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是痔瘡的“肉揪揪”其實不是肉,而是血管團

你認為是痔瘡的“肉揪揪”其實不是肉,而是血管團

有一種難以言說的痛,非親身經歷者不能體會,更不足以向外人道也。這種痛苦源於一種病——痔瘡。

什麼是痔瘡?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痔瘡的人越來越多。得了痔瘡的人,肛門周圍會長“肉揪揪”,很多人都以為那是“肉”,其實並不是。

用醫學術語來說,那是一團“柔軟”的血管團。當人體直腸末端黏膜和肛門面板下的靜脈叢發生曲張時,瘀血就會形成靜脈團塊。

有人說得了痔瘡不敢去醫院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該看什麼科。不少人是見到出血後被嚇得去看了消化科,還有人會懷疑得了腫瘤而去看腫瘤科,更有人是因為貧血而去看了血液科。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到肛腸科或普外科就診。

這裡講的痔瘡說的是內痔、外痔和混合痔的統稱。

痔瘡產生的病因有哪些?

關於痔瘡的形成原因,說法有很多,但我國很多醫學專家都傾向於同一種觀點:痔瘡的發生是肛腸附近的血液迴圈不暢,導致血液迴流出現障礙,進而引起靜脈曲張,從而形成柔軟的靜脈團。

那麼,哪些因素能引起靜脈曲張呢?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靜動脈因素:通俗一點說就是,肛門附近動脈和靜脈的連線方式導致其容易擴張,從而形成痔瘡。加之直腸黏膜下的動脈和靜脈在穿過肌層時,很容易被糞便壓迫,使原本就缺乏彈力纖維的動脈和靜脈更容易形成痔瘡。

系統高壓因素:人體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匯合成靜脈,靜脈之中有靜脈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迴流,但門靜脈系統缺乏靜脈瓣。當門靜脈內壓上升時,會導致痔靜脈壓升高,從而產生內痔或使其加重。

體位因素: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位置較低的直腸肛門靜脈血液在迴流時存在一定的障礙,導致血液比其他位置更容易發生瘀積。但像狗、牛、馬等動物的肛門,在身體裡的位置都比較高,血液迴流比較順暢,所以一般不會發生靜脈曲張。因此,有人說痔瘡是“人”獨有的疾病。

感染因素:當大腸出現炎症時,因大腸內含有很多病菌,很容易引起直腸下部組織的炎症,從而引發靜脈炎,使管壁變脆,進而導致血管擴張充血,從而引發痔瘡或使之加重。

排便時間: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由於便秘或腹瀉導致的排便時間過長;另一種情況是由於排便過程不專注導致的排便時間過長,例如在排便過程中玩手機、讀書、看報紙等。

妊娠因素:胎兒在母親體內逐漸長大,也在逐漸壓迫母親的盆腔靜脈,同時分泌素在女性懷孕後會使血管擴張,這樣的雙重因素容易導致痔瘡的形成。

飲食因素:如長期飲酒過多或吃得太過辛辣,以及濫用減肥藥等,都會使直腸黏膜受到刺激而誘發痔瘡。

除上述因素外,還有諸如遺傳因素、腫瘤因素等的影響。引發痔瘡的因素是複雜的,極有可能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結果。

痔瘡的預防與治療

俗話說,防患於未然。如何做好痔瘡的預防呢?

●首先,加強鍛鍊不僅能促進血液迴圈,還能改善盆腔充血,促進腸胃蠕動,避免便秘,從而達到預防痔瘡的目的。

●其次,利用按摩來促進血液迴圈,舒筋活絡,也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例如,可在睡前按摩尾骨尖長強穴。

●再次,可以透過提肛運動來鍛鍊肛門括約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收縮肛門。早晚各做一次,每次30下,可以改善靜脈迴流,預防痔瘡形成。

●最後,要注意肛門周圍的衛生,做好清潔,勤換內褲。保持肛門周圍面板乾淨,避免肛周感染而引發膿腫 。

痔瘡可以預防,但如果已經產生,該如何治療呢?

●對於無症狀的痔瘡,不需要治療。

●對於病症較輕的輕微痔瘡患者,可以採用藥物治療(如栓塞劑),聯合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比如避免久坐、避免大便乾結等。

●對於病情較重的患者,可選擇手術治療,如血栓性外痔嚴重的患者。血栓性外痔的痔瘡形體較小,是由血管破損、血塊凝結成血栓而形成的,這種外痔往往伴隨肛門劇烈疼痛,對於較大的血栓需要手術治療。

在痔瘡的治療中,大多數病人可以採用如下非手術療法。

●膳食纖維療法:膳食纖維是不能在小腸裡被消化的,當它保留了足夠的水分到達結腸時,可以增加糞便中水分的含量,不僅可以軟化糞便,還能刺激腸道蠕動。

痔瘡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趨勢,與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密不可分。其實,只要我們平時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鍛鍊,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是可以有效預防痔瘡發生的。

作者|徐瑞明 北京同仁醫院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