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高中老師打造“魔法課堂” 兩年引入40多個小實驗

濟南一高中老師打造“魔法課堂” 兩年引入40多個小實驗

於承霖通過錄制小影片的方式,為更多人普及物理科學知識。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濟南1月8日電 題:濟南一高中老師打造“魔法課堂”兩年引入40多個小實驗

作者 孫婷婷

“同學們,磁鐵可以吸引純金嗎?”8日,在山東省濟南市濟鋼高中高三年級的課堂上,物理老師於承霖正在給學生們講授“電磁感應”原理。他將家中吊頂上的一小塊鋁板帶到教室,作為課堂小實驗的器材。隨著他移動手中的磁鐵,原本不能被磁鐵吸引的鋁板,開始隨之晃動。透過小實驗的演示,為學生們講解蘊含在其中的“電可生磁,磁也能生電”的原理。

為了讓學生愛上物理、學懂弄通物理,執教9年的於承霖在課堂上使出十八般武藝,利用易拉罐、啤酒瓶、光碟盒等自制教具,透過演示3D全息投影、變顏色的LED燈、太陽能小風車等小實驗,讓學生近距離感受“物理的美”。

於承霖的“魔法課堂”從一瓶瞬間結冰的礦泉水開始。在一次教學中,他一改往常的教學方式,將一瓶礦泉水帶入課堂。“我拿起瓶子搖晃了一下,水瞬間結冰了。”他說,學生近距離觀察後,感覺到物理的神奇,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很多學生回家後也躍躍欲試,想表演給家長看。還有學生會向我請教,為何他做的實驗沒有成功。”

濟南一高中老師打造“魔法課堂” 兩年引入40多個小實驗

於承霖通過錄制小影片的方式,為更多人普及物理科學知識。受訪者供圖

此後,於承霖在完成日常教學任務後,開始不斷研究各種物理“魔術”。“浮沉子是什麼原理”“電梯裡手機為什麼沒有訊號”“‘波’是怎樣形成的”……從策劃到購置器材,近兩年來,他先後設計過40餘個小實驗。

“在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印象中,物理非常枯燥,公式、定理比較多,如果理解不透其中的原理,非常難掌握。”於承霖告訴記者,在講解“波”的形成原理時,他讓班中11位男生走上講臺,排成一行,依次屈膝、站起。“透過具象的表演,把知識點解釋得更直觀。而且讓學生親自體驗,他們也能掌握到知識點,波傳遞的是運動形式,並不是物質。”

“其實物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很有意思,也很有用,我們身邊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於承霖說,相對比傳統教學方式,小實驗的教學模式對教課老師有更高的要求。“實驗並不是一次就能做成功的,需要反覆測試。”

於承霖在給學生講“空化原理”時,想做一個空手碎瓶的實驗。他先是準備很多啤酒瓶,測試好多次,手都拍腫了也沒成功,後來改成用橡膠錘拍。為了讓學生們瞭解其中的奧秘,於承霖向學生們展示攝像機拍下的瞬間。“啤酒瓶下的小氣泡消亡了,啤酒瓶就碎了,這其中蘊含著一個物理規律——空化。”

濟南一高中老師打造“魔法課堂” 兩年引入40多個小實驗

於承霖在上課。孫婷婷 攝

於承霖輕鬆活潑的“花式”教學方式,讓原本枯燥的物理課堂變得有意思起來。在高三三班學生王翹楚看來,於老師將書本中難懂的物理知識,變成了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小實驗。不僅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更成為高三緊張學習日程中的一種“調劑”。

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於承霖還是一位“科普類博主”。在他的“你身邊的物理學”科普欄目中,已更新“斷了電的插座還有電你信嗎”“為什麼在商場試衣服更好看”等影片。他想透過這種方式,為更多人普及物理科學知識。

於承霖說,新高考“3+3”模式下,物理學科對學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綜合素養要求更高,考察學生的創新、變通能力。“老師講解定理,學生不斷刷題這種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不再適應新形勢。”下一步,於承霖計劃嘗試做更多新實驗讓物理知識活起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物理方面的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