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營養快線巔峰時期可以賣200億,核心因素是什麼?

有很多創業者之所以拿不到資本的融資,是因為順序搞反了。

有些創業者認為我只要有很厲害的技術的產品就可以拿到融資,從而擴規模、建廠房,做大做強,共創輝煌。實際上我們可能搞反了,你擁有好的技術和產品只是創業的基礎而已,其他創業者也有,投資機構為什麼要投資你呢?

我們必須利用自身優勢展現出自身的價值,等你真正值錢的時候,投資機構會搶著給你投資。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做出一家之前的企業呢?

至少要滿足三個特點:市場規模化、營收可量化、未來想象化。三者之間又是遞進的關係,只有你先做到市場規模化,公司的營收才可以量化,最終公司的未來才充滿想象。

市場規模化如何具體來衡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你的渠道建設怎樣,渠道建設越強大,市場就會越具有規模化。

假設我們做的是一款百年滷味品牌,我們的產品是在1家超市賣著好,還是100家、1000家超市賣著好呢?

當然是越多越好,我們甚至希望全國所有的超市都可以幫我們賣,這樣我們想不賺錢都很難吧?

當我們可以開發出1000個超市渠道的時候,我們的產品是不是就具有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只要一段時間,就可以得出公司的營收資料,從而可以暢想未來。

在中國,曾經有一個隱形飲料冠軍品牌,它就是營養快線,它最巔峰的時候一年銷售額可以超過200億元,勝過王老吉,就連可口可樂也要抖三抖。正是憑藉這一款爆款產品,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在2010年登上了中國首富的位置。

娃哈哈營養快線巔峰時期可以賣200億,核心因素是什麼?

營銷快線為什麼可以在全國賣爆呢?背後的核心因素是什麼?

娃哈哈成立於1987年,也算是中國的一家老牌企業了。娃哈哈的第一款爆款產品就是娃哈哈,憑藉著中央電視臺的娃哈哈廣告成為了當時最流行的一款飲料,也是90後共同的記憶。

娃哈哈的走紅讓公司快速積累了一筆財富,由此也開始建設公司的經銷商體系。由於當時的選擇實在太少,再加上爆款飲料很少,能夠成為娃哈哈的代理商躺著也能賺錢。

不過任何產品都有周期性,誰也很難做到長盛不衰。在上世紀90年代末,娃哈哈也開始走下坡路,同行開始紛紛進軍礦泉水市場。娃哈哈也就順勢推出了娃哈哈純淨水,再加上籤約了“潛力股”王力宏,娃哈哈純淨水也在市場中佔有很大的份額。

隨著農夫山泉和怡寶的雙重夾擊,娃哈哈純淨水市場份額也很難大步向前。也就在這個時候,蒙牛、伊利帶動了牛奶行業的快速進步。

更有媒體指出,日本從1950年掀起“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運動,到了2014年,日本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已經到了170。8cm。過去100年來,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增長了14。65cm。

中國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雖然有171。8cm,但是過去100年,我們只增長了10。86cm。這個資料間接證明了喝牛奶可能更有利於人們長高。

後來,蒙牛借鑑了日本的喝牛奶運動,喊出了“一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口號。

娃哈哈怎麼能坐視不理,也想推出娃哈哈純牛奶。可是在考察之後才發現,進軍純牛奶領域太花錢了,全都是重資產投資,萬一失敗了,對公司的影響會很嚴重。娃哈哈這個時候採取了一個折中的做法,那就是做牛奶味的飲料,給人一種營養的感覺就行了。

營養快線的配料表中包括了:全脂乳粉、果汁、白砂糖等產品。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說,營養快線是奶粉和果汁的混合物。

營養快線是2005年推出的,到了2009年,營收已經達到了120億元,力壓當時的爆款飲料王老吉,成為了當年最熱銷的飲料,也給娃哈哈貢獻了1/4的收入。

到了2013年,營養快線單品銷售額超過了200億元,這也是娃哈哈公司的巔峰期。

我們現在再來審視這一款高糖高脂的飲料為什麼可以賣爆呢?

除了廣告轟炸外,娃哈哈的渠道無可替代。因為娃哈哈創業之初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它的營銷體系已經下沉到了縣城、鄉鎮以及農村。

如果當時是我們做出來了營養快線,我們也投入了鉅額的廣告費,營收能突破10億恐怕就算是一種成功。

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要忽略渠道建設的重要性。只不過當前有些渠道轉移到了線上。線上線下渠道共同建設成了大公司的標配。

渠道建設好了,營收自然就會出現。利用現有的渠道和營收就可以給投資人畫一張大餅,萬一渠道遍佈全國呢?公司是不是就充滿了想象空間?

娃哈哈營養快線巔峰時期可以賣200億,核心因素是什麼?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資本思維與創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臺!

在新商業的世界裡,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淘汰的產品和過時的商業模式,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創新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