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非洲各國普遍擺脫殖民地地位,為何又轉入連年戰亂

二戰之後,非洲各國普遍擺脫殖民地地位,為何又轉入連年戰亂

非洲各國紛紛獨立

多年來,古老的非洲大陸動盪不安,大小規模的戰爭和衝突不斷。尤其是20世紀60至70年代非洲獨立浪潮過後,雖然絕大多數國家都擺脫了殖民地的地位,但從那以後,非洲大陸就一直是世界上的衝突多發區域,各方打打停停,雖然停火、和平協議簽了無數,卻每每成為廢紙,和平卻始終遙遙無期。

二戰之後,非洲各國普遍擺脫殖民地地位,為何又轉入連年戰亂

非洲礦產等資源豐富

豐富的資源令各方勢力垂涎

非洲是一塊富饒的大陸,擁有許多重要的戰略資源,引得許多西方國家及跨國公司圍繞對資源豐饒地區的控制權經常展開激烈角逐。他們透過支援衝突中的某一方,以求獲得對某種資源開採的壟斷權,為達此目的,有時甚至採取派僱傭軍參戰或發動政變的方式介入非洲事務。

同時,非洲各國本身也存在著不少領土、資源爭端,其邊界多是殖民統治時期宗主國人為劃定的,並不符合當地自然狀況、民族分佈及歷史發展情況,這就導致各國獨立後因此產生了一系列領土爭端。此外,有些國家間經濟爭端難以化解,也會轉而訴諸戰爭,如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就是因雙方經濟利益發生衝突而導致戰爭的。

二戰之後,非洲各國普遍擺脫殖民地地位,為何又轉入連年戰亂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

部族衝突成為多年痼疾

在歷史程序中,分佈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形成了眾多部族,至今仍對各國政治生活具有重要影響。而各國執政者往往重用本部族人掌管國家經濟、政治、安全要職,而對其他部族採取壓制政策,使得部族矛盾不斷激化,形成大規模衝突。

以非洲人口最多的奈及利亞為例,當地超過1億人口分屬250多個部族,各部族為取得對國家政權和社會生活的支配權,時常發生衝突,上世紀90年代初的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原本源出一脈的圖西族與胡圖族相互屠殺,最後遇難者多達100萬人,震驚世界。

二戰之後,非洲各國普遍擺脫殖民地地位,為何又轉入連年戰亂

《戰爭之王》劇照

軍火販子大行其道

非洲衝突多發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一地區的武器擴散勢頭始終難以遏阻。西方軍工集團一直視非洲為其重要的銷售市場,目前處於衝突的非洲國家所使用武器的90%是由8個西方發達國家出售的。安哥拉、獅子山等多個國家內戰難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有關國家或跨國公司無視武器禁運的規定,致使大量輕重武器流入衝突地區。據統計,目前在非洲地區散落著超過1億支非法的小型輕便武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火力猛烈、操作簡單的AK-47突擊步槍。

二戰之後,非洲各國普遍擺脫殖民地地位,為何又轉入連年戰亂

大國博弈影響非洲

外部勢力插手非洲大陸事務

非洲國家大多曾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當年宗主國出於殖民統治的需要,常常會有意識地利用甚至挑起部族間的矛盾,並使得這些矛盾愈加盤根錯節,難以化解。各殖民地獨立後,西方國家以經濟、軍事援助為餌,對非洲各國施加政治影響,設法控制其經濟命脈,乃至直接干預各國內部事務。

冷戰高潮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視非洲為其全球爭霸戰略的重要區域,竭力介入地區衝突,在剛果(金)內戰、安哥拉內戰等衝突中,都有美蘇插手的背景。蘇聯解體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非洲大陸上積極推動“民主化”程序,不少國家反對黨派上臺執政,按西方設計的藍圖搞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結果水土不服,導致一些國家政局急劇動盪、經濟發展受阻,進而誘發了國內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