“病好了,什麼都會好的”。通話匆匆忙忙幾分鐘時間,沒有太多的溝通。後來我寫了一篇《痛別清明》,我覺得對每一個生命,我們作為醫生,應該更多地理解他。

我的一個患者,生命盡頭他跟我說:“路大夫你知道為什麼叫你白衣天使嗎?是因為當我痛苦、彷徨、無助的時候,你們的出現像陽光下的一個影子一樣,能給我一種溫暖、撫慰、安全的感覺。不是因為你穿了白色衣服。“那一刻我就想,雖然我被稱天使也自認天使,但是我很少乾和天使相干的事兒。這就是為什麼後來我們老說要“生為患者療傷,死為逝者代言”,這是對告別最深切的感觸。

03

如果您身邊曾有某個生命的逝去讓您久久無法釋懷,您是如何自我療愈的?

答:那就不釋懷,你和他溝通交流。我二姐去世已經四年了,她比我大兩歲。我從來沒有覺得她不存在了、香消玉殞了。我覺得她就像在一樣,她的微信一直有,我經常給她發信息聊天。因為我知道她關心我什麼,也知道她天天惦記什麼。有什麼事需要跟我二姐說,我就給她發信息,我知道她會給我怎麼迴應。

04

假如面對孩子,您將如何回答“什麼是死亡?”這樣的問題?

答:孩子呢,尤其是6歲半之前的孩子,他個人的獨立意識還沒有形成,這種小朋友即便走到生命盡頭,他依然需要在遊戲中解決人生。我們告訴他,小白兔、大灰狼,各種卡通人物變成小天使。

曾經我單位有個護士,她的孩子上幼兒園中班,有一天他問媽媽:“媽媽,什麼是死亡啊?”他看個動畫片,小灰兔死了,小白熊特別傷心在哭。媽媽說:“死亡就是沒了呀,消失了呀。”孩子問她:“你會死嗎?”媽媽說:“媽媽會死,爸爸也會,奶奶爺爺什麼的都會死。”,孩子不幹了:“你不能死,你死了我怎麼辦?”然後晚上不睡覺,摟著媽媽就不放鬆,第二天不讓上班。她認為一天就過去了,但是第二天、第三天還是不讓上班,生怕他媽媽死了。

她就問我:“路老師,該怎麼辦?”我說下次你可以這樣試試,就說:“媽媽現在每天送你上學,接你放學,給你買糖果,買漂亮衣服,晚上給你講故事。有一天媽媽會變成漂亮的天使在天上,看著你上學、看著你放學,晚上夢裡陪你講故事,關注你每一刻成長,這就是死亡。”

05

關於生與死,請推薦一部對您最有啟發的書籍或影視作品,理由是?

答:關於生與死,我的好朋友陸曉婭老師寫了一本書叫《我給媽媽當媽媽》,那本書我很喜歡。首先名字就足以吸引人,就是媽媽照顧我們長大,等媽媽生病,我們自己的祖輩、親人垂垂老矣、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我應該學會給媽媽當媽媽,用這種溫情反哺自己的長輩。

06

或早或晚,人人都將面對疾病、衰老、失能、終點,在您看來,有什麼方式和辦法可以面對“死亡恐懼”?

答:正視死亡。恐懼都來自於無知,如果你不能正視,你總是覺得那邊黑洞洞的,充滿了恐懼。但是你真是能正視死亡以後,你反而沒那麼害怕了。我們經常問患者:“你相信另一個世界嗎?”90%都不相信,我就問他:“你希望有另一個世界嗎?”那90%都希望。那有希望就不會絕望,不絕望痛苦就會小一些。這個世界並不因為我們希望或不希望而有改變,我們按照希望去說,能安撫到他內心,讓他得到平復。

07

開個腦洞:如果您是自己一生故事的編劇,會如何設計這個故事的終局?

答:我這個故事可能不具備效仿性。我做生死這麼長時間,見證那麼多生命,好幾個逝者生前最後一次看到我都說:“路大夫,你相信有另一個世界嗎?”我說:“你信嗎?”他說:“我信。”我說:“那我也願意信。”這時候他突然就表情放鬆說:“那好,一言為定,感謝你現在對我的照顧。此生無以回報,等你百年之後過了奈何橋,三生石畔我擺宴席接你,不見不散。”

我最希望的自己最後的結局,就是天葬,完全迴歸大自然。前一段時間有一個患者逝去,他之前捐獻了角膜,一週年之後又海撒,骨灰撒進海里了。他的愛人這樣告訴我:“我從來不覺得我們老馬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眼睛正在看這個世界,他某一刻一定能看到我,所以說我要勇敢地活著。我現在活成兩個人,我不但代表我,還代表我們的家庭,代表我們老馬。而且自從我們老馬做了海撒之後,我覺得每一滴水都是我們老馬,看見每一滴水我都願意深情擁抱,那就是他。”

08

假如今生到此,您認為自己哪三項是最得意、“無愧此生”的?餘生往後,您最想實現的、能體現您人生價值的個人夢想又是哪幾項?

答:我對生命的感悟就是愛,因為愛是人生的奢侈品,因為愛物種才可以繁衍,因為愛而願意把整個世界掙過來給自己相愛的人,愛可以超越生死。

如果到此為止的話,我相信我此生最大的榮幸就是我懂什麼是愛,我懂對生命來說什麼最重要。我希望自己存在的地方有光,是一種美好。接下來如果生命允許,那就掙一個和諧的世界給我最愛的人。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吳菲

編輯/韓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