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老人總疑心自己有病該咋辦?專家給你支幾招

本文轉自:人民網-科普中國

家裡老人的身體如果稍稍出現不適,全家人都會跟著擔心。不過有些時候,儘管老人口中述說著種種不適,但醫生卻給出了“並無大礙”的答覆。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家裡老人是在故意裝病嗎?

當然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身體和心理也愈加脆弱。當身邊的老友突然故去時,老人便會陷入恐慌之中,總疑心自己有病,以致於身體真的出現了某些症狀。

這樣的老人很可能患上了“老年疑病症”。

什麼是老年疑病症?

老年疑病症,也稱疑病性神經官能症。患者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極為重視,總是擔心某些器官發生病變,會患上一些難以治癒的疾病,其實這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心理現象。

簡單地說,就是沒病懷疑有病,時不時給自己安個“心臟病”“高血壓”或“糖尿病”等病症。還會小病放大,誇大病情,把微小的變動當作嚴重疾病的證據。

這些老人會把小病當成大病去看,反覆就醫,迫切希望透過檢查明確診斷,強烈要求醫生給予治療,長期服用藥物,從而形成一種特殊的藥物依賴性,靠吃藥度日。只有這樣,他們的心理才能得到滿足。

一般來講,人到老年,在生活中,往往會出現兩方面問題,一是自信心降低,二是不能正確認識和理解自然規律。

因此,如果老人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社會活動少等特點,會更容易患上此種疾病。

老年疑病症的特點

老年疑病症是一種病態心理,還可能影響人的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從而引起許多症狀。

1、疑病心理。患者對身體某部位的變化極為敏感,一點點不適都會懷疑有病。在診治時,有些患者並不能說清楚具體哪裡不舒服,但一定要檢查。還有些患者會將病症說得很形象逼真、生動具體,從而要求接受各種檢查。儘管最後的檢查結果是正常的,醫生的解釋與保證仍不足以消除其疑病信念,患者仍然認為檢查可能有誤,接下來會擔心憂慮、惶恐不安、緊張焦慮。

2、疼痛感覺。約2/3的患者有疼痛症狀,常見部位為頭部、下腰部或右髂窩。但患者並不能清楚地描述疼痛的性質,有時甚至會說全身疼痛,但四處求醫卻毫無結果。為此,患者常因過於憂慮而伴失眠、焦慮、抑鬱等症狀。

3、軀體症狀。往往涉及身體許多不同區域,以頭、頸、胸、腹部最為多見,有的患者主訴口內有一種特殊味道,感覺噁心、吞嚥困難、反酸、脹氣、腹痛、心悸、左側胸痛、呼吸困難,擔心患有高血壓或心臟病;有的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別是鼻子、耳朵異樣;還有的患者主訴體臭或出汗等。

這些症狀往往是老人過度關注自身導致的結果,所以反覆去醫院檢查也確診不了具體的疾病。面對老人的痛苦不安,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該如何應對老年疑病症?

1、認知治療。老人對健康狀況有消極評價,對疾病過分憂慮,倍感衰老和無用,這些想法對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當老人察覺身體不適時,我們應該站在老人的角度看問題,從老年人的生理特徵入手,運用關懷、同情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語向其說明心理與疾病的關係,實事求是地向老人解釋病情,這樣可以緩解恐懼心理,從而解開鬱結在心中的疑慮。

另外,與老人多多交流,幫助他們理解新鮮事物,保持樂觀,以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

當然,還可以根據老人的自身條件和興趣,鼓勵他們學習和參加一些文化活動,如閱讀、寫作、繪畫、書法、音樂、舞蹈、園藝、棋類等,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減少孤獨、空虛和消沉之感,還是健腦、健身的有效手段。

2、戶外活動。人際圈縮小,一方面會造成老人對外界事物的感受度降低,家庭以外的生活彷彿都是陌生的,可能催生過度的自我保護;另一方面,如果老人天天圍著鍋碗瓢盆轉,容易感覺自己無用,獨自閉塞在家,更容易多疑。

所以,我們應該鼓勵老人多參與戶外活動,與同齡人多溝通和交流,這樣可以促使身心愉悅,減少對疾病的疑慮和擔心,使病情得到控制。

3、藥物治療。如果老年疑病症患者的病情較頑固,也可以在心理治療外,透過藥物輔助治療以穩定病情。

4、家庭支援。家人應常伴疑病老人左右,給予信心和關心,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這對緩解病情有很好的幫助。

老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持重視態度是必要的,但無須隨意猜疑,如果發現患上疑病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老人的身體確實不能與年輕時相比,但是心態很重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有益身心的活動對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

把關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郭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