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機器人,是烹飪幫手還是廚房殺手?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雷科技(ID:leitech),作者:雷科技家電AIoT組,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作為已經步入社會整整三年的社畜,我早已習慣一日三餐全靠外賣填肚子的生活,頂多會在週末抽點時間來做點家常菜。至於為何不自己提前做好飯再帶去公司,我的答案也很簡單:“懶”,早上能多睡半小時為什麼不多睡呢?

正當我已經吃膩了公司周圍所有的外賣時,某電商平臺突然給我推薦了一款“神器”——自動炒菜機器人,說實話光看產品的介紹頁面讓我有了一絲絲心動。

炒菜機器人,是烹飪幫手還是廚房殺手?

圖源:蘇泊爾京東旗艦店

根據官方的介紹來看,市面上的自動炒菜機是透過微電腦去操控裝置烹飪菜餚,具有無油煙、無輻射、省油省電等各種優點,簡單來說就是能讓消費者遠離廚房,只需輕輕一點就能吃到美味的飯菜。有如此利器傍身,我們是否真的就可以做到飯來張口了?

炒菜機器人,也就只能炒菜

我們以市面上某款定價七千元的炒菜機器人為例,商品介紹頁面表示其能擁有空氣炸烤、大火速蒸以及壓力快燉等多種烹飪方式,而且還能自動精確稱重,不用擔心調料放多放少的問題,再加上內建的微電腦控制系統,使用者只需手指輕輕一點就能等待美味出爐。

另外還有部分智慧炒菜機器人可以實現自動進菜,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能夠使用機器自帶的海量菜譜做菜;甚至還有些產品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健康資料去定製轉述的健康菜譜。

不管是從商品介紹還是評論區的留言來看,炒菜機器人貌似確實是一款能夠改善使用者烹飪體驗的產品。或許在不少還沒入坑的消費者眼中,炒菜機器人儼然成為了神器一般的存在,似乎是懶人的家中必備之物。但實際上又有多少使用者能夠長期使用它呢?

炒菜機器人,是烹飪幫手還是廚房殺手?

圖源:蘇泊爾京東旗艦店

究其原因,還是它依舊是治標不治本:稍稍有些生活常識的讀者們應該明白,做飯最麻煩且最花時間的地方並不是炒菜,而是前期的買菜、洗菜、擇菜、切菜等步驟,說到底就算你有了一款好用的炒菜機器人,到頭來仍有80%以上的做菜流程是由你來完成的,什麼解放雙手、遠離廚房都是鬧著玩的。

而且還有部分使用者反應,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炒菜機器人對食材的要求非常高,例如柔軟的豆腐在烹飪過程中很容易被弄碎、葉子太長的青菜可能會纏住攪拌棒等等。

炒菜機器人,是烹飪幫手還是廚房殺手?

圖源:添可廚京東自營旗艦店

況且並不是所有的炒菜機器人都支援自動清洗功能,倘若不支援,做完一道菜後就必須先清洗一遍才能繼續,大大加長了做飯的時間。

且作為一款定位普通家庭的家電,炒菜機器人的價格相比傳統家電要貴上不少,基本都在1000元以上,功能完善一些的就要去到3000元上下了。這個價位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並不是一筆小的開支,也自然會提高消費者對它的期待,一旦實際使用體驗沒達到期望,就會出現大量的差評。

炒菜機器人,是烹飪幫手還是廚房殺手?

當然最讓我感到不爽的是,作為一名四川人我必然是重油重辣重鹽的,但這些炒菜機器人都只會按照食譜上的份量去準備相應調料,如果不按照菜譜去做,就很有可能導致炒出來的菜糊了、沒熟、鹹了、淡了等情況,完全沒有自由發揮的地方。

就目前看來,如今的炒菜機器人還不夠智慧,在解決前文提到的各種痛點前,它很難在C端市場完成普及,相信隨著更多的廠商入場,炒菜機器人的智慧化和人性化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屆時再依靠它來“偷懶”會是個好的選擇。

炒菜機器人離“好用”還有一段距離

說了這麼多缺點,是否就說明炒菜機器人真就毫無優點可言?其實也不是,我們不妨瞭解一下,目前機器人的定位是什麼:替代那些高強度、重複性的工作;替代那些工作環境惡劣的工作;替代那些要求高效率的工作;替代那些少品種、大批次生產的工作。顯然雖然目前的它對於C端市場來說有些雞肋,但對於那些開餐飲店的創業者來說,炒菜機器人仍有不小的利用價值。

炒菜機器人,是烹飪幫手還是廚房殺手?

圖源:veer,圖片已獲得授權

因為它能夠很好地解決餐飲行業的痛點,如出餐慢、飯店時期需求量暴增根本應付不過來、十分依賴主廚等等。炒菜機器人一定會是餐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中央廚房配送+烹飪機器人自動炒菜的方式,將可以重構餐飲產業生態,實現快速、標準化的運營,降低餐飲行業開店的門檻,對整個餐飲市場有著非常大的價值和意義。餐飲行業是一個高達4萬億的市場,即使目前炒菜機器人只能適用於有限的場景,也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擁有無限的商機。

而想在C端普及,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徹底解放消費者的雙手,例如品牌打造出一個“送菜+淨菜+炒菜機器人”的模式,讓消費者只需把需要的原料放進炒菜機器人即可,但在價格方面自然也不能太過昂貴,否則價效比不高依舊沒有多少消費者願意買單。

其次炒菜機器人還可以專為那些特定的人群制定相關食譜,例如那些得了三高需要控油控糖的人群、需要做寶寶輔食的人群、正處於減肥階段的人群等等。這些人群都需要一份健康且科學的食譜,在食材選擇和烹飪方式上也較為專業。如果這些炒菜機器人的廠商能與相關醫院、營養機構、高階廚師達成合作並推出更多健康、實用的菜譜,或許能讓炒菜機器人的未來變得更加廣闊。

專業產品離普通消費者的生活太過遙遠,而消費級產品又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導致如今的炒菜機器人或許還不是一個值得我們去關注的產品。雖然,現在對烹飪機器人下定論還為時尚早,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冰冷的機器人,是否能導向更有溫度的餐飲體驗,這將是打破人們情感牴觸的題眼。

當然,炒菜機器人目前還在發展初期,對於很多傳統中餐炒菜中的複雜問題還需要探索更有效的解決辦法,在烹飪品質、效率和使用者體驗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供應鏈合作方面也需要一個相互支援、共同嘗試的過程。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